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体知识体系管理初探_隐性知识论文

教师个体知识体系管理初探_隐性知识论文

教师个体知识体系管理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体论文,体系论文,教师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师个体知识体系及管理的诠释

对教师专业所涉及的个体知识进行盘点,会发现教师大致有如下方面的知识可以加以提取和管理:学科知识,教师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框架;课程知识,课程的组织、设计、编制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如何将学科的基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及其特性知识,教师所教年龄段学生一般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关于每个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目标与价值及其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教师对自己为何而教,从何而来,背后的依据是什么方面的知识;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教师对所处的时代、学校、班级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班级内部小环境的知识;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教师在工作中用自己独特的管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调节自身的行为,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机智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成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教师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果,体现了个人的经验和机智;教师个人的教研方法与治学策略,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与治学策略是做一名好教师的重要基础。

在上述的知识体系中,一部分是外显的知识,一部分是内隐的知识。后者所构成的教师隐性教育观念作为内隐的信念系统同样影响和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1]教师的外显知识一般是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的,包括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中的一部分。教师的内隐知识是在专业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知识,使教学能够随着经验的累积而越加成熟,且具有较强的情境适应力,包括教育环境脉络的知识、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知识、教学机智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教师个人的科研知识与治学策略等。教师的隐性知识源于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且经过不断深思熟虑而发展出来,是验证真实的生活世界,回应课堂生活中各种问题和挑战的最有效的指导原则。

教师个体知识管理(PKM)实质在于帮助教师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体的竞争力。它更多地关注人,而不是物,更多地关注从自身发掘资源。[2]通过个体知识管理,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具有更多价值的知识,然后对知识创新应用,提高个体绩效。从以上对教师知识进行分类的情况来看,在教师个体知识中占主要位置的还是教师的内隐知识,但不管是对教师的外显知识还是内隐(隐性)知识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都要经过知识的获得、整理和存储、利用和分享三个过程。教师个体知识管理也可以从教师的外显知识管理和内隐知识管理两个维度来研究,最终达到让知识管理内化为日常工作中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个体知识体系管理价值体现

教师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内隐知识,内隐知识与一般文字化的知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所具有的高度情境性和内隐性,不易以简单的言辞加以表达,而且一直以来教师的职责长期定位在传递既有的知识,而不是知识主动建构者,这都导致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难以脱离繁琐、复杂而不易言传的经验层次,无法与他人进行较大范围的流通与分享,从而影响教师专业地位的确定。

怎样发掘、创生乃至传承教师的知识?由于教师的大部分知识是内隐知识,此类知识的定义和边界非常模糊,而教师的个体知识管理能够帮助教师将内隐知识显性化,将显性知识系统化,所以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教师自觉地进行专业反思,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知识管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对教师个体和学校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效增进知识的质与量

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增进教师个人知识的质与量,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尝试上,使教师产生知识建构者的感觉,有效建立专业自尊和专业意识,在教育情境中做到游刃有余,并进一步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有效提升知识的应用率

对教师个人的经验与智慧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保存、分享及提取。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需要教师个体知识的支持。目前,教育研究界提供的理论和原则与实际存在距离,不能满足教师日常工作的需要。如果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得到开发,将更好地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从而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有效发挥教师的个性创造特点

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创造性、发散性的特点,不仅需要技术和技能,而且需要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目前,教育研究界提供的教育教学指导过于单一、机械,忽略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审美功能。如果教师的知识得到开发,将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扩大教师的创造空间。

(四)有效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

激发学校内长期沉积的知识,打造教师的知识共同体,进而提升学校组织的竞争力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学校的再学习能力,有助于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的内隐知识只有被系统化和显性化之后,才能够迁移和被其他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当所有教师都贡献出自己智慧的时候,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组织氛围。

三、教师个性知识体系管理程序

教师的显性知识通常呈外显状态,可以为教师和专业理论工作者所共享,是教师知识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因为它的外显性、系统性、可表述性,管理比较容易、方便。管理显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让它们条理化。而教师的隐性知识通常处于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为中,深藏在教师知识冰山的下部。因为它的隐蔽性、非系统性、缄默性,教师的内隐知识很难把握,也很难进行管理,尤其是对实践性知识中可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部分和无意识的、内隐的部分。对这两部分知识进行管理的关键就是让它们显性化。不管是教师的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涉及知识的获取、整理和存储、利用和分享等几个阶段,下面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个体知识管理的程序:

(一)知识的搜集与习得

教师的个体知识学习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途径:

自己的实践积累。这是教师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来源,教师的智慧、经验,课堂上发生的事件,以及多年的教案、笔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从自身经验中学习。

行政或学校组织的培训。学校和地区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以专家的讲座为主,这类知识往往是理论性很强的显性知识,获得比较容易,但是很难转化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教师的人际网络。每个人都有一个人际圈子,通过这个圈子,个人可以获得在书本上和其他渠道中不能获得的知识。教师的人际网络也是个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校内外的人际圈子越广,交往人员的素质越好,可以学到的知识就越多。人际网络的获得和维持都不容易,但建立后,往往是你可以获得最直接、最深入知识的重要来源。

传统媒介。获取知识的媒介很多,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不管是哪种媒体,教师只要是能够善加利用,都可以获取相当多的显性知识。

信息技术。互联网上的知识多如牛毛,如果想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你必须善用搜索引擎工具。有些教师不善于运用搜索引擎,所以经常花费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却无助于工作和学习。因此,花一点时间对搜索引擎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是值得的。

(二)知识的整理和存储

搜集资料、习得知识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而怎样对这些资料和知识进行整理,然后加以存储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个人知识管理第二步就是将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区分并进行整理,显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要进行系统化,也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而隐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让它显性化,教师将自己对工作、学生、教学的理解通过叙事或策略提取的方式显现出来,当然,在教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后,还需要将其纳入显性知识的管理框架中进行统一管理,以便日后的使用。

整理和存储知识的关键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即储藏知识的架构)。系统的知识管理框架,将有助于你把收集到的资料系统地储存及在未来需要时快速地撷取。缺乏系统化的分类架构,将造成日后撷取、整合资料与创造知识的大量时间浪费,达不到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个人工作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按照如下的模板所提供的框架进行改编以形成适合自己的知识管理框架:

教育资源——对自己教育教学的论文、教学案、教后记、工作总结等进行整理,最好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排下来,每天都坚持写一点。

人际资源——对联系人的电话、地址、邮箱等进行分组管理,如投稿杂志、我的学生、我的同事等,并可附上对每件事物每个人的背景、特点与主要风格的简介。

文档管理——将看到的或搜集到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课题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日后阅读、取用。

时间管理——对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安排、日程计划,要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紧急和不紧急的,将最多的精力投入到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事情中去。

通讯管理——对各种书信、电子信件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便于浏览、阅读。

博客空间——将日常思想、故事、经验等上传到网上,供大家浏览、评论与分享。

(三)知识的利用和分享

在此阶段中,教师应该能够在了解自己知识构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做到游刃有余。此时,知识已经成为个人的一部分,个人关于某个专题的隐性知识甚至比显性知识还要多,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能说对知识彻底掌握了。

受教师个体专业主义文化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其他教师分享,但事实上,教师知识只有在分享中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条理化和显性化。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观摩课分享自己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博客、BBS等方式到网上发表、交流言论,相信不同地区、职业、年龄的人群对教师思想的回应会促进教师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四、教师个体知识体系管理方法

(一)积极践行不断反思

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是态度。只要教师愿意做,就能做。但做得如何,则取决于教师投入的热情以及反省的方法与深度。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个人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对其应用于实践充满热情。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自身经验、经历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澄清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和理念,明白自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支撑这样教的依据是什么,同时积极寻找对话伙伴,与同事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收集信息和典型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搜集信息和典型案例,如储存学生常错的问题试卷,以便提取学生的问题,下次出卷时加以改善等。对学科组活动、各种会议、培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想法要随时记录下来。

(三)掌握必要的通用技术

通过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网络实时通等方式随时吸纳、交流、共享各类知识;通过博客等方式建立自己的日志供自己反思和同其他教师分享。

(四)掌握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

教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大致有四种:档案法、札记反省法、经验学习法、合作自传法。从主要步骤看,这几种方法都是从自身的反思开始扩大到集体合作的讨论和分享。教师可以按个人喜好和外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并与教后记或学科组活动等现有活动相结合。

档案法可以协助教师将零碎的专业实践经验、事件,或是教学的具体资料,根据某种编排架构加以系统化,并做较大范围的讨论、流通、分享与保存。采用档案法转化知识主要步骤:档案资料的收集;档案的反省与对话;档案的分享与保存。

札记反省法和经验学习法是针对特定事件进行深描,达到专业发展和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主要步骤:使用前说明价值和写作重点;与同伴共享个人知识内容;他人的回馈。

合作自传法是通过教师生活史的叙写、分析,外显化教师内隐的价值与实践性的知识。主要步骤为:自传的叙写;合作的诠释性分析;具体地写出个人知识建构的影响来源与过程;拟定未来的专业发展计划;实践、反省与分享新建构的个人知识。其中,自传需要如下四个重点:描述个人的求学经历与家庭背景,叙述目前的工作环境;描述在班级内常用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反省过去的生活史对于个人知识建构的影响;未来要追求怎样的专业发展方向。

标签:;  ;  ;  ;  

教师个体知识体系管理初探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