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昂的科学成就与哲学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思想论文,成就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B5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8862(1999)01—0042—45
在历史上廖若晨星的哲人科学家当中,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1861—1916)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科学思想界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论著丰硕,思想敏锐,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大师和写作高手,迪昂从大学二年级发表处女作起到早逝的32年间,共出版了32部(共42卷)著作、约400篇论文, 而且这些出版物没有一件是多位作者署名的(这与现代科学出版物众多作者署名形成强烈的对照)。这些出版物是迪昂以缜密的思维、系统的叙述、雄辩的论证、精妙的风格铸就的丰碑,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今天依然是砥砺智慧的宝库和启迪思想的源泉,成为波普尔所谓的“世界3”中的永恒之物, 源源不断地为人类带来无尽的恩惠。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作为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迪昂在热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尤其是在他所偏爱的能量学或广义热力学中的贡献是独特的。它们不仅在19和20世纪之交使法国物理学重新焕发荣光,而且“今日物理学家还能够从中发现许多值得研究和有效反思的论题”(德布罗意语)。例如,普里戈金这位当今知名的哲人科学家在一本著作中专门讨论了“迪昂定理”和“迪昂—马古勒斯方程”,并称迪昂的《论能量学》是一部伟大著作,是对第一原理给出最透彻论述的著作。(L.Jaki,Uneasy Genius:The Life and Work of Pierre Duhem,Martinus Nijhoff publishing,Dordrcht,1987,pp.309.)
迪昂从未自诩为科学史家,甚至不愿走科学史的“后门”回学术中心巴黎执教,但是接踵而至的恢宏巨著——诸如《力学的进化》、《静力学的起源》、《列奥纳多·达·芬奇研究》(3 卷)、《保全现象》、尤其是纪念碑式的伟大著作《宇宙体系》(10卷)——使他成为现代科学史的奠基人。卓尔不群的理智才干,博大精深的学术素养,见微知著的哲学头脑,运用自如的多种古典语言和现代语言的惊人功力,为他钻研中世纪多种文字的原始文献,把握已故科学家的创造和思维过程,分析评判过去的科学内容和现代意义提供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便利条件。迪昂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积厚流广的科学史家,他也许胜过了当时所有的其他科学史家,因为没有一个人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能望其项背。有人甚至有点言过其实地认为,与迪昂相比,他的同时代的科学史家似乎有点外行人的味道,因为没有人像迪昂那样埋头于中世纪的浩翰手稿堆中,以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的姿态,以全新的方式撰写真实的科学史。就连享有盛誉的科学史大师萨顿竟没有研究过中世纪的手稿和藏书,而他却是靠四卷关于古代和中世纪的巨著确立起学术威望的。
迪昂对科学史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彻底粉碎了中世纪是科学的黑暗世纪的神话;肯定了从1200年到文艺复兴,物理学的发展是连续的,尤其是发现了14世纪巴黎的经院哲学家和基督徒的功绩;列奥纳多和伽利略有其前驱,且了解他们的工作;使中世纪文化和近代科学的起源成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在法国丰厚的史学传统的熏陶下,在长期的科学史研究实践中,迪昂也形成了他的异彩纷呈的科学进化观和别具慧眼的编史学纲领。迪昂的编史学纲领,诸如历史的真理是实验的真理,预想的观念在研究中是必要的,对待历史文献的11个疑问,坚持严格性原则,历史学家要具有正直、诚实、摆脱一切偏好和激情的道德品质,敏感心智或直觉心智在历史研究中必不可少,历史将永远不是演绎科学,历史主义和文脉主义的编史实践和观点等等,在诸多方面成为现代编史学的滥觞,至今仍呈现出勃勃生机。
迪昂也是现代科学哲学的先行者。具有科学和科学史双重智力结构的迪昂,在进入科学哲学领域时,肯定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他把严密的逻辑分析、深邃的心理探索和确凿的历史论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显示出逻辑的严格性,又体现了直觉的洞察力和历史的启发意义,从而一反19世纪中期之前的传统的科学哲学——它以朴素实在论、古典经验论和机械论或还原论为特征标志,给这个领域带来时代的新鲜气息。
《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是迪昂科学哲学的代表作。该书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迪昂的科学哲学思想,是科学哲学的经典篇,是科学思想的里程碑。它的论题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和激动人心的,当今科学哲学讨论的诸多问题和提出的许多新颖命题,都能在其中找到思想源泉和智力酵素。难怪德布罗意这样认为:“迪昂论述物理学理论的著作值得大加赞誉,因为这是一部建立在作者的重大个人经验和一个无比强大的心智的敏锐判断基础上的著作,它包含着往往是非常正确和深邃的观点,甚至在我们不能没有限制地采纳它们的情况下,它们无论如何依然是有趣的,并为思想提供了足够的素材。”难怪内格尔如此评论:“迪昂的书是关于现代科学的哲学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尽管自第一版出版以来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它还与目前的问题和当前思想的活跃源泉密切相关。”(P.Duhem,The Aim and Structure of Phisical Theory,Translated by p.p.Wiene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U.S.A.,1954.)在内格尔如此估价之后又过了将近半个世纪,恕我孤陋寡闻,似乎在同一论题的著作中,还没有一本能在内容的丰富和思想的新颖方面超越迪昂。
迪昂在《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1906年第一版,1914年扩大第二版)以及其他有关科学哲学的论著中所作出的学术贡献和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如下几项:
1.构筑物理学理论的逻辑大厦 迪昂对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定义、价值、本性、功能、结构等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他看来,物理学理论不是实在的说明,而是自然定律的描述和分类。理想的理论是其逻辑秩序对应于事物本体论秩序的自然分类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具有经济、分类、示真、审美、预言的功能,他把能量学或广义热力学视为“抽象理论的范式”,迪昂特别看重物理学理论的知识或认知价值,明确反对实用主义的“处方观”和功利主义的效用观。按照迪昂的观点,物理学理论是符号的体系,它是通过以下四个基本操作建构的: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假设的选择、理论的数学展开以及理论与实验的比较。在这里,他关于科学中的语言翻译、卓识是假设取舍的审判员、理论与实验比较的整体性特征等论述,格外引人入胜和发人深省。迪昂如此构筑的物理学理论的逻辑大厦具有结构性、逻辑性、符号性、开放性、整体性的鲜明特征。
2.确立物理学(理论)的自主性 迪昂早就行动在当代科学哲学之先,探讨了科学的自主性问题。他通过对物理学的内部逻辑的分析(论证)和历史进化的考察(例证)表明,物理学就其目的和方法而言都是自主的。他揭示出,物理学体系在它的起源和结局上都是实证论的,从而与立足于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依赖于信仰的神学判若黑白:实证的物理学不受形而上学和宗教的影响,是通过自主的方法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的;物理学不反对、也不可能反对形而上学学说和天主教教义,当然也不为后者辩护;他采用语义分析方法,从双方的目的切入来澄清人们的种种误解。
尽管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在逻辑上是独立的,但在历史上却是依赖的,在现实中也是关联的。迪昂一方面通过把物理学理论定义为描述而非说明,从而把形而上学从物理学中排除出去,以免后者受到前者不确定性和非主体间性的“污染”,阻碍后者的一致认同和进步。另一方面,形而上学需要从物理学理论的实验决定的细节(二者在观察层次上相关)和发展趋势(二者收敛于自然分类)的类比和判断中受益,而物理学理论也可从形而上学获得某种启迪(在假设提出中)和辩护(理论趋向逻辑统一或自然分类)。关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迪昂一方面批判了历史挑战(教会被说成是在过去不断反对科学的进展)和哲学挑战(科学证据被说成比宗教信仰具有优越的严格性);另一方面又严守中立战略,让宗教和科学各司其职。他的物理学和科学哲学论著根本没有宗教信仰影响的痕迹,也未充斥宗教说教和辩护。莱伊、弗兰克等人指谓迪昂的哲学是信仰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或新经院哲学,显然依据的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和捕风捉影的传言,实在不足为训。
3.本体论背景上的秩序实在论 作为一个普通人和科学家,迪昂的实在论似乎是天生的、自然而然的。作为一位思想家,由于他提出自然分类和自然秩序的概念,并认为它们是外部世界的本体论秩序的反映,从而使他成为秩序实在论者。这一概念是迪昂本体论哲学的核心概念,是迪昂独特的秩序实在论——它属于关系实在论范畴而非实体实在论范畴——的基石,也是把他与形形色色的观念论和实证论区别开来的根本标识。迪昂的非原子论和反机械论观点,他对于常识、卓识和真理的讨论,也或多或少是在秩序实在论的框架内展开的。
4.方法论文脉内的科学工具论 迪昂在他的《保全现象》(1908)中考察了从柏拉图到哥白尼乃至伽利略长达两千年间的天文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对立的历史沿革,他明显地站在保全现象的传统一边,并结合科学实践把它提炼为科学工具论。迪昂的科学工具论的特征是:它是在科学土壤中萌生的,在科学实践中修正和发展的,并用来解决合适的科学问题;它不否认本质主义的常识性和合理性,但却把本质主义从科学的追求中排除出去,至多只不过是在“反映”和“类比”的意义上为它辟出小块地盘;他避免了科学与形而上学和神学的纠缠与冲突,维护了科学的自主性;它主要活动于科学方法论范畴,高扬多元论的方法论,反对一切蒙昧主义的信条和阻碍思想自由的独断论;它与科学实在论并非针锋相对,而是与其保持了必要的张力。
5.认识论透视下的理论整体论 迪昂关于科学理论是作为一个整体面对经验检验的命题,通常被称为迪昂论题或(理论)整体论。迪昂整体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①物理学理论是一个整体,比较只能是理论描述与观察资料两个系统的整体比较;②不可能把孤立的假设或假设群与理论分离开来加以检验;③实验无法绝对自主地证实、反驳或否决一个理论;④判决实验不可能,纯粹的归纳法在物理学中行不通;⑤观察和实验渗透、负荷、承诺理论,物理学中的理论描述和观察资料两个系统以此结合为一个更大的整体;⑥经验依然是选择假设的最终标准,但决断则是由受历史指导的卓识作出的;⑦反归纳主义,即归纳法在理论科学中是不切实际的;⑧反对强约定性,同意弱约定论的某些与整体论相关的主张。
迪昂的整体论是迪昂的最重要的认识论原则,是他的最重大的哲学创造和最有意义的思想贡献。由于整体论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深邃的思想底蕴,悠远的认知文脉,广阔的文化语境,以及从还原论和实证论的龙潭与相对主义和约定论的虎穴之间穿越的理论勇气、思维张力和学术魅力,长期引起哲学家的青睐、关注和探究,成为科学哲学中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从而在人类思想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上了一笔。
6.对人类心智的壮丽探险 迪昂也对科学心理学作了饶有兴味的探索,他曾把法国人的心智、英国人的心智与德国人的心智加以对照,剖析了几何学心智和敏感心智的特征及优劣长短。迪昂最终认为两种心智应该是互补的、平衡的;理想的心智是两类心智的优势以恰当的比例集于一身的心智,理想的科学是无国别特征的科学;伟大的科学大师具有以和谐的比例分配的理智,其理论也消除了私人的乃至国家的特征。
但是,由于迪昂的不合时宜的政治观点,深厚而虔诚的宗教信仰,使人敬畏的学术才干和学术成就,正直坦荡的品格和独立不羁的个性,以及种种客观原因(尤其是学术权威和实权派人物贝特洛的公报私仇),他生涯坎坷,命运多舛,一生很不得志。虽然在他生前,马赫、莱伊曾提及和讨论过他的思想,但总的说来,它们被一道无形的缄默之墙阻隔,致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忽视、被遗忘。难怪迪昂的传记作者雅基称迪昂为“不适意的天才”。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迪昂的丰沛思想最终还是成为20世纪科学哲学的重要源流。它直接孕育和有力促进了维也纳学派和逻辑经验论的形成和发展,迪昂的思想不仅影响了波普尔、库恩等科学哲学家,也影响了希尔伯特和爱因斯坦等哲人科学家。尤其是50年代初,奎因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的著名论文引起学术界对迪昂及其思想的全面重视和研究。历史是公正的,逻辑是永恒的,历史和逻辑终于在人类思想史上赋予迪昂以应有的位置。
1989年3月, 在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和州立大学举行了题为“皮埃尔·迪昂: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学术讨论会。 《综合》( Synthese)杂志于1990年5月和6月为此出版了两个学术论文专集,这也许是近百年来迪昂研究的最高潮。这次浪潮勃兴于世纪之交,并且必将延续到21世纪。其理由在于,在即将跨入新世纪之时,科学、哲学、宗教、历史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索,迪昂及其著作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范例和思想源泉;近在咫尺的新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文化人文化、人文文化科学化的时代,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迪昂再度复活,其思想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迷人魅力。
迪昂有句名言:“逻辑是永恒的,因而它能够忍耐。”这既是迪昂的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他的生活体验的颖悟。君不见,科学的逻辑犹如大浪淘沙,冲尽黄沙始到金;历史的逻辑恰似无情之筛,留下的只有秕糠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