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 152000
一、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循环语句的功能,掌握for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循环语句的结构和for循环;通过任务的实战演练,感受利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会使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线测试,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后能概括出for循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热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在相互讨论中完成协作学习,培养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规划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本组争得明星小组的称号,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关键是会使用for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四、在教学中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使用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关注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
本课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在线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划使用下列设备、软件、课件或资源: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软件——记事本程序,TextPad软件;课件——PowerPoint课件;资源——学习网站。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问题引入。由以前学生自己的练习题引入本课,我认为是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的,可以将学生很自然地带领到本课的学习环境中。接下来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如何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循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原有算法设计的基础上实现程序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亲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各个步骤。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关于循环的理论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自学完成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供学生自学的学习网站,内容是教材的补充、提炼和细化。其中包括本课学习目标、循环结构、for循环相关知识、课堂任务和在线测试五个模块。在for循环模块中又设有流程图、语法格式、实例体验、编程应用四部分知识。学生在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后逐项完成学习。
3.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登陆自学网站完成第三个模块,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任务。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完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全部都做。这个环节的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突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我提前将三个任务的程序框架发到学生机,只需要学生填写for循环部分。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点拨,提示如何设置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发现闪光点可以展示给全班同学。经过分析同学的答案后给出三个任务的正确答案。请同学们修改自己的程序。
4.在线测试,考查自学成果。在完成所选定的任务后登陆学习网站进行在线测验,考查学生的自学成果。通过完成这5道选择题,可以将for循环的语法格式、循环变量的使用以及循环体的设计等知识扎实。将每个学生测验的成绩与完成相应任务的成绩相加形成学习小组的成绩,分值最高组为本班的明星小组。评选明星小组的活动是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行为,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课堂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知识小结,情感升华。本环节由我系统地总结学生自学的新知识,指出应掌握的重点及在程序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此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对知识的总结反思自己掌握新知的程度,进一步理解for循环。接着我分析了超循环理论,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用超循环思想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6.课后作业,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本环节由我带领同学共同分析一道书后习题,得出的结果是本题的循环次数不确定不适合用for循环完成。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出for循环的不足,为下一节课学习while和do…while循环做铺垫。
六、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境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给出任务和测试自学成果的时候,创设了争当明星小组的情境,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4.交流与评价。这个环节是贯穿于这节课中的,在授课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了交流与评价的过程。目的是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在自学新知时是否掌握了重点、是否可以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同的同学分别对于本课的知识掌握的情况等。只有及时掌握了这些信息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高效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论文作者:赵秋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学生论文; 在线论文; 语句论文; 知识论文; 小组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