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的沙特阿拉伯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沙特阿拉伯论文,世纪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上首届一指的石油王国沙特阿拉伯,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五年多来,经过采取积极灵活的经济调整与改革政策和措施,有效克服了战争带来的财政和经济严重困难,有力促进了油气工业和经济多样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国家的经济形势日趋好转,从而为沙特经济顺利跨入21世纪及其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油气工业是沙特阿拉伯的经济支柱。石油出口收入占其出口总收入的90%以上和政府岁入的75%。石油天然气部门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总的经济形势。因此,发展油气工业一向受到沙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被赋予突出的优先地位。五年多来,在沙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油气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主要表现在:
(一)在世界石油储产供领域继续独占鳌头
沙特以拥有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著称于世,其石油储量保持世界第一。据美国《油气杂志》的最新资料,截至1996年1月1日止,沙特探明石油储量达352.87亿吨,占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的25.68%,位居世界之冠。1995年沙特原油年产量为3.9335亿吨(日产为823.1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12.8%,超过独联体(占世界的11.31%)和美国(占世界10.65%),列世界首位。[①a]按1995年的产量计算,沙特的石油资源还可持续开采89年以上,大大高于世界平均44.73年的储采比。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其所产原油大部分(80%左右)出口。1994年其原油出口量为25.83亿桶,大约供应世界需求的12%。[②a]海湾战后,沙特在欧佩克(OPEC)中的地位大大加强,占有该组织1/3的原油产量,对协调成员国的共同对策和行动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1994年沙特石油出口到世界各大地区的比重是:亚洲占45.7%,西欧占26.4%,北美占22.9%,拉美占2.7%,非洲占2.3%。这表明,随着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亚洲在沙特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已增大,日益接近欧美所占的比重。这一变化显示,沙特的石油供应对保障世界经济的能源需求和稳定国际石油市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扩大投资、加紧勘探、提高产能
为了适应21世纪世界石油需求迅速增长的势头和保持其世界最大产油国地位的需要,沙特政府提出要实现确保其在世界石油产量中占有12.5%以上的份额和在欧佩克占中有33.3%的产量比例的石油战略目标。为此,沙特决定实施一项200亿美元石油投资的计划,要求到2000年将石油生产能力增至1200万桶/日。
加紧石油勘探、大力开发新油田是提高石油产能的前提条件。沙特政府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89年至1995年间,沙特在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成功地发现了17个新油田[③a],而且大都为低硫优质轻油储藏。其中,在首都利雅得南面艾尔—希尔瓦(Al-Hilwa)和阿布·拉基兹(Abu Rakiz)等地下深层发现的是超巨型油田。据沙特计划部报告,到1995年底,沙特共拥有74个油田,且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油田。目前海上油气勘探正在抓紧进行之中。
为提高产能,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采取了启用封闭的油井、加速建设油气分离厂,以及向石油矿藏中注水以增加压力等方法。到1994年底,沙特提前实现了每天原油生产能力达1000万桶的阶段性目标。
鉴于优质轻油的使用价值高,世界市场上消费需求越来越大,沙特1993年开始大力发展其轻油生产能力,开发轻油矿藏成为近几年沙特石油生产的侧重点和突出特点。中部的霍塔赫(Hawtah)油田自1994年底开始生产44~50°API新等级的阿拉伯高级轻油,并在其附近诺伊姆(Nuayim)建一座日产7.5万桶的油气分离厂。1995年4月,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宣布,在霍塔赫油田北面25公里处又发现了一个阿拉伯高级轻油田,探井日产达1635桶。哈腊德(Haradh)油田则安排在1996年投产,日产30万桶34°阿拉伯标准原油,并计划到1998年将日产能力翻一番。[①b]
开发谢巴油田(Shaybah)是沙特发展轻油生产的主要项目。该油田位于鲁卜哈里沙漠东部,阿布扎比正南,于1968年发现,油田大约长达40公里,可采储量高达70亿桶,石油密度40~42°API,含硫量仅为0.7%。1995年4月对该油田的大规模开发进行投标,计划在油田周围建设3座油气分离厂(每座产能为16.7万桶/日),铺设635公里长的输油管道以及有关的基础施设,估计总共需耗资25亿美元。到2000年,该油田将为沙特增加大约50万桶/日阿拉伯轻油的产能。[②b]
(三)实施炼油升级规划
沙特的炼油工业比较发达,全国共有9座炼油厂。除位于中立区的米纳绍德炼油厂因在海湾战争中受破坏尚未恢复生产外,其他8座炼油厂均正常运营,其总石油加工能力1991年为170万桶/日。1993年沙特对全国炼油网着手进行扩建升级的规划,打算花10至12年时间,投资160亿,使其炼油能力到2003年达到年产1.4亿吨(约280万桶/日)。
这项称为王国炼油升级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扩建在拉斯塔努拉、延布、利雅得和吉达的4座炼油厂。1993年10月第一个扩建项目在延布炼油厂动工,计划1997年完成。其他3座炼油厂的扩建工程打算在1994年以后陆续开始实施。尽管该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筹措困难而有些拖延,但仍在逐步推进之中。1996年初,加拿大的一家国际公司获得对沙特3座炼油厂进行升级扩建的工程合同。该工程计划投资2亿沙特里亚尔(约合300万美元),分3阶段进行,到2003年完成。[③b]按照这项规划,在沙特国内炼油厂进行升级扩建的同时,还将对沙特在美国、韩国和菲律宾的合资炼油厂进行升级扩建,这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炼油扩建工程项目之一。可以预料,随着炼油升级规划的实现,沙特将一跃进入世界炼油工业大国的行列,大大增强其在世界石油制品的生产和供应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四)大力推行石油跨国经营战略
沙特石油跨国经营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海外炼油厂、销售网和储油设施等石油下游经营业务,大力增强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1988年6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濒临破产的德士古石油公司在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沿岸的3座炼油厂和分布在美国23个州的11450个加油站的一半股权,建立起沙特第一家海外合资石油公司——“星辰企业”(Star entreprise)。[④b]从此,沙特石油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崛起,并引起国际上的注目。海湾战争后,沙特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的石油跨国经营活动取得明显的进展,先后在东西方一些国家,采取合资、合营、租用等形式大力拓展其石油下游业务,成为当今国际石油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动向。例如,1991年7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以4.7亿美元购买了韩国双龙炼油公司35%的股权,并在炼油能力约为26.5万桶/日的两座炼油厂获得相应的股份。[⑤b]随后,沙特投资4亿美元,扩建上述两座炼油厂,将其炼油能力提高近1倍,1995年达52.万桶/日。1994年2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以5.02亿美元购买了菲律宾国家炼油公司40%的股份,并着手对该公司拥有的巴丹炼油厂进行扩建,到1997年将使该厂炼油能力从原有的15.5万桶/日提高到18万桶/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到38万桶/日。1995年7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原则上同意以大约4.3亿美元购买了希腊炼油公司的科林斯炼油厂(炼油能力为10万桶/日)和大约700个加油站的一半股份,1996年3月14日正式签订协议。1995年12月,沙特同我国达成合资建设两座炼油厂的协议。其一是在青岛建造一座新炼油厂,炼油能力为30万桶/日,估计需投资15~20亿美元,我国占股40%,沙特占股45%,韩国双龙公司占股15%。其二是参与建设茂名炼油厂,估计投资10亿美元,使该厂炼油能力达到17万桶/日。[⑥b]与此同时,沙特还先后同日本、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香港的有关公司洽谈下游业务的合资合营问题。上述情况表明,沙特推行石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效显著,它同东方国家发展石油合作的前景广阔。
为了适应石油跨国经营活动迅速扩大的需要,沙特大力加强国有石油公司跨国经营的组织管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于1992年冬在公司内部实行重大的结构性改革,从同年12月1日起,公司由原来7个生产系列体系改组为4个大部门,即石油经营部、工业相关事务部、国际经营部和财务部。国际经营部负责销售业务及海外合营企业的活动安排。另一家国有的沙特阿拉伯炼油和销售公司则在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分别设立办事处,强化海外业务开拓,推进公司的全球化经营。1993年中,沙特政府决定将这家公司并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从而使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石油公司,这大大推进沙特的石油跨国经营,迅速提高其经济效益和促进沙特的经济发展。
(五)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
沙特的天然气主要是石油伴生气,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天然气的采集、加工工业逐步发展起来。截止1996年1月1日,沙特的天然气储量为52468.2亿米[3],占世界总储量的3.76%,仅次于独联体、伊朗、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居世界第五位。[①c]1994年沙特天然气产量为316.88亿米[3],占世界总产量的1.45%。[②c]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拥有一套完整的天然气采集加工系统,为国内的电厂、海水淡化厂提供75%的动力燃料,为石油化工厂提供25%的原料。为了提高天然气采集能力,在谢德古姆(Shedgum)、贝里(Berri)和乌斯马尼雅赫(Uthmaniyah)分别兴建了天然气加工厂,3个厂的总加工能力为40~43亿英尺[3]/日。据阿美公司估计,到2005年,沙特国内天然气燃料需求将达50亿英尺[3]/日。为了满足对天然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沙特现已着手大力扩建天然气加工厂的生产设备能力,如投资1.5亿美元扩建乌斯马尼雅赫厂,投资1.5~2亿美元在朱雅马赫(Juaymah)建新厂等。[③c]
二
从70年代以来,沙特政府就十分重视并致力于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以逐步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先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海湾战后,沙特更努力推进这一进程,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一起,将实现经济多样化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视为“90年代的战略发展”目标,为21世纪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沙特充分发挥其拥有的石油资源优势,在油气工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原料、燃料和资金,从而保证了经济多样化发展的顺利进行。在推进这一发展过程中,沙特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各部门大力鼓励私人投资,通过商业银行对工业贷款,为出口提供财政支持,以及大力发展科技,由技术进口转向技术发明等等,从而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石油工矿业、农业、金融服务业等部门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在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非石油部门所占的比重上升到67.8%,石油部门的比重降为32.1%。[④c]这表明沙特经济的多样化取得较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90年代以前四个五年发展计划的实施和累计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建设,沙特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学工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
沙特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于促进以石化、化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侧重发展能源和资本相结合的集约型工业,投入巨额资金,在短期内迅速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石化和冶金企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和促进其他非石油工业的发展。
沙特的重工业几乎都控制在官商合营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手中,在该公司中政府占股70%。目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其生产能力从1990年的1190万吨/年增至1994年为1730万吨/年,计划1996年7月再增加120万吨/年的生产设备能力。该公司的石化产品有30多种,绝大部分进入国际市场。沙特努力扩大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出口量,1992年其石化产品出口收入为23亿美元,1994年增至30亿美元,占非石油出口收入的73%,成为沙特外贸创收的又一重要来源。
钢铁工业是沙特工业化的重要基础。1989年沙特钢产量已达181万吨,1994年增至240万吨,降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可出口,在世界排第38位。目前,沙特钢铁公司正投资10亿美元,扩建朱拜勒钢铁厂。其他制造业也在迅速发展,据1992年的统计资料,登记注册的工厂已达2036家,累计资本为1385亿沙特里亚尔。1992~1994年间新建的注册工厂企业有245家,资本达35.635亿沙特里亚尔。此外,还有几千家未注册的工厂企业。这些厂家分属不同行业,分别生产化学药品、加工食品、橡胶、建材、水泥、皮革、纸制品、家具、塑料、清洁剂、金属五金、纺织品等等,以供应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制造业部门的产值1994年已占沙特国内生产总值的14.15%。
沙特的新兴石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延布和朱拜勒两大工业城市,而大多数轻工业则分布在吉达、利雅得、达曼、盖西姆、塔布克、胡富夫、麦加、麦地那和阿卜哈、穆萨伊特等新建工业区。沙特正以阿拉伯世界最大工业国的新面貌迈向21世纪。
(二)非烃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已探明的还有黄金、铁、铜、磷酸盐、银、铀、铁钒土、煤、钨、铅和锌等多种矿藏。过去,这些资源的开发被忽视。现今沙特政府为了加速经济的多样化,大力鼓励私营部门和引进外资来从事矿产开发,第六个五年发展计划(1995~1999年),要求非烃矿业部门每年以9.1%的增速发展,从而使之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目前,有4个大型项目正着手进行开发:
其一是阿扎拉米德磷矿。该矿位于北部边远地区,是摩洛哥—约旦—沙特磷酸盐矿带的组成部分,储量极丰,矿层达15米厚,被认为是未来中东地区重要的磷酸盐基地。据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透露,沙特的磷酸盐储量约为78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但开采尚处于初期阶段。该矿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由美国杰科布(Jacobs)国际公司完成。1994年沙特邀请了10家国内外公司参加该矿的综合开发工作,估计该项目将投入17.4亿美元。
其二是萨瓦维河谷铁矿。1994年8月,沙特决定拨款5.5亿美元开发该铁矿,已由英国钢铁咨询公司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现有7家公司参与开发工作。估计该矿产量可满足沙特未来25年内的炼铁需要。
其三是艾尔·马沙尼亚矿。该矿位于西南部纳吉兰附近,将开采铜、锌和黄金。现由沙特、美国各占股50%的合资公司经营。
其四是阿鲁贾恩·恩特格拉特铜矿。该矿位于吉达东南部,计划投资5亿美元,1988年投产,每年为延布炼铜厂提供15万吨原料。加拿大和美国公司参与可行性研究,日本公司将与沙特建合资公司进行该矿的开发经营。[①d]
(三)农业的发展和调整
基于经济多样化战略和食品安全考虑,沙特政府对农业发展给予了特殊的重视。自70年代以来,沙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到1992年底为止,已将260万公顷可耕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和农业公司;89万农户从沙特农业银行获得了265亿沙特里亚尔(约70亿美元)长期无息贷款和98亿沙特里亚尔(约26亿美元)的补贴;政府高价收购农副产品;积极发展水利事业,共筑水坝200余座、水井9万余眼、海水淡化站29个(淡化水产量占世界的30%,居首位)。这些举措使沙特农业获得迅速发展。小麦生产到1985年已自给有余,1986年开始出口,1991年产量高达410万吨,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小麦出口国。鱼、蛋、奶和其他一些农产品也实现自给。但是,海湾战争后迫于财政困难,沙特政府不得不采取务实态度,调整农业政策,放慢农业发展速度。在沙特,每生产1吨小麦,政府要投入480美元,而世界市场上每吨小麦价格仅为100美元。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农业大臣说:“我们不希望成为小麦出口国,只要能自给就行”。政府减少对小麦的补贴,由1993年的18.7亿美元降至1994年的8.5亿美元;降低小麦的收购价格,1995年5月起每公斤小麦的收购价由2沙特里亚尔减为1.5沙特里亚尔;减少小麦产量,预计由1995年的250万吨降为1996年的150~200万吨。第六个五年计划规定,农业产值平均年增率为3.1%,比以前的增速明显放慢,以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四)金融服务业兴旺发达
作为拥有巨额石油美元的金融大国,沙特的金融服务业相当发达。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巨额石油美元的积聚和投放,沙特银行体系迅速形成。在国外有著名的沙特国际银行等一批合资银行;在国内除沙特货币局起着中央银行作用外,共有12家商业银行及其1106家分行和5家专门金融机构及沙特发展基金会。沙特银行金融机构的活动在海湾战争中受到冲击,商业银行的存款下降,减少了36亿沙特里亚尔(约9.6亿美元)。但海湾战后,人们对沙特经济恢复了信心,银行存款稳定增长,1991年底增加19.2%,达1712亿沙特里亚尔(约456亿美元),1992年底又增长3.6%,达1774亿沙特里亚尔(约473亿美元)。同时,由于政府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由商业银行向私人新建项目提供贷款,加上沙特人口的年轻化,对银行服务活动产生了不同的要求,沙特商业银行的顾客迅速扩充,技术装备的改善也使银行更具活力。从1991~1994年,商业银行对公共和私人部门的贷款分别提高了54.4%和88.8%,银行的利润明显地增长,1993年提高25%,1994年再提高3.6%,从而使银行的总资产由1990年的2320.55亿沙特里亚尔(约619.64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3127.93亿沙特里亚尔(约835.23亿美元)。[①e]
沙特政府还通过5个专门信贷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服务。它们是:沙特工业发展基金、公共投资基金、不动产开发基金、沙特信贷银行、沙特农业银行。到1992年中,这5个专门信贷机构的总资产达2080亿沙特里亚尔(约555.4亿美元),贷出款额为1529亿沙特里亚尔(约408.28亿美元)。[②e]沙特发展基金会是中东富油国最大的援外金融机构,到1991年底为止,已向61个国家提供了277笔贷款,总金额达50多亿美元。海湾战后,沙特的对外援助仍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③e]
沙特拥有中东地区最大规模(就上市资本额而言)的现代化资本市场——利雅得股票交易所。1992年共有80家合股公司参与该股市的交易活动,它们上市资本的帐面价值共600亿沙特里亚尔(约160.2亿美元)。其中仅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一家就占上市资本的14%。1993~1994年间,由于政府削减开支和油价疲软,该股市曾一度萧条,1995年重新趋于活跃,头十个月股票价格上升8%,这反映了沙特经济发展势头增强。
三
近几年来,沙特经济之所以能够展现新的发展势头,是同沙特政府付出的巨大努力分不开的。其突出表现是沙特政府坚持采取以下针对性强、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
沙特政府非常重视私营部门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特别鼓励私人资本举办工厂企业。仅制造业部门中领取许可证的私人企业就从1989年的205家、资本73亿沙特里亚尔(约20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652家、资本128亿沙特里亚尔(约35亿美元)。[④e]1993年,私营部门在非石油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已占有35.73%的份额,私人企业出口值达13亿美元,占沙特非石油出口的11%。[⑤e]为了进一步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1994年5月沙特国王宣布向私人出售国有企业的计划,其中包括沙特航空公司、电话局和一些石油化工企业。还决定减少政府在沙特最大工业集团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中70%的控股比例,将其所属的阿拉伯纤维工业公司改为合股公司,向私人出售其股份,以吸收私人资本参与经济建设。
沙特鼓励私人投资的做法灵活多样,往往通过一些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如贷款基金会、研究中心、工业联合会、规格和标准局、出口公司和国际博览会等来进行,采取的鼓励措施包括提供优惠贷款、低价土地、水电和燃料,生产用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进口可豁免关税等等。据报道,工业发展基金、不动产发展基金、农业银行和信贷银行等4家专门信贷机构1995年共向私人部门提供贷款59亿沙特里亚尔(约16亿美元)。[⑥e]计划1996~2000年,上述4家和公共投资基金一起,将为私人部门提供241亿沙特里亚尔(约64.27亿美元)的新贷款。其中,不动产发展基金占53.9%,工业发展基金占22%。[⑦e]
(二)大力招回外流资金
沙特的私人存款估计高达2000亿美元,其中多半投放在欧美国家,可能超过1600亿美元。[⑧e]设法吸引如此庞大的海外资金回流国内投入建设,对沙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沙特政府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逐步扭转了资金严重外流的局面,到1993年已招回海外资金250亿美元。
海外资金回流的加快,不仅弥补了沙特经常项目赤字的大约80%,而且使国内股票发行激增,银行存款大幅上升。如1994年商业银行就抽回它们大约40亿美元的海外资金,用于购买政府债券。
(三)推行金融创新,加速引进外资
金融创新系指股票、债券、管理等金融手段或工具的花样翻新,以迎合客户需要,活跃资本市场,促进资金融通。这种创新活动已成为当今国际金融领域的一种趋势。1994年8月,沙特货币局推行金融创新,宣布发行一种以美元标价的总金融为2.8亿美元的浮动汇率票据,以利扩大集资。同时,沙特政府通过修改投资法,提供优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快引进外资。其主要做法是:规定外商只要具有丰富技术经验,并从事工农业、卫生、服务业和承包项目,均可获准入境经营;设立外国投资委员会秘书处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方便、提供信息和必要的帮助;凡投资于工农业生产项目,10年内免征所得税,其他项目免税期为5年;进入沙特工业生产领域的商品一律免征关税。沙特还允许外商兴办独资企业,无须找沙商合资,政府不予任何干预。但多数外商愿与沙商建立合资企业,因为这可获得独资企业所没有的特殊优惠待遇。据统计,到1990年7月底,外商投资总额约156亿美元。近几年外资进入加快,仅1993~1994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就达14亿美元。
(四)励行增收节支,平衡财政预算
沙特政府坚持增收节支方针,一再压缩政府开支。1994年比上年削减预算开支19%,即由1993年的1970亿沙特里亚尔降为1994年的1600亿沙特里亚尔。1995年再削减6%,降至1500亿沙特里亚尔。削减政府开支的范围包括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市政和供水、基础设施与工业、电力、交通运输、国家贷款机构以及农业补贴等方面,结果使财政赤字由1993年的4640亿沙特里亚尔减至1995年的100亿沙特里亚尔。
与此同时,沙特政府千方百计开辟财源,增加收入。从1995年1月1日起提高各种服务费用,如提高国内航班的机票价格,日用汽油、煤油、液化气、水电费都分别增加1倍,并取消了免费使用电话的福利。此外,外籍劳工办理签证时要付267美元的手续费。[①f]还对近500万外籍工人汇款实行限制,使他们汇往母国的款额从1994年的117亿美元减为1995年的102亿美元。
通过开源节流的种种努力,有效地改善了沙特的财政状况。据国际清算银行资料,到1995年6月,沙特的净资产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4%,达664亿美元;沙特的国际储备到1995年10月上升到94.44亿美元,这是1992年8月以来的最高金额。沙特官方的统计表明,主要由于1995年的非石油出口增加42%,达到238亿沙特里亚尔(约64亿美元),使经常项目的赤字从1994年的91亿美元减至1995年的51亿美元。[②f]
目前,沙特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5~1999年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这个新阶段的顺利展开。沙特政府正力求使这个五年计划的实现成为沙特经济迎来21世纪的新起点。
注释:
①a 美国《油气杂志》,1995年12月25日。
②a 英国《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1995~1996年刊。
③a 《欧佩克公报》,1996年2月号。
①b 英国《中东经济文摘》,1995年5月12日。
②b 同①,1995年11月3日。
③b 同①,1996年1月19日。
④b 英国《经济学家》,1989年2月4日及《中东经济文摘》,1992年4月3日、1993年1月4日。
⑤b 美国《油气杂志》,1992年12月28日。
⑥b 英国《沙特阿拉伯经济季评》,1996年第1季刊。
①c 美国《油气杂志》,1995年年终号。
②c 同①,1995年3月13日。
③c 英国《中东经济文摘》,1995年5月12日。
④c 英国《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1995~1996年刊。
①d 英国《中东经济文摘》,1995年3月10日。
①e ④e ⑦e 英国《沙特阿拉伯国家概况》,1995~1996年刊。
②e ③e 同①,1994~1995年刊。
⑤e 黎巴嫩《事件》周刊,1995年8月18日。
⑥e 英国《沙特阿拉伯经济季评》,1996年第1季刊。
⑧e 美国《华盛顿邮报》,1994年8月13日及法新社阿布扎比1994年12月14日英文电。
①f 路透社迪拜1995年1月2日英文电。
②f 英国《沙特阿拉伯经济季评》,1996年第1季刊。
标签:石油论文; 沙特论文; 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油气改革论文; 沙特阿拉伯国王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能源论文; 天然气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