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大平原西边有座太行山,山里流着一条滹沱河,河水拐了个弯,前面就是西柏坡……”寒假里,开车飞驰在去西柏坡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向往。
沿途就看到锋刃般的山石兀立,似藏雄兵百万,遥想当年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的地方该是怎样的盛景?及到达目的地,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土黄的地面,小小的院落,低矮的土屋,静默的石碾,树影斑驳,清幽静谧,一湖碧水在蓝天白云下波光粼粼,一切显得那么朴素。这的确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又是一个神奇的小山村,记录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都是来自这里——西柏坡,总面积37845亩,其中山场面积3.2万余亩。
迎面,“赶考”二字映入眼帘,气势磅礴。毛主席把离开西柏坡进入北京筹建新中国比喻为“赶考”,70年了,中国共产党人哪一天不是在赶考,不断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随后,我们参观了董必武、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小小的院落、简陋的陈设,破旧的桌椅、泛黄的墙壁,见证了一群衣着朴素的人是怎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就连沙发、桌凳竟有些也是解放石家庄时缴获的,如此艰苦的条件与其后的丰功伟绩形成了强烈对比,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巍巍太行山,滔滔滹沱河, 犹记当年岁月,行云流水间,辟地开天。
走过200米的防空洞,便是朱德旧居,在军委作战室,主要有三张桌子、一张地图,不禁感慨,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就是在这里指挥的。当时条件艰苦,铅笔都要节省使用,累了,在地上铺上麦秸和苇席休息。周恩来曾风趣地说:“我们这个作战室,一不发款,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许多电报,就把国民党给打败了”。正是党中央运筹帷幄,老一辈革命家雄才大略,不图私利,军队浴血奋战,老区人民拼尽最后一块布、最后一把米、最后一个儿子,支援战场,才有了我们的新中国!1975年,国民党被俘将领黄维特赦后来到西柏坡,看到军委作战室的情况,感慨地说:国民党当败。
1947年,土地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从西柏坡发出,这在中国土地制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带领人民走向富强,历史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道路。1948年毛泽东外出散步发现农民种稻方式与家乡不同,产量很低,便亲自把家乡育苗插秧的经验教给村民。所以,在第二条战线上,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立政权,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人民的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走进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讲解员带我们重温了“两个务必”,讨论了什么是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首先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霸权主义企图压制中国高科技发展之时,唯有加强科技创新,做好自己的事情;西柏坡精神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崭新的国家制度。党的十三大会议结合中国国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决策;西柏坡精神是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入基层,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缩小城乡差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作为青年学生应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滹沱河水,缓缓流淌,带着西柏坡的红色誓言,追寻着红色足迹,下午,我来到正定塔元庄。滹沱河流经正定30.26公里,滹沱花海,十里绿色长廊,说不尽历史沧桑。塔元庄是习近平总书记1982-1985年下乡包村蹲点的村庄。
年轻时的习近平,七年插队生活使他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困苦,清华毕业后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投身于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身体力行地为老百姓做实事,这便是初衷!他走遍了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的每一个村,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专门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白天上街发放、调研,晚上认真阅读县志,了解情况。他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具有高远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根据当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开创了正定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思路,使正定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冀中平原农业县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习近平第二次到塔元庄是在2008年1月12日,刚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就把第一次出京下基层的地点定在了这里。那时,塔元庄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北省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再次来到这里考察,并与全村村民合影留念,那时,塔元庄提出了提前奔小康的目标。如今,正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2亿元,位居石家庄各县第一名,2018位列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25位。习总书记亲切地把正定称为“我的第二故乡”。
登临南城门,揽一城之景,遥望荣国府、大佛寺、赵云庙、开元寺、阳和楼,感受古老与现代、文明与时尚交相辉映,那里还有园博园、汊河景区、奥体中心,代表着这个小城镇的时尚,生态宜居,其乐融融。昔日塔元庄,百废待兴,今日塔元庄,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绿化生态农业、休闲养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了老有所依、少有所教、车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的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巍巍太行,滹沱河畔,夕阳西下,水波潋滟。追寻红色足迹,重温辉煌历程,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感慨,从西柏坡到塔元庄,从老一辈革命家到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从新中国建立到建设成小康社会,传承的是不骄不躁、勇于决断、敢于创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扎根基层、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怀!作为青年学生,正是需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论文作者:孙裕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西柏坡论文; 正定论文; 精神论文; 中国论文; 太行山论文; 革命家论文; 作战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