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1世纪初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初中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21世纪初,有两种界定: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的2010年;另一个是根据美国有关人士预测,2025年后中国将成为美国在世界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把下限定在2025年。我倾向于2025年。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速度,钢铁、煤炭、石油、电力、粮食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教育普及和受专业教育人员占国民人口比例的提高速度等,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同期的水平。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25年前后,中国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完全可能的。
要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出版业也应是一个重要方面。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出版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美国出版业相比,差距还很大,要想成为美国出版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还要作很大的努力。
(一)中国出版业与美国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
1.从规模上讲,能够左右或控制图书市场、参与海外图书市场竞争的跨地区、跨国的大型出版社尚未形成。
2.从机制上讲,不同的出版社还没有实行实质上的转型:有的出版社还没有从事业型转变成企业化管理型;有的出版社还没有从企业化管理型转变成传统的企业型;有的出版社还没有从传统的企业型转向现代企业型。
3.从管理体制上讲,中国的出版社既有主办单位,又有主管单位,缺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
(1)出版社社长由上级聘任。有时聘任条件不是主要考虑被聘者是否有对出版的经营管理经验、能力,能否做好出版社的经营工作;出版社领导班子还不能做到由社长组阁;社长有责无权的问题比较普遍。
(2)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干部职数、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等管理方式沿用行政机关和纯事业单位的做法,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奖金能高不能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政府部门把出版社的经营活动、商务活动等同于政府机关的公务活动,限制着出版社经营活力的发挥。
(4)从经营范围上讲,出版社的出书范围是由出版管理部门按专业分工确定的,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专业分工、出版特色尚未形成。
(5)从政策上讲,目前出版社既受国家政策保护,也受主办、主管单位保护。
(6)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尚未引起出版社的高度重视,对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将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缺乏应有的研究。
(7)对出版经营管理经验总结不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理论的研究不深,尚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理论体系。
(8)缺乏有理论水平,有经营管理经验,有开拓精神,有实干精神的出版管理人员。
(二)关于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思考
1.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科技进步与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国民综合素质提高所提出的要求,以及目前尚存在的出版行业的保护政策,为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极好时机,每个出版社都要抓住大好时机,加快发展。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改革,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在由20世纪向21世纪迈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时有发生,政策滞后,政策不配套和不完善是难于避免的正常现象。这类问题会不同程度地制约出版业的发展。要本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通过解放思想,推进改革的方法加以解决,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出版社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重编辑轻发行,重产品轻服务,重作者轻读者,重形式轻内容,重管理轻经营,重眼前轻长远,重选题轻策划,重加工轻研究,重资历轻能力,重经验轻理论,重舆论轻实效,重仿效轻创新等问题,也必须通过转变观念,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加以解决,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需要弄清楚的经营战略问题
在思考21世纪初中国出版业发展时,首先要理清有关出版的经营战略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经营范围问题
对出版社来说,是专营出版,还是以出版为主业,从事多种经营;是专营传统出版,还是以传统出版业为主,从事多种媒体经营;是从事单学科、少学科的出版,还是从事多学科的出版。
(2)经营资本的所有制问题
出版社的经营资本,是单一的公有制,还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经营地域问题
出版社是一个地区经营,还是跨地区经营;是只在国内经营,还是跨国经营。
(4)经营方式问题
出版物的销售,是单一的直销、批销、连锁店销售、网上销售,或以一种销售方式为主,还是实行组合方式销售;出版社是从事科工贸一体化的经营,还是单打一的经营。
(5)经营思路问题
出版社是走自身扩大的发展思路,还是通过组建联合体或策略联盟的方式发展壮大。
(6)发展目标问题
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区域级,还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
(7)经营特色问题
出版社是大而全,还是小而全;是大而专,还是小而专。
4.发展措施
出版社欲发展壮大,应解决好诸如班子、路子、目标、队伍、机制、方法、文化、制度等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问题。
(1)确定发展战略
所谓确定发展战略,就是要根据出版社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主要经营战略中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形成本社的发展战略。
(2)选好出版社的主要经营者
出版社要选好主要经营者,并使经营者在一定的约束下,做到有职、有责、有权、有利。
(3)培养和组建骨干队伍
出版社应有一支能实施发展战略的骨干队伍。骨干队伍应由具有一定的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知识水平,懂出版,会经营,能管理,事业心强,勇于开拓的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人员组成,创造队伍品牌。为了培养和组建骨干队伍,出版社在使用人和培养人中,领导要做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当好教练;被培养的人要做到:找准位置,抓住机遇,锲而不舍。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出版社成功与否的关键。出版社的领导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在队伍建设中,当务之急,出版社要千方百计地解决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多能少的问题。
(4)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
第一,对于规模大的出版社,要在统一经营决策、统一财务核算、统一政策的前提下,按经营性质划小经营单位,以便减少层次,提高效率和效益;对于规模小的出版社,要统一策划,统一经营,统一政策,集中核算。
第二,在出版经营成功的条件下,要创造条件,并视条件成熟情况,分步向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对于多数出版社来说,走内涵提高,外延发展,质量效益与规模效益并重的发展之路,可能是比较现实的。
(5)注重特色,形成特色
出版社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有生命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再好,也不能轻易照搬仿效,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消化改造后才能加以利用;同样,出版社也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但必须从出版业的实际出发。其他行业的经验再好,也不能轻易照搬仿效,要根据出版业情况,进行消化改造后才能利用。
(6)重视文化建设
出版社的企业文化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人、激励人。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由出版社的社风、社纪、社貌、社魂所组成。企业文化对职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常抓不懈,形成制度。
5.在思考21世纪初中国出版业发展时要解决的有关问题
(1)出版社的经营准则问题
出版社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准则。
(2)关于策划问题
出版社的策划可分为总体策划、层次或系列策划和单品种策划。总体策划要解决的是出版社选题结构优化与效益最佳问题,总体策划是以社领导班子为主进行的。层次或系列策划应是在总体策划的框架内进行的,它要解决的是层次或系列范围内的选题结构优化与效益最佳问题。层次或系列策划是以部门负责人为主进行的。单品种策划是在层次或系列策划的框架内进行的,它要解决的是单品种选题结构优化与效益最佳的问题。单品种策划是由策划编辑进行的。因此,所谓的策划编辑的作用是有限的,过分强调策划编辑的个人作用,也是不恰当的。从市场经济来看,将编辑人员分为加工编辑、学科(或学术)编辑、策划编辑是必要的。不具备加工编辑条件,是不能当学科(或学术)编辑的。同样,不具备学科(或学术)编辑条件,是不能当策划编辑的。今天的编辑,在学科知识方面,应做到一专多通。在能力方面,应做到一专多能。
(3)四个突出问题
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对中国的出版社的领导来说,还要负责解决职工工作以外的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各种问题。因此,在经营管理工作中,采取突出策划,突出整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工作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现代的企业经营者,他的40%的时间,应用来思考战略问题;40%的时间应用来与各方面打交道,20%的时间,才用来处理具体问题。在思考战略问题时,应分清规划、计划、设计及施工对经营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因为,如果说规划所产生的价值以千万元计,那么计划产生的价值则可以百万元计,设计产生的价值可以十万元计,而施工产生的价值只能以几万元计。
(4)几个重要的关系问题
在经营决策中,经常会遇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出版社的领导常常关心和重视后者而轻视前者,结果导致出版社要么无后劲,要么出问题,伤元气。正确的方法是,在两者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前者,放弃后者。在经营管理和改革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自建问题。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不能抛弃,必须继承,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5)出版业务流程重组
为了接近并达到海外出版经营管理水平,对中国的出版业务流程重组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出版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出版社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其符合现代管理理论和高新技术应用条件,从而使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
(6)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出版资源
6.要有出版家的战略眼光
整个世界现已处于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产业知识化的大趋势下,变,急剧的变,始料不及的事情天天发生,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为了生存和发展,每个出版家应做到以下三点:
(1)要有前瞻性,能预见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2)要有敏感性,对环境中已出现的有利苗头,要抓住不放,抢先发展。
(3)要有适应性,对于环境中已变化的事物,虽然可能还不理解,但对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事物,必须适应,必须接受,不能抗拒,适者才能生存。
标签:策划编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