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笔者通过阅读文献、临床观察及经验总结,了解到柴胡疏肝散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如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等,可针对肝郁气滞,发挥其疏肝理气的功效。并得出结论:临床上凡见有肝气郁滞、与情志变化相关的疾病,均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这体现了中医所讲的“异病同治”之法,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使其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临床应用
Abstract: For further study of Chaihu Shugan powder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author through reading literatur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summary, learned Chaihu Shugan powd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diseases, such as chronic gastriti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stagnation of liver qi, to play the efficacy of the liver qi.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clinical see where the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emotional changes related to the disease, can be used of Chaihu Shugan powder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pplic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doct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out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but still need to further study, make it play a more extensive role, the better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al
Keywords: Chaihushugansan; Liver Qi; clin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多地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极不好的影响。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在祖国医学系统理论中,此种病因当属七情内伤。七情即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外界产生的情志反应,一般不会引发疾病。但当情志反应太过,超过机体承受范围,七情则成为诱因,使病从内而发。如大喜大惊则伤心、大怒郁怒则伤肝、过度思虑则伤脾、过度悲忧则伤肺、过度恐惧则伤肾,其中当以肝郁为主,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而疏肝理气之要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为先。柴胡疏肝散原方出自明·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由《伤寒论》中四逆汤加陈皮、川芎、香附而成[1]。原方用柴胡6g为君以疏肝解郁;香附、川芎各4.5g以理气疏肝、行气活血,助君药疏解肝经之郁滞,且增行气止痛之功,共为臣;陈皮6g醋炒用,酸以入肝、理气行滞,芍药4.5g、甘草(炙)1.5g酸甘化阴、养血柔肝,均为佐药;甘草又兼调和诸药,以为使。以上诸药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主要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而在现代,柴胡疏肝散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加减应用于多种疾病,其中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中,而其他系统疾病属肝郁气滞者也可取得满意效果,现整理综述如下。
1. 慢性胃炎这种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在中医中属于“胃痛”、“痞满”范畴。其病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内伤、情志内伤、脾胃虚弱。而临床上多见的也多因情志失调而起,陈庆玲[2]认为其病变部位虽然在胃,但和肝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情志不畅,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痛。柴胡疏肝散是以四逆散为基,加陈皮、川芎、香附组成,共奏疏肝健脾、抑木培土之功。邓达荣[3]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1例,辩证属肝胃不和证,使用柴胡疏肝散本方与西药组对比,疗效显著,就体现了中药复方“整体调节”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肝胃不和型的慢性胃炎患者,除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治疗之外,平时还应注意饮食休息,移情易性,防止情志内伤,进而防止本病复发。
2. 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应以内镜所见和病理改变为主要依据[4],属于祖国医学的“胃痛”、“痞满”、“呕吐”、“嘈杂”等范畴。中医对此病早有研究,认为是胆汁上犯于胃,《内经·灵枢·四时气篇》有言:“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吐。”这就明确指出胆与胃的病理相关。本病的病机在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肝胃不和。因此其治则[5]当疏肝和胃利胆,降逆理气,一方面促进肠蠕动,增强胃排空,另一方面促进胆汁下泄小肠,防止胆汁反流刺激胃黏膜。朱生岗、 丁红娟[6]选择已明确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72例,使用柴胡疏肝散与西药组进行对比,两组疗程均为4周,服药时间1~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实验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柴胡疏肝散可以针对病因有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3. 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以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长,迁延难愈。在中医属于腹痛、泄泻、便秘范畴,病因多以情志失调为主,陈维强[7]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1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他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情志变化关系密切,从患者症状及诱发因素看,符合中医所讲肝脾失调的病理机制,治疗应着重于疏肝理气解郁。选用疏肝理气主方—柴胡疏肝散:以原方疏肝行气止痛,加用合欢花镇静安神解郁。诸药配伍,标本兼顾,使气行络通,肝舒脾运。不仅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好转,还可以有效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陈维强在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向患者提供一些疾病的基本防治方法,这种心理上的支持疗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4. 抑郁症抑郁症是当代社会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抑郁症的病名,在其他疾病中常见当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如“郁证”、“百合病”、“梅核气”、“脏燥”、“癫狂”、“痫症”、“失眠”、“健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医学认为,该病病位责之肝、心、脾、肾诸脏,肝、心、脾功能失调是抑郁症的内在发病因素,以情志失调,肝之气血不能条达舒畅而致病者为多见,故需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陈华昌、韩锡江、腾秀英[8]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并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得出结论:治疗抑郁症,采用柴胡疏肝散联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疗效。肝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疏通畅达,脏腑器官活动正常协调,情志才能舒畅。柴胡疏肝散针对肝郁气滞不通而致郁的病机[9],通过“顺气为先”,达到“气得流通,郁于何有”之目的。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此症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 痤疮痤疮多困扰青年男女,是内分泌失调的一种表现,青春期过后往往能减轻或自愈,是常见的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多形性皮损为特点,有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甚至出现增殖性或凹陷性癖痕,好发于面部。在中医看来,痤疮多发于阴性体质的人,病理因素主要是痰、湿、热等因素相关,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痤疮的病机除与肺胃积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相关,也因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而与肝郁气滞相关。部分痤疮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候群,如高级神经活动紊乱,与中医肝郁化火证型极为相符[10]。因此在痤疮的治疗上除了要针对痰、湿、热采取化痰软坚、祛湿清热、解毒散结,还要注重清肝解郁,如此便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翁鹤、曹毅[11]临床上选取82例痤疮患者,分组应用柴胡疏肝散与四环素片,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柴胡疏肝散中诸药合用共奏清肝解郁、化痰软坚、祛湿清热、解毒散结之功,尤其在治疗肝郁气滞型痤疮上值得推广。
柴胡疏肝散不仅在这五个疾病中疗效显著,在其他系统中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心血管系统:属于中医学之胸痹范畴的冠心病、心绞痛,部分冠心病患者起病原因与情志不畅相关,李双蕾[12]临床选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46例属肝郁气滞型胸痹患者,并得出结果: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达91%,由此可以看出柴胡疏肝散对气滞型胸痹是极有效的。外科系统: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上肝郁痰凝型患者占比例较多,其病因多为情志不畅,病机病理变化多表现为肝气郁结,气机瘀滞,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王秀春[13]用此方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只能缓解或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其病理改变的药物来说,柴胡疏肝散疗效要好得多。妇科系统:妇人经水以时下多与肝主疏泄相关,病机多表现为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致气机郁滞,则气滞血瘀,月经不通畅,故月事紊乱,当行不行,故妇科经病多与肝失疏泄有关。若针对病因病机以疏肝解郁法治疗,多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疗效。而柴胡疏肝散有疏肝理气之功效,临床上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青年女性、围绝经期妇女的月经不调收效极佳。糜澜[14]临床选取36例属肝郁气滞型月经后期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运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总有效率为95%。
当然,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止以上几点,凡见有肝气郁滞、与情志变化相关的疾病,均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这便是中医所讲“异病同治”之法。柴胡疏肝散原方药物7味,味少力专,但是在临床上,我们见到的患者起病诱因不可能只与情志变化相关,其病机也不可能只是肝郁气滞。中医学理论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就指导我们临证要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与情志相关的疾病,不能仅着眼于情志,还应考虑到患者本身体质特点及环境、季节等因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由情志衍生来的各种病症变化,也不能忽略,若气郁化火,则须在原方基础上去辛温之川芎,并加用清肝泻火的药物,如山栀子、丹皮、黄芩等;若化火伤及阴津,则须加用滋阴降火的药物,如知母、黄柏、地骨皮等;若阴亏过甚,则补阴为要,须加用石斛、麦冬、天冬等滋阴之品。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应用范围极广,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化裁,亦可收效。但现代研究手段虽多,对柴胡疏肝散的研究尚有欠缺,还需进一步研究,使其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仕文.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现状[J]. 山西中医,2001,02:47-48.
[2]陈庆玲. 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630-631.
[3]邓达荣.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J]. 现代医院,2008,06:78-79.
[4]张中新,马宇鹏. 中西药联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74例[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2:2029.
[5]巩昌镇,刘一凡. 难病奇方系列丛书第三辑[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50.
[6]朱生岗,丁红娟. 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J]. 陕西中医,2011,01:17-18.
[7]陈维强,杨海泉.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1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3,08:37.
[8]陈华昌,韩锡江,腾秀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35例[J]. 陕西中医,1998,05:210.
[9]佟凯航,赵建军.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抑郁症38例[J]. 吉林中医药,2007,05:23-24.
[10]蔡东华,闵莉,高碧珍,李灿东. 寻常痤疮中医证素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02:73-75.
[11]翁鹤,曹毅.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2012年中医美容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2012:3.
[12]李双蕾. 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J]. 广西中医药,1997,04:11-12.
[13]王秀春.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66例[J]. 医药论坛杂志,2003,11:19-21.
[14]糜澜. 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月经后期36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05:26.
收稿日期:2015-09-21
论文作者:周晓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柴胡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痤疮论文; 胆汁论文; 抑郁症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