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浙江桐庐县供电公司 浙江桐庐 311500
摘要: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在中低电力网络中的应用,对于电力系统的性能有着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在测量技术、传感技术的支持下,智能配网自动化能够增强电力服务的安全性,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机率,实现区域电力资源的持续供应,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相关要求。文章旨在分析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实现电力网络的现代化升级。
关键词: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前言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全年总发电量2550.3亿千万时,巨大的电力生产体量,在保证区域能源供应的同时,也对电力网络的运行质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为实现电力资源的持续传输与稳定供应,电力企业逐步转变思路,投入大量资源,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电力网络的智能化水平。智能配网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体系,其在中低压电力网络中的应用,无疑能够增强整个电力网络的智能化属性,为电力服务的优化、运营管理体系的创新提供理论强大技术支持。
1.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概述
对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概念与基本功能的梳理,帮助电力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更加准确地认识其技术特性,对于该项技术在中低压配电网络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1.1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概念
从技术组成层面来看,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涵盖了多个技术门类,依托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手段,形成了用户数据、系统管理等模块,实现了对中低压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测以及有效管理,提升了事故预防、应对的整体水平[1]。同时还实现了电力网络的远程控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对于日常电力网络系统的限制,推动了中低压配电网络垂直化管理体系的形成,大幅度提升电力资源调配的水平。
1.2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基本功能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功能逐步完善,其WEB发布功能、馈线自动化模块以及SCADA功能对于电力网络日常运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WEB发布功能作为独立的信息平台,将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快速的交互,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相应的信息发布。这种信息发布,增加了整个中低压配电网络管理、决策工作开展的针对性,相关工作人员依据WEB平台发布的数据,开展决策与管理活动[2]。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所提供的馈线自动化模块,不仅仅实现了中低压配电网络线路的日常管理,还能够对中低压配电网络中的故障快速做出应对处理,在短时间内,对故障区域进行隔离与检修,避免了区域性电力中断事故的发生,有效控制停电规模,保证了电力传输的稳定性。由于中低压配电系统设备数量较多,用户数量庞大,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给数据发掘以及信息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SCADS功能很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借助其信息采集功能,中低压配电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发掘、整理以及分析,并在短时间内,传输给相关工作人员,实现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是基于上述功能,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实践环节中的应用,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场景下,中低压配电网络在运行管理、日常维护、故障维修方面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中低压配电网络运行的可靠性,降低各类设备故障发生的机率,减少了成本投入,对于电力企业经济收益的保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同时通信技术的使用,也推动了中低压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实现了电力网络的升级,这对于我国电力资源的生产、传输、调配以及日常使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法
基于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特性,为保证技术应用效果,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在相关原则框架下,优化调整应用方法,在提升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质效的同时,降低技术应用的难度,管控成本投入,增强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
2.1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原则
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可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开展相应的技术应用工作。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一系列必要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区域配电网络的运行的可靠性,所以实际的技术应用环节,工作人员需要充分遵循可靠性原则,在现有中低压配电网络硬件、软件设施水平的基础上,优化设备、系统参数,提升可靠性,尤其做好配电网络主站系统、电源点的管控工作,减少意外情况发生的机率[4]。考虑到中低压配电网络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各项管理、维护活动的开展具有地域性特征,所以在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地区情况,灵活调整各项技术应用方案,实现技术手段与地区中低压配电网络运行情况的有效衔接,稳步推动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应用工作的有序进行。
2.2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法
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可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制定完备的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方案,满足不同场景下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的实现。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着眼于国内外技术应用的实践,吸收借鉴过往经验,总结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规律。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细化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目标、应用流程,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为保证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在技术使用过程中,尤其注重做好配电自动化主站软件分散性结构的设计,通过对SCADA功能的使用,使得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实现对中低压配电网络的有效监控,同时结合地区电力网络建设情况,将其与GIS技术进行联动,形成实时检测定位机制。这种技术应用,使得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做出反应,确保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在中低压配网中的应用效果。除了上述技术应用之外,在整个技术应用环节,工作人员应当在相关技术规范的引导下,对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各个功能模块以及子系统之间的衔接性进行优化,形成一个运转稳定、高效的系统。在技术应用环节,需要做好通信系统的规划,将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与无线通信、载波通信技术形式结合起来,增强信息数据的交互能力,提升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应用的水平。
3.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应用注意事项
为确保中低压配电网络自动化应用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技术应用的复杂性与困难度[5]。电力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相关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关事项,增强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针对性,避免出现技术的滥用与缺失。在进行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应用过程中,需要保证整个技术方案的实用性与前瞻性,既满足实际的中低压配电网络使用需求,又符合其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做好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地下缆线、开关站等硬件设备的建设,通过硬件创新来推动中低压智能配网自动化的科学高效应用。
结语
智能配网自动化技术作为中低压配电网络智能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区域中低压配网网络运行质量、管理水平有着极大的提升。考虑到部分地区,在中低压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影响智能化电力网络的建设,文章立足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全面梳理相关技术应用与实现的方法,为后续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参考文献:
[1]冯洋.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时间的几点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6):86-87.
[2]何志坚.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的几点探讨[J].2017(9):205-205.
[3]柳水莲.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几点保护的影响[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7):23-24.
[4]高亮,郎陈杰,夏能弘.分布式电源并网条件下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18):143-149.
[5]席原.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继电保护剂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7(11):86-87.
论文作者:许晓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技术论文; 低压论文; 智能论文; 网络论文; 电力论文; 低压配电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