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论文

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论文

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

宋文倩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 新闻娱乐化融合新闻与娱乐,成为媒体文化主导模式之一,本文从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角度,分析新闻娱乐化在媒体环境中的表现、成因,新闻娱乐化不应受到单一批评,娱乐化倾向中媒体与社会、文化存在正向与反向的双重互动。

关键词: 新闻娱乐化;软新闻;麻醉;民主化

新闻娱乐化是媒体文化的主导模式之一,学者菲斯克将其形容为“处在公共生活与个人生活领域之间、混杂感官刺激与道德劝说、融合新闻和娱乐、也介于虚构与真实间的灰色地带”。从报刊、广播电视到新媒体,各种媒体都表现出娱乐化倾向,软新闻比例上升,硬新闻被软化处理。

尽管大众传播有提供娱乐的减压阀功能,但新闻媒体一直被赋予谋求社会福祉、落实民主的期望,娱乐化新闻与此期待背道而驰,被批评为麻醉大众的低俗产品。娱乐化倾向是商品经济下市场竞争、社会背景下受众娱乐需求的产物,包含对新闻附有的严肃政治性和道德劝服感的反叛,对新闻娱乐化的理性批判是当前媒体环境下的重要课题。

《全芳备祖》所见陈景沂诗共26首,另有3条散句。准《全宋诗》例,按《全芳备祖》所属门类,加上相应的标题。有必要说明的是,有不少作品仅因内容涉及该种植物而辑入该门,并非专咏此物,细加阅读,不难辨别。

一、从平面到电子媒体的娱乐化倾向

新闻娱乐化在报道内容上的表现是软新闻比例上升,软新闻与硬新闻的区分主要在对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关注上,硬新闻关注政治、经济、社会等严肃新闻;软新闻关注绯闻、娱乐、体育活动等人情味浓的新闻,也称为资讯娱乐。泛娱乐化倾向中,新闻主题从严肃议题转向软性议题,资讯和娱乐的界限模糊,硬新闻的娱乐因素被放大。

民间组织是一种志愿性、非政府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目前,中国民间组织的范畴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当国家体系中的政府不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满足福利需求,市场体系中的企业又出于利润动机不愿提供福利服务时,民间组织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配置体制,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

推动新闻娱乐化趋势的是商业浪潮下的新闻商品化,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媒体机构依靠广告获得大部分收入来源,媒体机构的市场份额,收视率、发行率等影响广告收入,在激烈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媒体迫切希望提升新闻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将受众打包卖给广告商获取广告收入。

新闻媒体传播内容娱乐化的同时,报道手法也在对硬新闻进行软处理,如报道方式加入文学写作技巧,表现为新闻故事化。在受众注意力极易分散的浅阅读氛围中,为提高打开率、阅读率,改善传播效果,“吸引流量”。以文学写作技巧,将新闻报道内容以符合故事情节的形式呈现,这种缩短文本长度、降低信息密度、人情味高的讲述手法加强了报道的贴近性,提高了报道的可读性和可看性。但硬新闻的软化存在一定问题的,在消解严肃性、以故事情节代替信息传递时,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功能可能被弱化。

二、新闻娱乐化的社会背景与成因

(一)自由市场下的新闻商品化

软新闻的报道手法易演化为煽情主义,新闻内容庸俗化如黄色新闻浪潮中的便士报和小报,大量娱乐新闻、八卦绯闻、色情犯罪等刺激性新闻充斥报端,小报扩展了众多低教育水平的平民读者,但对私人生活的过度报道侵占对社会生活的报道空间,掠夺民众对政经大事的注意力,重要严肃议题被忽略。

娱乐在吸引受众方面无往而不利,当新媒体抢夺电视台广告资源,引发电视广告收入锐减情况下,头部领域的电视台依靠大型综艺节目开拓广告收入的来源,扭转盈亏状况。

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选自本社区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8岁,年龄均值为(72.63±2.13)岁;而观察组也有患者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最小年龄为64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年龄均值为(73.04±2.3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

(二)媒介娱乐功能与受众需求共同促成娱乐化倾向

媒介有提供娱乐的减压阀功能,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压力和生活压力增大导致受众的娱乐需求增加,需求刺激供给,为迎合受众市场,媒介生产的娱乐产品增加。

媒体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从电视媒介开始,大众传播的强大影响力备受关注,“沙发土豆”的称号反映电视对人们闲暇时间的占据和对民众行为的影响力。媒介影响力同样渗入政治生活,媒介传播政治事件,又形塑政治性的公共空间,影响民众政治参与。

在新闻和娱乐不可避免的融合趋势下,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被简约化为故事,再以娱乐化的方式向受众呈现,新闻报道也按照娱乐化的理念构思。娱乐成为媒体文化的主导模式之一,成为塑造社会生活的手段之一。

社会压力通过娱乐文化得到宣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这是媒介通过提供娱乐希望达到的正面效果,但娱乐过度,或者以娱乐作为大众情绪控制的手段,则会导致负面效果。八卦绯闻成为工作之余的麻醉剂,使受众安于浅层感官刺激,而对社会生活漠不关心,逐渐丧失对现状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行动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

三、新闻娱乐化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

(一)阻碍社会民主进程的麻醉剂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娱乐文化的兴起并不完全是媒介推动的结果,受众的心理需求是另一大市场助力。文化研究学者理查•戴尔(Richard Dyer)指出,“对娱乐的两种想当然的描述乃是 `逃避'和 `满足',这两种描述皆指向了娱乐的核心要旨,即乌托邦主义。”乌托邦式的愉悦感助推大众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在娱乐产品中,大众可以逃避负面情绪、得到短暂的情感满足,

新闻娱乐化表现出新闻商品化属性,因此饱受指责,但全面否定新闻娱乐化也并不合理。新闻被赋予教化大众的内涵,娱乐化是对新闻附有的严肃政治性和道德劝服感的反叛和政治宣传的反抗。

在班级群里,通过每日“家长作业”的展示和主题交流,家校沟通不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劝导,而是与家长一起陪伴孩子成长进步。人人会说话,人人有话说,人人想说话,这就是微信群的聊天姿势。我们要在班级智慧的群聊中加深情感、交流信息、增强信任、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家校合作,共同助力孩子的幸福成长。

(二)新闻娱乐化的反叛与解构

从媒体与社会角度来说,詹姆斯•凯瑞认为,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以启蒙运动的核心为抱负,以在实践中落实民主追求为目标,以社会福祉为基点。新闻与民主相联系,反对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娱乐新闻导致民主对话的减少,而严肃新闻更利于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商业浪潮冲击着新闻的独立性与专业性,经济效益带来对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追求,这种理念之下新闻被商品化,新闻的传播效果被与商品价值的最大化等同,由此也引发一系列的新闻伦理问题。

关节镜下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1个月DASH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术后1个月随访SCV,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及图2。

严肃与娱乐一直在二元对立的话语框架中,严肃新闻和娱乐新闻的受众也呈现精英和草根的阶层对立。新闻娱乐化在软新闻比例上升的同时,对硬新闻软化处理,从硬新闻中寻找娱乐化因素,这些不仅是对严肃深度的解构,使道德劝说和文化知识更受被接受,还是对其中权威性光环的反叛,是平民大众打破精英阶层对话语权垄断的实践,形成抵抗权威的话语场。

其次,尽管媒体被认为应建构公共舆论空间、落实民主实践,但社会民主化进程无法由媒体完成,而需依靠经济支撑、顶层设计的完善、文化环境的营造、民众素养的提高等各个环节,媒体不是民主化的万能仪器。而且在政治媒介化过程中,媒体反而成为政治控制和政客斗争的工具。

四、结语

在新闻与娱乐日渐融合的趋势下,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都表现出娱乐化倾向,从娱乐新闻和节目的泛滥,到主流严肃新闻的娱乐化,娱乐成为媒体文化的主导模式之一。由于新闻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文化都进行着互动,不论是社会民主化还是大众文化的传播其中都有新闻的参与和助推。

娱乐化对大众的麻痹和对公共空间的扰乱是其遭受批评的原因之一,但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商品化功利发展的结果、还是大众媒介政治控制的不良后果,抑或是草根文化对严肃权威的反叛尚无法定论。娱乐化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下的产物,在以往报刊发展时期和电视时代已经显露,在新媒体环境中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在媒体与社会互动中产生,对媒体与社会双向互动也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

[1]甘莎.新新闻主义视域下中国特稿的探索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张爱凤.“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J].前沿,2009(03):169-173.

[3][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史安斌译:《媒体奇观:当代美国 社会文化透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James W.Carey,李昕.新闻教育错在哪里[J].国际新闻界,2002(03):8-11.

[5]刘璟.新闻娱乐化研究的轨迹与问题——SSCI核心期刊新闻娱乐化研究述评[J].国际新闻界,2011,33(10):65-71.

[6]时统宇.媒体泛娱乐化现象批评[J].新闻实践,2006(02):23-25.

[7]理查•戴尔.娱乐与乌托邦,宋伟杰译[J].当代电影,1998.

[8]李孝祥.传播政治经济学维度下的中国电视娱乐异化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3.

[9]李林容.感性狂欢与审美救赎21世纪中国电视娱乐传播的文化批评[D].四川:四川大学,2011.

[10]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02):29-35+95.

[11]朱文丰,罗应纯.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27-30.

标签:;  ;  ;  ;  ;  

麻醉与反叛:新闻娱乐化倾向下媒体与社会的互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