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自我实现需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精心论文,幼儿论文,自我论文,动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一、儿童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吗? 3~6岁的幼儿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吗?为了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我们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对小中大班幼儿进行了问卷调查,引导孩子和父母共同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经过努力、实现愿望的故事,来了解幼儿是否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内容是怎样的?在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每位幼儿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如:小班幼儿更容易从生活自理能力、动作能力发展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从外部、成人的评价中进一步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而中大班幼儿更关注自己在认知能力发展中得到的成功体验,如:我交到了新朋友,我通过努力克服了什么困难终于完成了什么任务等,以及能力发展带来的内心积极情绪和社会性情感的体验和满足。 分析表明,幼儿期的孩子已产生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和愿望。自我实现需要是一种驱使幼儿主动行动、克服活动中的困难并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满意活动成果的强大内部力量。他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成果的标志,它的发展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成分之一。 二、满足幼儿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策略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每一个“成功”的故事后面,都闪现着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终于……”这样的话语俯拾皆是,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孩子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达成需要成人的悉心呵护和有效指导的。作为一种高层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要求有更好的外部条件,作为孩子们的亲密伙伴——老师,应该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指导策略的优化上有针对性的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脚手架”,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开展“大带小”活动,让幼儿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 “我长大了!”这是孩子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既透露出希冀得到认可的期盼,也饱含着对自我生命成长的骄傲和自豪!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体验“我长大了”,发现长大带来的身心和能力的变化,能帮助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自我实现”的快乐。 但当今的孩子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直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很少有机会关心、帮助别人。因此,在我园的综合教育课程中,我们有目的的开展大班幼儿“大带小”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新入园的小班弟弟妹妹,看到他们的不安和弱小,激发他们产生帮助和关心弟妹的情感和意愿,并学习爱护照顾他们,带领他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做事。在关心照顾弟妹的同时,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自己,学习与弟妹相处的经验,学会解决大带小活动中的问题,获得了自信和帮助别人的满足感,身心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小班的幼儿也在与哥哥姐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哥哥姐姐的能干,萌发了快快长大当哥哥姐姐的愿望。 在我园的课程中,让幼儿体验“成长”的活动紧密配合着孩子们成长的步伐,渗透在3年的各项活动中。如:升班教育“我是中班小朋友”“我要上小学啦”等主题,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孩子开展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如做值日生、当升旗手,竞聘小组长等,引导幼儿充分体验长大带来的快乐! (二)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幼儿体验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3岁左右是幼儿形成自主感的时期。自主是指不依赖他人(有时排除他人的干预)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自主行为十分普遍,比如要求自己洗脸,自己选择衣服等等,就是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活动中,幼儿拓展了认识的范围,而且从中感到自己的力量,感到自己有影响环境的能力。自我选择、自主发展是实现自我实现需要的土壤。如有人研究发现,儿童的自主性成就努力与他们的智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应尽量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各项活动的主体。 1.让幼儿成为自主探索的主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21世纪的教育在课程内容和方法上将更多考虑学生的心理兴趣和内在的兴趣,赋予它们更多的选择自由。满足和发展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应该从他最喜欢的事开始。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注重从幼儿的角度来建构课程,让幼儿在自主建构中实现发展。 例如,“动物”是孩子们最喜爱谈论的话题,在以往大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教师习惯于按照文本的安排从学科逻辑的角度开展活动,如认识哺乳动物、水生动物等。现在,我们思考,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在哪里?他们想了解什么?于是,在主题开展前,我们引导幼儿针对“动物”话题进行提问,幼儿十分积极踊跃,全班共提出了111个问题。有的问为什么猫和老鼠都有胡子?有的问为什么变色龙可以随着环境变化颜色?有的问为什么蝙蝠睡觉的时候是倒挂着的……在惊叹幼儿动物问题数量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幼儿对于动物知识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已远远地超过了过去课程预测的范围,而且这些由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加的鲜活! 老师和幼儿一起将所有的问题整理归类,最后确定了提得多的5个共性的研究话题,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在5个问题中选择1个作为自己的研究问题。通过自由地提问和自主地选择,幼儿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组成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小组。幼儿与小组同伴共同商量、分工合作、查阅资料、交流研讨、分享经验,获得答案,经过自我探索、主动求知、群体互助,从而主动建构起自我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发展。 这种低结构化的课程方式是以幼儿为中心,以他们感兴趣的动物知识和迫切想了解的动物问题的需要为主线展开的。课程来源于儿童,选择又是多样化的,在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地去做,所以儿童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内发的学习动机的引导下,幼儿主动地学习探索,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主感和成功感。 2.让幼儿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家庭这些小群体中,作为集体的一员,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获得一定的成绩和荣誉。这有助于满足幼儿自信、有价值、有能力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的感受。反之,就会产生弱小、自卑及无能的感觉。因此,在幼儿园活动中,应安排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角色”,让幼儿尝试完成各种学习以及集体性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自我实现。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适宜的安排一些活动来循序渐进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小班,我们可以让幼儿参与一些互助性的活动,如让幼儿帮助哭泣的同伴拿张擦眼泪的面巾纸,帮助保育老师将茶杯分发到茶杯架中等。到了中大班,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安排一些服务性质的活动,如轮流做值日生,学习管理班级的自然角,学当小组长等。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为了实现目标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当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时,那分快乐和满足是言语无法形容的。 3.让幼儿成为创造、想象的主体 自由表达是人的天性,想象、发明、创作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幼儿需要丰富的想象进行游戏、绘画等,并凭借想象理解学习内容。幼儿如果没有想象,就不易产生任何向往和发挥创造性。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十分重视孩子们的表达、展现、创作的需要,注重提供宽敞的空间、愉悦的环境,围绕主题,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活动、丰富的资源和物质材料,给与充裕的时间,灵活的组合个别的、小组的、全体的活动,引导幼儿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望和情感。鼓励他们以愉快、积极的情绪主动参与制作活动,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幻想和创造力和谐的交流,愉悦的做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并与教师、同伴、家长共同欣赏、分享快乐,使他们更有兴趣的投入再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在《小不点大发明》主题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感知发现、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产生对周围事物变化探索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发明的意义,知道发明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继而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地提问题,尝试使用工具和多种材料,自己动手进行发明创造。 大一班的孩子们对发明和创作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明了刷油漆机器人、修理机器人、机器警察,还有高科技的纳米机器人,专门用来进行微创手术。在小组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共同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制作,赋予每个机器人以“生命”。当机器人“活生生”地站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幼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主动向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及参观的老师进行介绍,在惊叹和赞誉中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三)自我安排、自我管理,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 《纲要》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从这一条可以看出,日常生活规则和社会行为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唤发幼儿主体意识,引导幼儿主动适应社会、促进幼儿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规范意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长期以来,由于在教育理念、方法及途径上的偏差,在规则教育上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规则内容的成人化。即无论是社会行为规则还是班级日常行为规则都是由成人制定的,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无条件的服从者,教师不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单纯根据权威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来制定标准,导致班级生活规则的繁冗累积,结果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到限制。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在一日作息时间、班级常规管理、教育过程中提供自主的空间,促使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小心照顾“自我实现需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力量_自我实现论文
小心照顾“自我实现需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力量_自我实现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