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隽 张莹
(1南部战区空军医院; 南部战区空军医院药剂科;广东广州510602)
【摘要】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症,会对患者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造成损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尚未根治高血压的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主要对高血压治疗常见药物和治疗方法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以机体动脉压持续高状态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病症,有着较高发病率,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有效控制和稳定机体血压是治疗关键。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降压药物类型较多,必须考虑患者实际病情、病程、体质等情况。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深入,新的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法逐步出现,并有着良好应用效果和前景。对此,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常见治疗药物
1.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s)
当前,临床L型、T型及N型钙通道均有研究,其中,L型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心肌细胞核少量分布,所以其主要对血管收缩钙通道产生影响;T型主要分布于肾脏出球小动脉与心脏起搏细胞,可有效减缓心率,抑制肾出球小动脉收缩;N型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内,能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预防此种激活引发的高危心脏病发作[1-2]。近年来,第III代CCBs在临床上逐步应用开来,具有长效降压作用。比如:氨氯地平、氯维地平,比第I、II代不良反应少。
1.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能在控制机体血压同时有效阻断RAS,转变血管壁、心脏等不良重构,预防出现充血性心衰,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而对机体糖、脂代谢无影响。比如:阿利吉仑是一种新型非肽类口服的活性第II代肾素抑制剂[3]。和常规ACEI相比,阿利吉仑可有效减少血管紧张素II生成。而与ARB联用,能发挥对ARS抑制的协同效用,且可消除ARB导致的AngII堆积效应。此外,ACEI还可有效减少机体醛固酮的分泌,抵抗氧自由基的作用。
1.3中枢性降压药
中枢性降压药主要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进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使心率减缓,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血压目的,且可有效抑制肾素释放。临床常用的有莫索尼定、乌拉地尔等,其中,乌拉地尔给用方式为静脉注射或点滴,一般用于出现高血压危象、重度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等治疗中。和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传统降压药相比,在应用安全性上更理想。
1.4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早期发病因素主要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进而释放甲肾上腺素。而β受体阻滞剂能可在早期阻断该过程,及时控制病症进展,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最后应用选择性口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或同时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能持续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血压。
1.5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
ARB是一种新型降压药物,有着对RAS完全抑制,疗效确切稳定,副作用少等优点。当前,临床将其作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起始与维持性药物,作用平稳,且持久,能有效改善和控制患者晨间高血压。在目前使用的心血管药物中,其是唯一耐受性佳的降压药,用于不良反应少,不良事件轻,安全性良好,患者能耐受,确保用药依从性,以得到长期用药效果。此外,ARB对患者的机体血糖、血脂代谢无显著性影响。
2.非药物治疗方法
2.1基因疗法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存在家族聚集性倾向,主要是多基因遗传和显性遗传。基因疗法是目前高血压临床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主要分为正义和反义两种疗法。其中,正义基因疗法就是以脂质体、腺病毒或者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经静脉或者靶向注药把目的基因转入到体内,让其表达相应蛋白,进而达到防治高血压目的。而反义基因疗法就是以脂质体、腺病毒或者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经静脉或者靶向注射把能和靶基因相结合结合的反义寡核苷酸转入到体内,让其抑制特定蛋白表达,发挥治疗高血压作用。临床研究报道[4],通过以逆转录病毒作为载体,以AT1受体的反义寡核苷酸转到SHR,能够模型大鼠的血压持续降低。
2.2高血压疫苗
研究报道,免疫反应可能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采取疫苗治疗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当前,抗高血压疫苗的研究重点主要在RAS作用环节上。现阶段,已研发出作用点在肾素、Agnl、及ATI受体抗高血压疫苗[5]。目的在于优化降压过程、改善患者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达标率,在接种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够在机体血循环中存在数周到数月,让患者在一年内只需要接受数次注射就能达到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但是该疗法会出现过度刺激免疫系统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
3.结语
综上而言,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常用药物日益增加,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不断提升;同时,基因疗法、高血压疫苗等非药物疗法研究也有很大进步,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疗法和药物,以确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病诊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96.
[2]曹莉.高血压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8):157.
[3]王俊伟.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4):131-132.
[4]苏琼华,郭海鸥.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1):1019-1022.
[5]廖玉华,邱志华,陈霄.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的生物学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04):353-356.
论文作者:陈隽1 张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高血压论文; 药物论文; 受体论文; 患者论文; 疗法论文; 机体论文; 基因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