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绿色作文教学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2#1”绿色作文教学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2+1”绿色作文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关注全体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独立个性的养成”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三年多的“‘2+1’绿色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1”就是利用每周某一天的两堂作文课,加上次日的一堂语文课,完成一次完整的单元作文训练。应该说“2+1”,是一次实实在在、快速有效的作文训练。“2+1”绿色作文教学就是在这3堂课的作文训练和达成过程中,以“情趣化和个性化”为原则,即训练形式、内容富有情趣和个性,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使学生愿意作文、乐于作文,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改变老师批阅作文的陈旧方式,减轻老师批阅作文的负担,体现以师生为本的绿色作文教学观。

一、自审题目,无拘试写

在进行单元作文训练时,老师总要讲明要求,和学生一起审题,因此,学生或多或少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和被动性,导致部分学生在独立审题时对作文题目和要求理解出现偏差,或文不对题。实践证明,到了小学高年级,应强化学生自审作文题目和要求的能力训练,改变或减少他们被动接受题目和作文要求的现状,使他们养成细琢磨、识重点的审题习惯,体验审清题目、符合要求的快乐。因此,我们在讲每个单元作文前一天,一般让学生自己审题,试着作文,只要认认真真地去按自己的审题完成作文,就会受到表扬。学生没有了老师的暗示和反复的要求,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反而觉得轻松自在,兴致勃勃,按着自己的理解,任着自己的个性,随意驰骋。

如果需要事前准备的,我们提前几天就布置作文任务,让学生摸索试写。如学写《建议书》,鼓励学生多观察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调查访问、参观游览、开展活动、看书做笔记等等,多角度收集素材,丰富了材料的积累、情感的积淀,并作思考、分析,下笔时自然储备丰富、文思泉涌,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当然,如果作文内容适合当堂完成的,如已写过此类型的作文或自由作文,可立即在第一堂作文课上进行,锻炼学生“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天生具有的好强和探索精神,得以施展和无拘无束地释放,童言童语便有了真情的告白,学生自审题目的能力加强了,自然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神韵。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说得好:“写作是因为感到自由,感到快乐。”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快乐”而写作就应该减少限制,“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酣畅淋漓地描述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课堂交流,情趣交融

对试写的作文,按递进式层次性地选取好、中、差三类,由作者在第一堂作文课上分别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仔细倾听。朗读的学生先正反两方面自评作文,然后请同学进行点评,进行交流。教师随时做衔接、点拨和参谋工作。如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情动相随”而思;如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发思考,让学生因好奇探究而想。

情趣交融是作文教学的润滑剂,在这里,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提倡作文指导要“瘦身”,即指导环节要简约。追求“两三句话就能指点迷津,两三个动作就能点石成金”的“导写”理想境界。也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投影或现场,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交流点评,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美丽的校园》,结果三分之一的学生写不具体,没有突出校园真实美丽的特点。于是他从中选取几篇作文打印成稿子,交给全班学生。然后让学生们到校园的各个地方转一转,再看看这些作文欠缺在哪儿,校园的外貌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观察校园,怎样使这样的作文“长得丰满”。回来后,通过讨论,学生对真实描写校园、赞美校园有了深刻的认识。

如果文章确实难写,可找一些范文读读,作为参考,设计一定的教学坡度,进行“范例评析”。作文教学在民主、祥和、主动的气氛中进行着,本次作文的“常规要求”和“训练重点”在黑板上相机出示。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审题准确,作文符合要求,他们就有了成功的喜悦;当作文偏离主题时又能找到原因,乐于重做。这样做,大大刺激了学生对审清题目的重要性的认识,“你看,这位同学多认真啊,他(她)现在审清题目了,本身有了一大进步,又要开始写第二篇了”。老师应在一旁不失时机地激励。

第惠多斯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情感完全被调动起来,带着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了,不知不觉中,他们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剖析自己对这篇作文有多少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萌发对自己作文的满意度。

三、自改互改,乐此不疲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新诗改完后还要自己吟诵推敲。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他提出了“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的重要命题,强调“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阐明:“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为此,必须变老师修改为学生修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自改互改,乐此不疲,真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感觉。

1.自改作文,展示自我

通过交流点评,学生对作文的要求更加明确了,看到了人家的长处和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迫切的“修改、调整”的愿望,于是,在第二堂的作文课,就安排学生进行自改和补充。自改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轻声朗读,及时修改文章中别字病句,包括增、删、调、换。读改结合,效果甚佳。

(2)对照题目边读边想,修改文章谋篇布局方面的错误,看题目有否脱离写作要求,看内容有否紧扣题目。

(3)抓住本次写作重点进行修改,这样能有的放矢,改得合理准确,使之内容丰满,重点突出。

(4)边誊边改,即在誊写时,发现不妥及时修改,加以调整。也可分单项修改,如看习作的文题是否相符,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有新意,条理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合理,看词句是否准确、通顺,感情是否真实,表达是否有创意。在单项修改后,再按习作要求整体审文,做到眼看、脑想、手改,并指出缺点所在。

当然能修改多少就多少,视自己的能力而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让自己产生畏难心理。老师同时要做好示范和引领,在巡视中随机表扬自改优秀者和创新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展示自我进行修改。

2.互改互评,合作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通过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单一评价倾向,确定学生也是习作评价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享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习作的情趣,充分发挥习作评价的激励、调整、反馈的功能。

客观上小学生自改的能力毕竟有限,自己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难以觉察,找不到错处,改不出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也必须发挥小伙伴互帮互学的作用。自改和补充完成后,后半堂课就在小组内进行互改互评,也可找个要好的同学进行互改互评。小组修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

(1)每人批阅3本,从字词到布局到创意,尽自己所能进行修改,小组可共同分析病因,讨论修改。

(2)写上评语,可20字左右,抓住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和常规的要求来写,既要肯定欣赏别人的长处,又要指出别人的不足。批语要具体、简明、准确,实事求是,绝不允许利用评语进行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最后应署名。当然还可以请父母看,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情读者,为孩子写评语。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促进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和沟通,有力地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主动观察,又避免了学生习作胡编乱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良好的读书、实践、习作的环境。

第二天语文课上,学生再度审视自己被修改的作文,有情感地朗读自己的作文,整体把握文章的脉搏,微调局部,使之语通气畅,朗朗上口。如果碰到疑义之处,可再与修改者面对面探讨,共同评改。誊写时挑选其中一条较好的评语誊上,并在右下角写上该批阅评语者的姓名。目的是尊重评语者,使他们越写越好,评语的质量越来越高。

四、浏览审阅,表扬激励

老师在学生评语的基础上进行浏览审阅,对学生的作文和批阅情况再作评点。给评语写得好的句子在下面打上小圈,以示表扬;将评语写得不准确的句子划出,并打上问号,誊写者要给评语者反馈,要杜绝马虎了事的坏习惯。或再写上评语:你改进了!错别字没有了!内容比修改前具体了!等等。如倪鼎浩同学写了一篇《20年后的朋友》,许琪是这样评的:“你写得很真实,语句通顺,很好。”老师在“很真实”下面划上横线,并写上:“应改为,很有想像力,请给好朋友许琪看一看,两人可议一议,好吗?”陈慕苑给肖舒卉(《20年后的你我他》)的评语是:“你的文章语句通顺,内容丰富,想像合理。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让我们更珍惜摆在面前的友谊吧。”评语既有常规评点,又有训练重点评点,而且还有教育意义的评点。老师在评语下面全部打上小圈予以肯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即教师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如写完状物作文《我喜爱的玩具》之后,举行了“玩具市场交易会”的活动。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卖”或“买”,或热心推销,或礼貌询问,人人兴致勃勃。这使作文成为一种交际工具,运用到生活中来。写完建议书后,让学生挑选几份有价值的建议书送给有关领导或部门,取得社会认同。同时举行“10个优秀评语”评选活动,召开班级作文展览会,选编班级作文选,大力鼓励学生向外投稿等。有位记者曾采访一位前美国总统,问他何以能长久地保持在公众中的崇高声望,他淡然一笑,说:“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鱼钩上悬挂鱼儿爱吃的饵。”学生爱吃的“饵”绝非是劈头盖脑的训斥和批评,而是不断的表扬和激励。

通过研究修改,修改研究,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修改中学生不仅有情有趣,吸收了他人个性的内容、风格,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作文的能力和水平。“2+1”绿色作文教学,打破了封闭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作文拖沓和教师批阅活受罪的现象,使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积极、娱乐、情趣、交往和合作中学习作文,塑造个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所以,我们坚定这样一个信念:灵性人人有,死活在开发。绿色作文,归根结底,应是学生灵性与个性的自我展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但却可以点石成金。

标签:;  ;  

“2#1”绿色作文教学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