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从而对交通线路的发展的各种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各个城市所在的地区不同,从而其道路的特性也有所差异。而南方地区市政道路的建设,软土地基是一个主要问题,这对道路建设有着几乎决定性的影响。掌握软基加固技术对城市道路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能进一步提高施工工程的效率,缩短工程建设时间,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概述
市政道路的路基在不同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路基。常见的路基是软土路基。由于道路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复杂性,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混凝土软土路基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来加强路基的强度。在软土路基施工中,有必要认真分析软土路基的软土特性,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软土路基上基础处理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就是保证全部修建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针对路基的施工技术和软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了不断的分析和处理,从而控制施工成本并避免施工出现不好的意外等情况。软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强和路基的沉降变形是软土路基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两者使得软土路基不稳定。如果想发挥道路社会价值与社会效益,就需要在道路工程施工方案制定时将软土路基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处理工作做好。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于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软土路基的处理效果得到提升,而且也可以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
2软土路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2.1软土路基稳定性较差
含水量高、孔隙度高是软土的主要特点,这导致了软土路基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到震动和挤压影响而导致路面发生沉降和变形。与此同时,由于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较差、强度较低,边坡软土路基极易受雨水冲刷而出现塌陷,从而影响了道路自身的稳定性,成为软土路基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因此,在软土路基建设时应进行特殊处理,不可忽略增大边缘软土路基的处理难度,以尽量减少雨水对边坡软土路基冲刷、破坏。
2.2沉降和剩余沉降问题难于处理
市政道路跨越广阔空间,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软土路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更好地保证软土路基的硬度和承载力,一般施工单位会添加一定量的硬土,对提高路基的抗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路基沉降和残余沉降问题也将出现。就二者的比例而言,应严格有效地控制技术水平,并严格预测沉降数值计算,确保道路施工达到合格标准。
2.3不均匀沉降
软土路基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路面压实度不均匀,导致路基表面失去稳定性。由于路面压实度很难受到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层硬质土壤。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提升路基的稳定度,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包括:雨水冲刷、技术人员操作不当等,保证路基更具有稳定性。在市政路基施工技术应用中,注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采用防护措施,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减少不均匀沉降存在的问题。
3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
3.1换填技术
换填法就是调整不适合用于建设的土层,主要被运用在路基较浅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在路基浅的情况下较易操作,主要包括挖填法和抛石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挖填法比较适用于路基土质比较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操作起来相对简便,施工人员可以很轻易地进行挖掘、填补以及排水工作,成本较低。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将不符合要求的土质舍弃,运用合适的土填充,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挖填的深度一般不应该超过2m。抛石法主要适用于表层不平且地表没有坚硬的外壳的路况,该法主要是将石头抛入路面中央,软土进入施工道路的两边,中间路面的强度得到保障,由于石块比较大,还需调来大型机器,将高出表层的石头压下去后在石头层上铺设一层反滤层,最后填土,用细小的土颗粒填满石缝,让路基更加坚固。
3.2表层排水施工技术
表层排水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建筑材料、挖沟排水等技术来提高市政道路的表层强度。施工前,施工人员应掌握土壤的性质,如含水量、强度、组成和实际承载力。进行排水处理时,应首先在表层位置开挖沟渠,以消除路面积水,从而降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布置沟渠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确保表层排水施工的施工质量。表层排水施工技术适用于路基含水量大、土质松软的状况。其优势在于可以将软土路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提高路基的压实度。缺点在于无法有效保障路面的耐用程度,并且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
3.3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排水固结法是在道路工程建造之前,通过对地基加荷预压从而加固地基的办法。它有效地利用了地基排水的固结特性,在粘性土地基中建立垂直排水柱来增加抗剪强度,从而有效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排水固结法很少单独使用,通常都与加载法、缓速填土法一同使用。由于软土自身的特点,其松软潮湿,含水量较高。通过排水固结法可以有效地将软土内部的水量排出,从而降低了软土的含水量。这种方法是从软土的本质特点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力途径。当软土结构的含水量下降后,其承载力逐渐加强,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地基的应力破坏程度,还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渗透力。地基的材料发生根本转变后,自然对其稳定程度也有了相应提高,从而为工地施工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机械作业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排水法也有一定局限性,它适用于一些含水量高、地质较好的软土,通过在土地表层挖出一道排水沟将地基内部的地表水引出。
3.4深沉搅拌桩施工技术
深沉搅拌桩施工技术是采用水泥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相关材料调制成一种固化剂。这种类型的固化剂通常都是由周围的软土和搅拌桩主体产生共同融合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复合类型的地基。这种地基通过深沉的搅拌桩,能够对软土地基的综合承载力进行加强,同时还能强化地基所具有的强度等,能够有效的实现减少地基均和沉降量的效果。深沉的搅拌桩处理一般在15米以内,如果超过15米,那么搅拌桩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所以在施工之前就必须进行深入查探,保证该施工技术的效果。
3.5软土路基挤密技术分析
软土路基挤密技术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常用的处理技术之四,适用于多种实际情况中,诸如碎石桩复合地基、旋喷桩复合地基等。在复合地基上采用软土路基挤密技术时,通常要先熟悉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基类型选择挤密技术,然后对土层做好科学处理,进行土桩挤压,在挤压过程中要关注实际的状况,随时调整挤压方式方法和内容,最后将桩孔回填,将路基挤密,保障软土路基的质量。
结语
在就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展开的研究中,文章详细论述了软土地基的相关概念、常见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并以贵阳市政道路工程为例开展了具体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研究。而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我们能够较为深入的了解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更能够较为直观且深入的了解土工合成材料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与水泥搅拌桩法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希望这一认知能够为相关工程研究人员与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何军民.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7):108-108.
[2]卓朕.市政道路工程技术应用分析——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为例[J].城市建筑,2017,(3):250.
[3]张文仓,孙腾飞.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1277.
论文作者:曹召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土路论文; 路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表层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含水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