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_黄德斌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_黄德斌

(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本文对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鲜明特点,其次阐释了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应遵循的原则,接着论述了文物建筑保护修复设计的主要步骤,又详细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在进行了客观全面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技术;探究分析

1. 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鲜明特点

一是原真性,文物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历史艺术的见证,它应该加强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等的联系性,提高人们对于文物建筑信息的全面了解,针对建筑物本体来进行合理的维修;二是保护为主,它是保护和修复文物建筑的核心工作,它致力于保障好历史建筑的本来面貌及多样化历史信息,以此来全面的维持和延续这些文物建筑本来的状态;三是重视前期调研,它是一些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它可以避免因不科学的修复方案而破坏文物建筑;四是涉及范围广,它的工作内容涵盖历史考古、文物修复、环境监测和灾害防治等方面,从而良好的再现文物建筑的原貌。

2.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安全性原则,由于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工作的对象是遭受千百年侵蚀的建筑,若要完整的修复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可以将文物建筑是否安全作为其保护修缮的核心原则;二是派生原则,它主要包括可逆行、可识别性、原址保护、最小干预和修旧如旧原则等,涵盖确保保存建筑原有的材质、结构形式及施工工艺,确保修缮保护完毕后的建筑遭受最小的破坏、最大程度确保文物建筑原有的历史氛围;三是真实性原则,这是指确保文物建筑文脉背景和使用功能的真实性,不能随意更改建筑物本体的原有样式;四是完整性原则,这是指文物建筑所含社会和宗教价值等的完整性。

3.文物建筑保护修复设计的主要步骤

首先应做好对文物建筑的现状勘察,要对建筑概况、历史沿革及病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还要在残损勘察时进行量化,避免过度修缮;其次应制定合适的保护措施,应根据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技术,并给出一一对应的修缮措施;再者,要做好保护措施的文本编制,应该把保护意图、措施及具体方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编制在内,同时明确文物建筑修缮过程中的原工艺等因素;最后,在保护修复的实施阶段应严格按照文本所编制的计划进行施工,针对其中潜在的误差要及时上报并予以反馈总结上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当前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木结构破坏的认识及维护

木结构建筑中的微生物劣化机理是进行古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但是往往在现实中许多修复人员并不注重对此问题的防范,木架构建筑其劣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气候、地理及自身等多元化原因,它有特定的降解模式及衰变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技术人员的分析研究难度;

(2)缺乏针对性

由于各个地域内因不同文物建筑的建造时间和历史背景相差较为悬殊,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建筑结构形式的繁琐复杂化,而且许多从事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工作人员自身也没有秉持好“因地制宜”的理念原则,没有统筹兼顾好构件部位、材料性质、结构类型、气候环境、建筑类别等因素间的关系,不仅降低了修复工作效率,还增加了资金成本的损耗;

(3)理论不成熟

当前我国对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的表层,极大的缺少对技术价值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没有形成规范的操作,容易使得技术在运用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也没有对引起文物建筑病害的根本因素进行研究探讨,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4)技术选择不合理

许多修复人员掌握的技术较为陈旧滞后,没有始终秉持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修复原则理念,难以制定出优秀的修复方案,同时从事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人员欠缺科学合理的学习指导,自身并不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储备,更甚至某些修缮单位哎盲目使用新技术,反而使得古文物建筑产生一些严重的损伤。

总之,希望相关的专业负责人对上述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5.提升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技术水平的有效对策

5.1做好木架构的修复

一是进行落架大修,这主要是指对我国文物建筑中损坏的构件逐一进行修整,全部或者局部拆卸木构架,必要情况下更换损坏严重的构件,然后再重新安装,在此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损坏到木构件上的彩绘和题记;二是修整扶正,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次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应过大,如果在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响声或其他突发性的意外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停止;三是修整加固,必须要符合防震保存的原则,尤其更应该在柱与梁的连接处做好加固处理,进而全面加强整体文物建筑的安全稳定及坚固性。

5.2加强对文物建筑墙体的修复

针对墙体出现断裂或损坏的情况,应始终贯彻能修复的就坚决不替换的原则,这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好文物建筑的原始状态与韵味,如果要更换,应尽可能的使用原来的工艺和材料,还要要求新构件的材料和原材料在规格、质感与数量等方面相匹配,针对难以解决的墙体问题,可以依次选择局部修正、打点刷浆、零星添配、抹灰修缮、局部拆砌筑等工作进行,从而再现古文物建筑旧日的怡人风光。

5.3做好屋面与装修修复

一方面,所谓的屋面修复要求在功能上实现防水,将重点放在防漏雨和防渗水这两个领域,着重检查在屋面的山墙处、封后檐墙处是否存在渗水现象,可以进行局部挑顶或全部挑顶、屋脊修复、瓦件的零星添配、除草清垄等工作,避免出现因屋脊等处的粉刷脱落松散引起人员伤亡。另一方面,所谓的装修修复是指针对损坏或缺失的情况逐一进行添配和剔补,特别是断面尺寸、花纹等参数要确保与原有构件一致,要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各个古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推动更好的做好文物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工作。

5.4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修复人员的素质技能

首先,应积极鼓励完善国家相应法令政策的颁布,致力于为广大相关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人员提供广阔的舞台,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多组织开展一些关于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面的多元化知识竞赛活动;其次,技术人员自身要充分调动起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创造性,应进行预防性维修和定期维修,深刻认识到日常保养手段是维持文物现状且不对其产生干扰的最佳保护措施;再者,还要尽量保护文物建筑的真实价值和历史信息不会遭到破坏,更要确保保护修复设计技术和方法的完成度,使文物建筑发挥出更大的文化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文物建筑保护从整体上讲是一个持续、系统性的工作过程,它同时囊括了建筑学、文物学、历史学、力学、考古学以及材料应用等学科的综合技术,其工作需要科学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注重秉持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的原则理念,更强调在丰富的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提高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理论方法,致力于从根本上全面保护好我国的文物建筑等宝贵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整体价值,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曹勇康,陈威.关于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的相关探究[J].浙江大学,2017,(11):213-216

[2]吴晓,李媛虎.针对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提出的几点思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01):103-105

[3]黄姿,马瑞间.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的分析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71-75

作者简介:黄德斌(1990.11—),男,壮族,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专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文物建筑维修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黄德斌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及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_黄德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