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对水利发展的重要性论文_王凌波

浅析水土保持对水利发展的重要性论文_王凌波

摘要:“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该文主要介绍了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保持的现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山区、丘陵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在960万km2的国土面积中,70%为山丘所占据,由于复杂的自然因素和长期滥用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此外,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水土保持工作被我国政府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1.水土保持的现状

1.1水土流失现状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经济系统发展不可代替的资源。水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水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才能平稳发展。全国有近0·73×108hm2的旱地农田的70%以上集中在北方干早、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降水不足、分布不匀,特别是耕地土壤风蚀、水蚀、沙化十分严重,土壤质量退化,旱灾频发,造成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益长期低而不稳。传统落后的土壤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更加剧了土壤侵蚀、流失和退化,己成为我国北方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1.2 水土流失特点

(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万km2。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水蚀面积,东部10省(市)为9万km2,中部10省为49万km2,西部12省(区、市)为107万km2。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如: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3)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t,其中上游地区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

2.水土流失防防治措施

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原则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在确定的工程建设防治范围内,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论和指导性意见,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坚持“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照项目区域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设计和布设各项工程、植物措施,从根本上把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降到最低程度。

(4)治理原则。考虑项目区域地形地貌、施工方法等因素,在水土流失分区的基础上,确保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布设分区防治措施时,既要注重各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及相应的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又要注重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5)突出重点原则。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划分防治区。加强重点部位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的布设,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6)生态环境建设优先原则。把植被恢复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治本措施,优先考虑土地复垦利用及林草措施,把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和恢复土地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

(7)坚持“安全、经济、合理”的工程设计原则。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水土保持等专项规划相结合,与创建绿色、环保城市总体战略部署相适应。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所有项目的场平施工,表层土单独集中堆放和保护,保证工程后期土地恢复的土料料源泉供应。弃渣料及开挖有用料将运至指定的渣场和转料场集中堆放。

(2)在进行道路、边坡等工程施工时将根据现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防治边坡失稳、滑坡、坍塌,在易造成坍塌或滑坡的危险区域禁止进行任何目的的采掘作业。

(3)在施工设施拆除并撤离现场后将对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平整场地,完成排水系统。

(4)施工过程中,对高陡开挖边坡实行支护的施工安排与开挖平行作业,同时对边坡及时进行支护并设置排水孔排泄雨水,控制施工期的新增水土流失。

(5)临时公路均按照稳定边坡进行开挖,及时设置挡墙、护坡等对开挖、回填形成的土质边坡进行防护,路面硬化,并修建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和进行道旁绿化。公路开挖土石尽量回填,或就近用于施工场地平整,剩余土石运往指定渣场堆放。

(6)在绿化区域内铺设表土的层面上铺植草皮和施肥、布设喷灌设施等绿化工程作业。种植草皮应具有耐旱、耐涝、容易生长、蔓面大、根部发达、茎低矮强壮和多年生长的特性。

4.结 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产业化是在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基础上进行的,是按照市场导向在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的。从21世纪的发展看,水土流失区要从温饱 达到富裕,就要在综合治理的同时,将低效或无效的侵蚀劣地改造为高效的优质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产品,发展水土保持产业。

参考文献

[1]向道友,滕云成,党修辉.对我国水土保持现状的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82-93.

[2]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齐实,张洪江,孙保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论文作者:王凌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土保持对水利发展的重要性论文_王凌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