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_张俊华 苏建华 林伟,耿瑜睿

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_张俊华 苏建华 林伟,耿瑜睿

张俊华 苏建华 林伟 耿瑜睿

[摘 要]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入院后即予以氯吡格雷300mg口服冲击治疗,次日起每晚服用氯吡格雷75mg;B组入院后即予以氯吡格雷75mg口服治疗,次日起每晚服用氯吡格雷75mg,疗程均为2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临床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氯吡格雷 首剂冲击 急性脑梗死

An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the First Dose Impact of Clopidogrel

Zhang Junhua,Su Jianhua,Lin Wei,Geng Yuru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irst dose impact of clopidogrel in curing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Group A were immediately given 300 mg clopidogrel oral treatment after hospitalized, and took 75 mg clopidogrel every night ever after; Group B were given 75 mg clopidogrel oral treatment after hospitalized, and took 75 mg clopidogrel every night, too. The treatment both lasted 2 week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14 days of treatment. Results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 result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fibrinogen measur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ppears to b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s found in neither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rough Clopidogrel first agent impact has good effect and safety.

Key words:Clopidogrel; the first dose impact;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易进展,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如何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一直是神经内科医生研究的方向,我们于2010年08月~2012年06月使用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我科住院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 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45~85岁(平均67.8岁),入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A组予以氯吡格雷冲击治疗,B组予以氯吡格雷常规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入院时病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纳入对象:(1)经头颅CT和 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2)排除大面积脑栓塞、颅内出血及出血性梗死;(3)发病在72小时以内,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4)纤维蛋白原 ≥2mg/L,血小板 ≥100×109/L。

1.3 排除对象:(1)近三个月有出血性疾病史;(2)近半年有重大手术史;(3)有严重心、肝、肾疾病;(4)患者在妊娠期内;(5)患者两周内接受过溶栓、抗凝、降纤等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入院后即予以氯吡格雷300mg(商品名波立维)口服冲

击治疗,次日起每晚服用氯吡格雷75mg,疗程2周;B组:患者入院后即予以氯吡格雷75mg口服治疗,次日起每晚服用氯吡格雷75mg,疗程2周。这两组患者其他治疗为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脑保护、扩容、控制血糖等。

2 疗效观察和检测

2.1 疗效观察 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对两组患者治疗后 14天评价临床疗效。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数+显著进步数+进步数)/总例数。

2.2 指标检测

2.2.1 血小板聚集率检测 静脉血肝素抗凝,离心后分离出血小板血浆,用MG-2176型血小板聚集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2.2.2 纤维蛋白原值检测 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检测纤维蛋白原值。

2.3统计学方法 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用轶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如表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临床疗效评价〔例(%)〕

组别例数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总有效数

A4825(52.1)12(25.0)7(14.6)2(4.17)1(2.08)1(2.08)44(91.7)

B4820(41.7)11(22.9)5(10.4)6(12.5)4(8.33)2(4.17)36(75.0)

注:经轶和检验 P<0.01

3.2 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如表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 ±s %)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A4880.40±4.3965.25±5.39

B4880.16±5.18a71.64±5.39b

注:经t检验 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比较bp<0.01

3.3 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结果如表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 ( ±s g/L)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A483.77±0.552.29±0.45

B48 3.63±0.61a 2.80±0.58b

注:经t检验 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比较bp<0.01

3.4不良反应 A组患者中有2例有轻微胃肠道反应,B组中1例患者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均未影响继续用药。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未见其他部位出血表现,未有肝肾功能损害和粒细胞减少。

4 讨论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病理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了内皮下组织,血小板黏附并被激活,释放出大量的二磷酸腺苷(ADP)并进一步诱发血小板聚集,ADP与其受体结合而使纤维蛋白原交织成网,在凝血酶等因子的参与下形成血栓。血液流变学能敏感反映血液的黏滞性和聚集性,其改变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2]。

血小板的激活途径包括血栓素A2(TXA2)、ADP与不依赖TXA2和ADP的第三条途径。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随后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可能抑制凝血酶、胶原等参与的第三条血小板活化途径。[3]氯吡格雷为强力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有效地抑制TXA2 的生成,同时促进前列腺素(PGI2)的生成,且能明显降低血黏度,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保护半暗带区的脑组织。[4]但是,与动静脉溶栓相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无法在脑梗死急性期迅速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从而控制病情的进展。

研究表明氯吡格雷起始量75 mg/d治疗需5天才能达到最大抗血小板作用,首次300mg大剂量冲击治疗能较快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一治疗方法已建议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但到目前为止,氯吡格雷冲击治疗急性缺血卒中的RCT研究报道尚较少。[5]

我们所观察的这两组患者均使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中A组采用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B组采用氯吡格雷起始量75 mg/d治疗。此次研究从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来看,A组明显优于B组。可见,氯吡格雷冲击治疗能通过首次治疗时增加用药剂量,短时间内达到药物的峰值,从而发挥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综上所述,对于没有溶栓适应症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冲击治疗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和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未见明显出血现象,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王塑华,高美琳.疏血通注射液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11):25-27.

[3]宋金森,张风祥,姚惠凤.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7,47(23):32-33.

[4]朱富新.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74-1075.

[5]聂志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J].中国卒中杂志,2008,3(3):217-220.

作者简介:张俊华(1977—),男,本科,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金坛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神经内科临床医学(江苏金坛,213200)。

(收稿:2013-11-12 编辑:吴淑金)

论文作者:张俊华 苏建华 林伟,耿瑜睿

论文发表刊物:《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1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6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首剂冲击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_张俊华 苏建华 林伟,耿瑜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