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部感染临床检验结果的价值。方法120例小儿肺部感染患儿分别选择被动凝集法及微生物快速痰培养方法实施临床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法最终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所有肺部感染患儿,血清总抗体阳性99例(82.50%)。通过微生物痰培养,共检出支原体阳性21例(17.50%)。两种检验方法的最终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针对小儿肺部感染患儿,通过被动凝集法以及微生物痰培养方法进行检测,可以有效明确患儿是否表现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并且发现被动凝集法最终结果优于微生物痰培养方法极为明显,但是临床会表现出一定的假阳性,临床可以配合采用微生物痰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检测出疾病类型,为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奠定充分基础,最终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儿肺部感染;被动凝集法;微生物快速痰培养
小儿肺部感染疾病主要指的是患儿的肺部受到了细菌或者真菌、病毒的侵入,从而导致患儿患有的 种疾病。主要包括肺炎以及支气管炎等系列疾病。此类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痰多咳嗽症状以及咽痛症状等。其中患儿表现出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导致患儿患有疾病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类疾病,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通常情况下患儿未表现出显著的肺部特征。如果采取有效方法对肺部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在MP的影响下,不但会造成患儿表现出肺内局部感染的情况,还会导致患儿表现出多器官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临床针对MP感染患儿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除对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加以观察之外,临床实验室的相关辅助诊断也发挥重要价值。当前针对MP感染患儿,对其进行血清总抗体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定最佳检测方法,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小儿肺部感染患儿,临床分别对其选择被动凝集法以及微生物快速痰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最终发现被动凝集法检测方法较优,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0月 2014年6月120例小儿肺部感染患儿。在所有患儿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7个月~13岁,平均年龄( 3.7±1.6)岁;病程3 60 d,平均病程(33.5±1.9)d。所有患儿全部满足MP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症状、咽痛症状、气喘胸痛症状以及刺激性干咳症状等。对患儿实施胸片检查,最终发现于单侧表现出絮状阴影的情况。
2、方法所有小儿肺部感染患儿分别选择被动凝集法以及微生物快速痰培养的方法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
1)对患儿实施血清学检测选择对应试剂盒对患儿实施检测,按照具体的操作说明进行。滴度≥ 1:80证明最终结果为阳性。
2)对患儿实施微生物痰培养检测对患儿口腔以及咽喉中的相关分泌物进行采集,选择无菌棉试子进行有效收集。于患儿MP鉴定培养基上进行转移接种。之后选择MP鉴定培养基以及咽拭子共同放置于恒温箱中,保持温度为37℃,合理控制培养的时间,为24 h,之后对培养基颜色发生的变化进行准确观察,对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详细参考,如果观察培养基颜色发生了变化,从黄色逐渐转为红色,这表明患儿MP抗体表现为阳性,如果颜色未发生任何的变化,培养基始终呈现清晰透明的现象,则证明最终检测结果为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所有肺部感染息儿,血清总抗体阳性99例(82.50%)。通过微生物痰培养,共检出支原体阳性21例(17.50%)。除此之外,临床还检出其他种类细菌。两种检验方法的最终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儿实施其他体格检查,未表现出异常的情况。
三、讨论
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以及病毒的任何一种。属于介于细菌以及病毒二者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属于当前最小的一种病原微生物,能够不依赖于任何一种介体单独存在。因为MP的体积同细菌进行比较,前者要小于后者,因此细菌滤器不会对其造成阻碍,能够顺利通过,选择常规的细菌筛选方法,难以有效将MP检测出来。针对小儿MP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有所不同,对患儿实施胸部X线检查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表现较为严重,但是对患儿临床实施常规检查,难以发现显著的阳性特征。如果针对患儿未经给予合理的诊断以及治疗,会对患儿最终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患儿于临床表现出系列的并发症。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诊断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针对MP感染在进行临床检测过程中,主要利用被动凝集法以及微生物培养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表现出一定的便捷性,并且针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小,患儿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并且两种方法的最终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临床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
本次研究中,血清总抗体阳性99例(82.50%)。通过微生物痰培养,共检出支原体阳性21例(17.50%)。除此之外,临床还检出其他种类细菌。两种检验方法的最终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证明被动凝集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肺部感染患儿,临床选择被动凝集法进行检测,最终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在此过程中配合选择微生物痰培养法针对患儿实施临床检测,最终能够有效防止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提高疾病的临床检出率,为疾病后续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张建菊,刘华,等.铜绿假单胞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1(3):457--458.
[2]费明茂,陈敬松.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1023—1024.
[3]王玲香,施旭东,段静,等.肺结核继发性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12,20(6):371—372.
[4]魏莲花,张俭,邹凤梅,等.326例肺部感染患者血清军团菌抗体检测.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13,16(3):28.
[5]张沛.95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医学信息,2013,26(30):177.
[6]孙秀英.神经外科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3,35(14):23—25.
[7]胡小平,黄文军,鲁艳,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089-1091.
[8]邱美华.肺部感染病原菌谱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05—207.
论文作者:王天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患儿论文; 肺部论文; 微生物论文; 表现出论文; 阳性论文; 方法论文; 小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