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论文_杨咏梅

(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 重庆 401320)

【摘要】目的:尝试针对优质护理构建敏感指标,指导质量评价、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敏感指标评价效果。方法:2015年1月~6月,医院外科接待患者3412例次,2015年8月进行筹备工作,10月证实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2016年1月-6月,外科接待患者3761例次。结果:改进后护理满意率、护士满意率高于改进前,改进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反映科室、护理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护理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护理质量指标;敏感指标;优质护理;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84-02

为响应卫生部号召,医院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活动,整体来看,活动极大的提升了护理的质量,获得患者的好评,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何有效的评价优质护理质量,指导持续质量改进,值得深入研究[1]。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持续质量改进的依据。传统的护理质量已不符合优质护理现状,也无法反映优质护理的本质属性。为此,医院尝试针对优质护理构建敏感指标,指导质量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取得显著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外科年收治患者5000~6000例,以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肾结石等为主。在实施新的敏感指标前,2015年1月-6月,医院外科接待患者3412例次,其中男1805例次、女1607例次,年龄2~85岁,平均(53.1±10.3)岁。微创手术1904例次,开放手术1507例次。2015年8月进行筹备工作,10月正式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2016年1月-6月,外科接待患者3761例次,其中男2010例次、女1751例次,年龄2~89岁,平均(54.6±14.3)岁。微创手术2145例次,开放手术1616例次。改进前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新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要点 根据优质护理的要求,敏感性指标主要变化:①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的权重,条目重要性上升,同时细化了护理满意度评价的标准,提高服务态度权重;②对于护士满意度评价,增加护患关系评价;③将疼痛管理纳入到躯体舒适度评价范畴,躯体舒适度还包括运动受限、症状控制两个方面;④对于护患比,提高了护患比的权重,优质护理客观上提高了护士工作量的供应,需要更高的护患比;⑤增加了交班质量评价;⑥增加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内容。

1.2.2优质护理评价与持续质量改进 按照新的敏感性指标进行护理管理,主要体现在。(1)质量评价:编制新的问卷调查表,包括护理满意度评价(舒适度、整体满意、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内容)、护士满意度自评表,将SAS、SDS量表作为日常评价内容,在原有的日常护理质量中,编制新的交班评价表,同时将交班有关的不良事件纳入到交班量表评价内容。(2)持续质量改进:在实施新的护理敏感性指标后,陆续制定了以下持续质量改进策略。①季度考评:以新的敏感指标评价优质护理,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季度内护理质量变化情况,如舒适度评价下降,进行PDCA活动,分析舒适度评价下降的原因,制定解决对策,反馈评价效果;②编制新的护理交接表,基于SBAR沟通模式制作新的交接班单,S现状包括患者的床号、姓名、患者的病种、手术类型、医嘱、合并症等护理需求,B包括患者的主诉、问题的依据以及分析,A包括患者的异常情况,交班过程中,护士重点告知新出现的情况,本次班次内关注的事项,下一轮班次注意事项,异常值是关注的重点[3];③系统性健康教育,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的对象、方法、质量评价;④针对压疮、康复问题等都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活动。

1.3 观察指标

改进前、后,护理满意率,护士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表格记录数据,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改进后护理满意率、护士满意率高于改进前,改进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过去常用常规的护理质量评价进行质量改进、护理质量评价,主要有以下缺陷:①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庞大,使评价工作非常困难,同时不利于体现持续改进的重点;②无法反映科室以及护理模式的特点。对于优质护理而言,敏感性指标应该体会基础护理强化、护理内涵的达成、责任护理制度落实上,重视患者的评价,重视护患关系的评价,建立敏感指标。以敏感指标指导护理管理,有助于抓住主要矛盾,针对性的改进,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优质护理目的的达成。研究显示,改进后护理满意率、护士满意率均显著上升,体现了敏感指标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匡玲,温贤秀,唐颖,等.中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研究现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2):183-185.

[2]张华芳,冯志仙,邵乐文,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87-291.

[3]赵辉,姜海燕.规范交接班模式在关键流程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8):118-119.

论文作者:杨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论文_杨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