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分析_客流统计论文

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分析_客流统计论文

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困惑论文,理论论文,物流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是以行和游为核心,外围由吃、住、购、娱组成支持要素而形成的大系统。或者说,是行和游贯穿了吃、住、购、娱而形成旅游产业链。在这条链上,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同步性、异地流动性决定了包括游客、商品、信息和其他物质的“流”态,其中交通运输是实现旅游活动通达性的基本物质载体。对于“流”动的旅游活动能否以物流的新视角进行研究,学术界和实业界的认识还稍显模糊。

一、旅游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若干困惑

1.研究进展及其认识误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外学者尝试用“流”来描述和研究旅游现象,提出了旅游流的概念。D.Pearce在《现代旅游的地理分析》一书中运用了旅游流的概念[1]。Mcintosh、陆林、朱同林认为旅游流只是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特征的旅游者群体[2],换句话说,旅游流只是旅游“人流”的代名词而已。唐顺铁和郭来喜深入研究了旅游中“流”的不同具体形态,指出旅游活动中“流”还以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形式存在,认为旅游物流是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产生的物质流动[3]。自此,学术界对旅游流和旅游物流的认识开始陷入混沌状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学术意见:一是忽视了旅游物流的存在,完全赞同旅游流就是从空间流动形式的视角看待旅游者群体,从本质上说,仍然没有摆脱旅游流与旅游客流的等同关系,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诸多研究。邓明艳、马耀峰和李永军、王洁、丁正山研究了旅游者“流”动的空间关系,偏重于旅游流的强度和方向。王鹏和戴学军也认为旅游流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旅游者位移和流动的现象和形式,其实质是旅游需求[4]。二是肯定了旅游物流的独特地位,但是,或者将其与旅游流并列起来,或者简单地将传统物流移植到旅游流中来。马耀峰和李旭在狭义上仍然认为旅游流就是旅游客流,从广义上有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能量流、文化流等子流[5],还没有正式认可旅游物流的提法。杨检波、乔纪纲从“流”和“物能流”入手进行社会文化环境变迁动力机制的研究。三是以唐顺铁和郭来喜为代表的观点,即严格地说,旅游流既包括游客流,也包括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交流的信息流、物质流以及旅游者和开发者承担的各种成本流[6]。

2.实践中对旅游物流产业存在性的疑惑。由于长期以来对旅游物流的认识误区尚未得以澄清,在实践中表现出诸多困惑:第一,从经济性看,小批量、大批次的业态能否形成旅游物流产业?第二,旅游物流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活动是什么?第三,供应链理论在旅游物流中的解释是什么?如何应用?第四,旅游交通运输企业转换成旅游物流企业的可能性和实现方法是什么?如何整合目前的零散状态?这些问题涉及到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旅游物流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和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化、规模化构想的实现。

二、对旅游物流内涵的解析

1.旅游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首先,旅游物流和传统物流不存在从属关系。从物流系统的构成来看,旅游物流是物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是这样的: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7]。显然,旅游物流具备上述定义的基本要素,是物流的一种基本形式,与传统物流并列地从属于物流大系统。其次,旅游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的引发源不同。旅游物流是由于旅游人流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活动所引发的各种物流现象和关系,而传统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规划、执行并且控制从源头到消费地点的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的正向、逆向流动以及存储,以达到高效、低成本的目的[8]。再次,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对绩效的评价也有差异。一方面,旅游物流获得绩效的人性化约束条件比传统物流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传统物流的绩效评价主体是托运方,通过设置成本、速度、货物完好率等量化指标,总体上比较容易测控,而旅游物流的评价者是旅游者本人,旅游者个性、气质和心境等背景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绩效的评价,从而出现个体差异性大的特点。

2.旅游物流区别于旅游流。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主体,旅游物流为介体,旅游商流为客体,贯穿了信息流和能流运动,是具有方向性的复杂巨系统。张辉认为,旅游客流是指旅游者为了实现其旅游目的,乘坐运输工具,通过一定的交通线路,从其居住地或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位移活动。同时认为,旅游客流具体反映着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旅游客流在各种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上的流量、流向和旅行距离形成不同数量规模,即旅游客流分布[9]。显而易见,旅游客流决不等于旅游流,更不能涵盖旅游物流,旅游物流是旅游流系统中的子系统,也是旅游客流、旅游商流实现的基础和桥梁。

3.对旅游物流概念的再认识。任何物流活动都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旅游物流活动的实质是以计划、执行和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过程,通过有效地服务,促成顾客、企业和社会生态三方满意,服务是旅游物流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了旅游物流的全过程。基于此,旅游物流应是指为更好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以高效、低成本为目的所引起的物质网络型流动过程。狭义的旅游物流是指旅游活动中有形物质的流动,包括游客随身物品和旅游商品的购销流动;广义的旅游物流是指凡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涉及到物质流动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物品保管、物品包装、物品装卸、物品搬运、服务产品流通、信息加工和信息处理。这一概念实际上强调了旅游物流服务活动理念指导上是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追求的直接目标是高效率、低成本,同时明确了旅游物流的系统开放性和活动过程性特征。

三、旅游物流产业化、集群化、科学化发展的可行性辨析

1.旅游物流业务总体规模的经济潜力巨大。虽然旅游物流的业务分散、批量小,但是将旅游商品物流、旅客行李物流等综合起来考虑,总量是十分惊人的。如果将旅游交通承载量、旅游商品交易量和旅游运输规模设定为旅游物流的三个主要指标,根据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2003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为91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3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8.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42亿元。目前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如新加坡为59.6%,美国为54.7%,法国为52.1%,泰国为42.8%,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49.6%。即使在旅游业发展中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也在20%以上(据《International Tourism Quarterly》,《International Tourism Report》1994年~1997年)。从产值的角度分析,以1998年关于世界入境过夜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计算,如果以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计算,则全世界仅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旅游购物市场就达1779亿美元之巨[10]。除航空和铁路企业外,据国家旅游局《2000年旅游企业经营统计报告》,2000年,纳入统计范围内的旅游车船公司有240家,从业人员18.38万人,在陆路旅游交通中,其承担了近1/3的游客运输任务。

2.旅游物流将有效整合旅游交通运输作业的单一性、零散性。一方面,由于目前旅行社、旅游者自行处理旅游物流事宜,增加衔接环节和协同难度,也是导致目前旅游投诉大多集中在旅游交通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目前的旅游交通运输作业只从事单一的客运业务,没有拓展辐射到旅游中的物流业务中去,即使是渗透到旅游物流作业领域,如果分别由不同的利益主体承担各项旅游物流职能,也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目前,旅游者和旅游厂商的市场需求足以支撑庞大的旅游物流产业,通过旅游物流的整合,提高旅游者满意度,能够形成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的旅游物流产业。

通过整合航空、铁路、船运和汽车运输的企业资源,形成独立实施专业化营运的服务型第三方旅游物流企业,是改变目前旅游物流零散状态的方向。事实上,已经有旅行社、宾馆饭店、购物商店或景区各自组建包机公司、车辆运输公司,也存在旅游运输公司组建旅行社、购物商店等企业的现象。由于旅游交通运输在旅游物流中的独特重要地位,相关企业更便于进行转换和改造,将运输功能剥离出来,应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发展成为旅游物流企业,将极大扩展其生存空间。

3.供应链管理理念与方法是旅游物流发展科学化的重要工具。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降低客户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获取竞争优势。基于物流供应链的视角看待旅游产业链上的厂商包括旅行社、旅游购物企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餐饮企业、旅游住宿企业、旅游产品分销企业等,将他们进行战略联结和优势互补,可降低市场风险、分享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效益。可以预见,旅游供应链是旅游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运用供应链管理和优化的方法研究旅游物流是可行的。

旅游物流是传统物流在旅游领域的新提升,它不仅拓展了物流的研究范畴,而且也丰富了旅游流的理论体系。归纳起来,在实践中其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更好地满足旅游客流的“旅速游缓”需求;其二,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少时间完成旅游物品的“货畅其流”。与此相适应的基本活动包括以输送为核心来实现旅游商品(包括有形的实体物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等物质的空间位移,以存储为核心的时间移动以及流通加工、包装、装卸、营销、信息等支持活动。

标签:;  

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分析_客流统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