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和谐社会理念成为全社会追求的价值理想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古今中外政治家治国的政治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并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得出的重大结论。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建设目标、核心内容、制度保障及工作作风等方面作了简洁而深刻的阐释。2005年2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六个“必须”。但是,和谐社会毕竟是一种新提法、新目标,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因此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动员、鼓励和支持有关研究力量,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问题,展开理论、经验及政策等层面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收集各种研究成果,并加以科学的分析与梳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后形成统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和谐社会理念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行动纲领、价值观念影响社会,从而使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着重宣传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对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特别是对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意义;着重宣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让各类社会成员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要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增强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从而使和谐社会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通过舆论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形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巨大合力。
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把我国建设成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之间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尊重信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这是我们的共同价值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心愿。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共同理想的教育,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想渗透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促使全国人民围绕这一共同的价值理想而奋斗。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价值目标一致的基础上,紧密地团结成一个有机整体,自觉地调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保持每个社会成员的前进方向与社会整体运行发展方向的协调一致。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理想,具体到每个单位和个人,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共同理想的要求,提出并贯彻自己的具体目标。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人们自觉把日常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使每个人在自己的业务岗位上建立与社会的认同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使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价值理想的追求,使人们超脱个人狭隘的范围,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构建和谐社会理念逐渐为社会成员所普遍理解、承认和支持,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它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四是人自身的和谐。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环节毫无疑问是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们只有在尊重自然方面达成共识,在如何保护自然方面观念一致,才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自身的和谐休戚相关。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尊重人、关爱人、给人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其中,体现了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体现人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首先必须尊重人的个性。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了实现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要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尊重人的个性,遵循每个人实际需要,适应人的个性特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要考虑每个教育对象的需要和特点,在运用方法和手段时,要尽量考虑到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差异性,尊重教育对象的兴趣差异、智力差异和性格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适应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化的东西较少,在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上,往往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从教育对象的角度看,不顾人的层次性、差异性,不能尊重人的个性,也就是说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原则,更不能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坚持人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关注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其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个人的自由,但人的个性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必须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前提,只有个人融合到社会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共处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关注人的社会性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社会化,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教育对象有选择地接受社会价值规范,获得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由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化。在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及至大众传媒等各种社会关系对人的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适时的、全面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促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思想观念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选择并向人们传递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主流文化和行为规范,进而使人们认同、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其次是促进人的能力的社会化。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人不仅能适应自然界与社会,还可以能动地认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人的这种能动力量需从各方面进行开发,才能科学地认识规律,改造自然与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可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人的能动性,发掘人的内在潜能,激励和增强人的创造力,从而促进人的能力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实现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教育的价值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工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掠夺造成并日益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裂痕,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态失调,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早在1975年,在贝尔格莱德举办的国际环境教育讲习班的报告中指出:“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世界人民认识并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使他们有良好的知识、技能、态度、动力及决心,为解决目前的问题和防止新产生的问题而独立地或集体地进行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环境教育的价值功能,让环境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对人们进行生态教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从而树立善待自然的生态责任感。苏联生态学家佩德里茨金指出:“道德地对待自然界的规范一旦变成人的内在需要,它就会在解决生态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进行生态学知识的教育,使生态学原则成为一种行为的规范,让生态的责任感深入人的心灵,从而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道德情操。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利益引导的价值功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社会要依靠个人,个人必须依赖社会。然而,在现实中有些人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以重视个人利益、发展个性、实现个人的自由和价值为借口,过分夸大自我价值而否认社会价值,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泛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挥利益引导的价值功能,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抵制资产阶级腐朽人生价值观的渗透和侵袭,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利益。既看到自己独立的个人利益,又看到他人的利益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共同利益,还要看到在他人利益、共同利益之中,同时包含着自己的利益。要树立“双赢”观念,这种观念表明在不同乃至对立的集团、阶层、利益群体之间,也可以有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活动。这种观念的进步,使人们超越各自狭隘的利益范围,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后各得其所,达到互赢甚至多赢,促使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疏导协调的价值功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不仅是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反映,亦是一定社会文明、思想道德、文化修养集中的反映和表现。人际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基于各自价值尊严的回归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形成了真正的集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时期处理人际关系的箴言。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间的矛盾和磨擦总是难以避免的。但由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矛盾和磨擦又是可以化解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发挥其疏导协调的价值功能,通过民主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调整,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要注重合作心态或合作意识的培养。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认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真正原因是缺乏合作精神”。 他说:“有一些人终日在追求着个人的利益和优越感。……我们发现:这会因此而无法和其同类发生联系。”合作是人类社会性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社会及任何个人都须臾离不开合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全社会强化合作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也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和谐,是指人的身心和谐,它内在寓含着愉悦的体验、旺盛的活力和创造的潜力,因而是人生幸福的主体状态。但在当前体制的转型期,随着各种社会利益调整和矛盾冲突,必然导致相当一部分人的暂时利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人们的心理落差和失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进行持续渐进、系统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走出狭隘性与自我封闭,使人们建立起克服心理障碍的力量根基。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调整人们原有的认识、情绪和意志等心理定势,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调适人们的心理最根本的是增强全社会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人们新的道德意识,使人们从旧有的传统观念、习俗和思维定势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树立新观念、新意识。具体说,就是改变人们原有已显陈旧和过时的时效、信息、市场、经营和金钱等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和新的时效观,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启发人们正确认识自身关系达到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相济,从而外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