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论文_陈春艳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论文_陈春艳

陈春艳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界首镇初级中学 154100

【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是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无论是他们自身还是家长都比较重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一个具备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是符合现代人才观的要求。在德育教育之中实施激励策略,就是希望学生能开放自我,敢于去表达学生的心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能更加自主的去接受学习或者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自身未来的健康全面成长。本文是从分析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开端,探讨如何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120-02

前言:初中学生尽管年龄还比较小,但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初中班主任所要关注的焦点。因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只能关注于自身的知识培养之上,对自身的能力培养会比较欠缺。尤其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都会比较的含蓄,甚至是不善于去表现自己,如果教师敢于去激励学生,让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愿意树立远大的梦想来不断提高自身实力,那么学生的能力必定在自主学习之下不断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一、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情绪起伏大,增加管理难度

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在于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情绪。一种是过于看重自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进而出现脾气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况。而另一种则是过度的盲目自卑,看不到自身优秀的一面,总是悲伤叹气,情绪也比较的抑郁,这样不健康的状态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能得到比较妥当的安抚,那么学生的不良情绪还会经常发作,从而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激励比较少

初中学生的管理难度比较大,一些班主任面对初中学生的管理总是显得比较简单粗暴、或者是比较的夸张。有时候一些小小的问题,就要请家长进行解决,而忽视了激励作用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还会使得学生更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

(三)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的空洞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漫长的工程,并不是班主任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一些班主任因为对德育教师的理解不够深刻,总是以比较空洞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宣传,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信性的养成,还会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德育教育产生厌烦情绪。

(四)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水平有限

德育教育的进行是小学班主任的责任,但是因为班主任在平时有一定的任课任务,所以无法去兼顾德育教育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不能得到比较科学化的德育教育,而且教师对于自身的德育教育工作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实施激励策略来说,很难能把握到正确的时机来对学生进行激励。因此德育教育的效果远远没有班主任想象的那样好,有些情况下还会因为错失正确的教育时机,而给班主任带来不小的遗憾。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的策略

(一)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在德育教育之中实施激励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之下,那便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在当前的初中教育形式之下,学生和教师还是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学生常常以班主任的不理解为由,产生不服管教的情绪,十分令班主任感到头疼。因此,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十分重要,这样才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激励实效性的实现[1]。而对于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因为教师毕竟在学生之上,如果教师可以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学生必然可以受到感动。例如有位学生因为不服班主任的管教,和班主任产生间隙,但是在体育课上这个学生受伤了,班主任看到这个情况后马上抱起学生送进医务室,并不遗余力地照顾这个学生,学生因此而备受感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班主任进行道歉,从此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就亲密了不少,还能听从班主任的建议努力学习,这就从中体现德育教育的激励作用,在有些情况下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在表明班主任的态度,以实际行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激励,往往会比说教要好许多。

(二)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策略

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上天送给教师的礼物。”这就说明学生都是无价的珍宝,教师不仅要小心呵护,还需使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因为学生本身在家庭背景、性格和学习能力上都各有差别,如果教师只是采用统一的德育教育方式来对待每个学生,那么就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里,学生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需要教师对班级的学生区别对待,针对他们的表现,适当的发挥德育教学的激励作用。比如,在进行好人好事的评比工作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件好人好事[2]。一开始学生们会反响比较热烈,愿意去积极参与到其中,但是时间一长就有学生动起了小聪明,他们的好人好事就变成了单一的捡钱或者是其他的活动。如果是在别的活动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直接的上前指责学生的过错,教师必定不能容忍不弄虚作假的行为,但是学生毕竟心思是好的,所以会以另一种方式去让他发现。教师可以在进行好人好事评分时,给这个学生比较低的分数,而其他学生则是较高的分数。然后在点评时,向学生进行解释说明,从而让这个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

(三)给予学生适当的奖惩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惩,既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优秀的表现,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学生德育教育教育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可以有比较是非分明的态度,这样学生在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还能首先去进行思考,将其中的利弊要害都分析妥当,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实施,避免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遗憾。比如班级学生因为扰乱课堂秩序,而进入班主任的办公室,对于学生主动进入办公室的行为教师要先予以表扬,说明学生心中还比较尊重教师,然后在学生的解释和其他学生的反应之中,教师对这名学生的行为进行总结,惩罚他负责班级自习课的纪律,让他明白班级纪律对于班集体学生学习是有多么重要,从而在他的心目中产生威慑,进而就能避免这名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出现。

(四)通过班会来进行有效的激励活动

班会活动是对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的总结,为了让德育教育可以进行的更加顺畅,需要以一定的形式来激励学生的成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重要意义。比如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母爱”,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母爱教育的影片来让学生们进行观看[3]。在学生观看之后,可以让学生小组进行相互的讨论,学生在畅所欲言之中,能有各种各样的收获,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将收获记录下来,或者是由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抒发,或者是以作文的形式来进行表示,但无论是采用怎么样的方式,学生都能从中获得鼓舞,深感母爱之伟大,愿意以母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激励影响。

结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日常的教学工作,也是班主任所要学习的一门工作。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与学生建立亲切师生关系,对待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以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公正的奖惩,最后以班会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芳,徐西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44+60.

[2]柳兴民,柳士恭.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57.

[3]方龙珠.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分析[J].数码设计,2017,6(11):161-162.

[4]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21期.

论文作者:陈春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论文_陈春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