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论文_周为成

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论文_周为成

摘要:房屋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建筑空间,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一定保障。建筑长时间应用过程中,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结构可能出现材质脱落或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需要及时房屋建筑进行维修和改造,从而有优化房屋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延长房屋建筑应用年限。本文从多角度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房屋建筑领域发展。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繁荣,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资金投入多的特点,一旦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建筑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我国的“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势在必行。

1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1.1结构加固技术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我国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面远不如发达国家,一些发达国家将结构加固技术融入到建筑理念中去,贯穿于整个房屋建筑的设计思路中,形成了强系统性的房屋建筑。而我国在设计房屋建筑上思路过于单一死板,没有认识到房屋加固技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去考虑房屋建筑各方面的承载能力,在后期的检查工作中,如果承载能力达标就视为该房屋建筑合格。过于单一地设计思路,使设计者很容易忽略许多不利因素,致使很多房屋建筑结构不稳定、实用性能不高。

1.2相关施工人员对结构耐久性关注较低

在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人为与自然因素很容易对房屋建筑造成破坏,并且建筑物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老化,自身和外界对建筑物本体造成的破坏致使房屋建筑的质量日渐下降,最终变为破屋弃屋。导致房屋建筑破坏的因素绝大部分是结构因素,结构是整个建筑的骨架,一旦遭到破坏则会使整个建筑受到毁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建筑物稳定性与结构无关,并没有对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加以关注。

1.3抗震结构设计不合理

近几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施工设计房屋建筑时要加强其抗震能力。据有关资料表明,地震灾害发生后,尤属房屋建筑受到的破坏较大。在设计施工中,为了避免这问题,就要求我们加强房屋建筑抗震结构建设。但就我国目前来说,房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过于简单,致使我国很多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不强,必然会使房屋建筑在地震时出现严重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我国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要点

2.1截面增加技术

截面增加技术是我国建筑结构中的常用加固技术之一。截面增加技术在建筑结构加固中最为常见,因为该技术使用成本较小,加固效果较好。在墙体、梁体等建筑结构的加固中,加大截面可以增加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抗压力。截面增加技术借助于小型构件,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将构件附着在建筑结构的表面,增加截面的面积。以压弯构件为例,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压弯构件,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弯性,提升建筑结构的物理性能。为了突出建筑结构的硬性特征,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添加构件。叠合构件可以集成不同构件的优势,增加建筑结构的截面积。很多建筑结构外部有隔离墙,在进行加固时应该卸载隔离墙,在建筑结构的下方搭建一个支架。一般来说,建筑结构多由混凝土材料制成,为了对混凝土建筑结构进行加固,需要应用五个以上的部件,将建筑结构环绕起来。在建筑结构的表面,应该应用粘结剂,增加新旧混凝土的粘合度。加固之后的建筑结构较之前强度高,需要采用喷射浇筑的方式。

2.2粘贴钢板技术

粘贴钢板技术是我国建筑结构中的常用加固技术之一。粘贴钢板技术是以钢板作为材料,在建筑结构的外部粘结一层钢板,加大建筑结构的承载力。粘贴钢板技术在钢建筑结构和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中较为常见,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的抗压能力。与其他加固技术相比,粘贴钢板技术的应用较为简单,耗费的材料较少,可以压缩施工范围的经济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粘贴钢板技术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建筑工程处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则不能应用这种加固技术。在进行钢板加固之前,需要卸载建筑结构外部的隔离墙。在处理建筑结构时,需要对结构表面进行打磨,露出建筑结构的基层,同时用砂浆等材料保证表面光滑平整。在建筑结构修复完毕之后,可以在建筑结构的表面涂抹粘结剂,和钢板进行粘合。钢板的厚度应该限制在一到三毫米之间,在粘合之后,应该敲击钢板表面,如果声音厚重,这说明粘合紧密。如果声音空乏,则应该拆下钢板进行二次粘合。

2.3加固孔灌胶

针对拌胶工作的所有细节都应严格把握,因为结构加固技术操作复杂,尤其是针对灌注胶具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一点要对这一环节的所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并借助高精密度的天平对结构胶的相关材料进行进一步测量,特别要谨慎粘度计及固化剂的运用,保证搅拌动作的连贯性和均匀性,掌握搅拌机的作业强度,注意对于胶量与机械体积的掌控,将其比例保持在8∶10为最佳效果。另外,因为不同加固孔直径的差异性,其对应孔深也不一样,这样就导致相关细节上产生一定出入,因此针对灌胶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保持清洁,在灌胶时注意避免污染现象的产生,防止任何杂质及水分等对其造成影响。第二,连续性。进行灌胶时要有效确保使用方法与使用量的把握,最大程度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连续进行。第三,动态性。加固孔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性,因此对应深度和直径也随之不尽相同,所以要针对具体操作流程进行系统性计划,从而提升工作质量,并以动态为手段全力提高灌胶工作效率,构建结构加固的稳定基础,也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

2.4外包钢加固方法

外包钢加固方法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干式、湿式。干式外包方法具体为应用混凝土材料将型钢与房屋建筑待加固结构进行粘结,这种加固方法的缺陷在于结合面不能保证剪力和拉力的有效传递。房屋建筑原构件与型钢的整体性很难得到保障,只能单独性承受应力。干式、湿式外包钢加固方法存在的差异性在于粘结材料应用,干式应用的是混凝土材料实现型钢与原构件的粘结,湿式应用的是乳胶水泥和环氧树脂实现型钢与原构件的粘结。湿式与干式外包钢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湿式外包钢加固方法更为优越,可以使型钢与原构件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剪力和拉力的有效传递,但加固方法操作较为复杂,施工周期性较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资金投入多的特点,一旦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建筑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经常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越来越多。为了发挥现代技术的实用价值,将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能能,董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73~75.

[2]王璇,王磊.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工业设计,2015,05:73~74.

[3]田永超,孙艳伟.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72.

[4]孟昭亮.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26-129.

[5]祝成展.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材料发展导向,2012(04):37.

论文作者:周为成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论文_周为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