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论文_何春浩

探讨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论文_何春浩

何春浩(西宁市八一路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创新教学方法已成为各科目教学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前景下,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响应国家新课标的要求,并使学生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2-067-0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校学生的体育基础和体育意识比较差,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水平不高。因此,利用体育教学提高他们的体育观念和素质水平,是体育教师必须正确面对并需有效解决的课题。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促进下,通过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方法,探究、实践、体验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生成,提升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一个过程。如何按照新的教育理念组织和实施体育课堂教学,实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目前课改下体育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学习领悟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结合体育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一个较为简捷的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加以运用,可以使教师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简洁、有层次地组织体育教学,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地改善和提高现阶段小学生的体质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创新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要点

通过近几年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高效课堂理论”应用于体育教学的实践和探索,现总结出了一个较为简捷的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流程。即:“情景激励--→导学探究--→精讲释疑--→强化提高--→课余发展”5个教学流程环节。这5个教学环节是紧密衔接、非常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5个环节的具体含义和实施要点如下:

情景激励: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体育运动实践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达到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内在动力。也就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的情景教学法。

实施要点1:

(1)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而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运动能力水平,不能过高;要使学生感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达到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2)情景激励要体现出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要达到什么样的任务要求”。

导学探究:即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体育运动的规律,发现知识的特点和形成,并从中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动乐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施要点2:

(1)教师的导学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重点是学习方法的引导即“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技能。

(2)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体育的尝试教学法,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亲身实践,坚持自我。允许学生犯各种错误,允许他们标新立异。然后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上来。

精讲释疑:即在问题情境出现后,学生自我探究不得其解,仍然感到困惑的时候,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精炼讲解和准确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运动知识概念、解决学生的疑惑、实现体育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发展。

实施要点3:

(1)教师讲解要精心设计,在学生探究后最为疑惑的时候进行及时有效的讲解示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学的精讲释疑,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进行相关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精心准备,提前进行自我演练。要做到了然于胸、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准确无误。

强化提高:即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反复强化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术动作、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目的。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核心。也是把外界感性知识化为自己理性知识的过程。

实施要点4:

(1)强化提高必须依靠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因此,强化训练需要教师事先精心的设计,练习的内容和方式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2)运动机能的提高需要一个神经系统由泛化到分化再到自动化的过程,期间学生会出现许多失误,会犯各种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但要有思想准备,而且要有纠正错误的措施和手段,使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准确有效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技能水平。

课余发展:即对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以及有运动兴趣和发展需求的学生,进行课余发展性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特长,满足国家体育竞赛的基础培养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实施要点5:

(1)课外的训练需要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进行,教师应学习和掌握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训练规律,科学地指导,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打好基础。

(2)课外发展性练习虽然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但是有别于课堂练习。它由当初的感兴趣上升到了有目的、有个艰苦过程的特长发展层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与情感的培养。

总之,体育课堂是一种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体育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能有效进行。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大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还为学校打造出一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239.

[2]戴丽丽.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文理导航旬刊,2014(18):85.

论文作者:何春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探讨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论文_何春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