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构建新时期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江苏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为例论文,新时期论文,党建论文,基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江苏和全国各地一样,各级基层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建工作在转变中求适应,在适应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使基层党组织不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我们组织了党建课题调研组,以“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构建江苏基层党建新格局”为主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分别对机关、国有企业、非公有企业、城市社区、农村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发现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对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思考。
一、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自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客观现实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平与发展世界性的两大课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基层党建的功能、作用、标准与活动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与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比,目前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基层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存在“五个不到位”:一是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和支持力度不到位;三是按规定应落实的党务人员编制不到位;四是党建开展活动的经费不到位;五是领导同志积极参与党的活动不到位。致使一些专职党务干部有自卑感,存在畏难情绪和“跳槽”心态,想尽办法改行搞经济工作或行政工作。
2.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党员教育管理逐步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效能低下。问卷调查显示,有88%的党员要求领导干部重视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当前各种教育活动效果不明显,理论教育工作缺乏计划的严肃性和学习的系统性,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少单位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流于形式。党员队伍出口不畅,在党员管理上有放任自流的现象。
3.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单一陈旧,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结构问题没有解决好。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党建工作方式陈旧、呆板”是“普遍现象”的比例达到53.5%。这反映了党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急需改变,才能适应发展着的新形势。一些部门和单位党员的先进性未能体现出来,一些青年人不愿申请入党,势必带来党员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政治素质日趋低下等问题,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令人堪忧。非公有制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党员的双重组织关系、双重组织生活、双重党的活动问题凸现出来了,面对实践提出的问题,不少同志仍然固守原有的领导方式与方法。
4.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监督机制和组织运作程序尚待健全。目前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是干部的作风问题,一些人大搞权力腐败,败坏了党的形象。党员与党员干部问卷显示,“缺乏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无法实行监督”,认为是“普遍现象”的比例高达46%。当前,农村和企业党建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如村干部大吃大喝;企业生产经营不看市场、决策随意;领导干部挥霍公款、铺张浪费、不负责任、任人唯亲等。
5.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滞后于改革与发展,远远落后于形势与任务的需要,还未形成新的领导方式。具体表现在:党组织的组建率失衡;党员组织关系与工作关系分离;党组织管理松散;党务班子干部缺乏;制度规范滞后。由此产生“五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作用发挥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发展工作难,党组织与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处理难。
在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党建工作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受到很大冲击,产生了不少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相当多的地区和部门党建工作能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政主要领导的自身素质。党建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其特点是:认识高、工作细、效果好,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属于主动进取型;党建工作比较好的单位其特点是:认识比较高、工作基本到位,但成效不很显著,属于积极配合型;党建工作状况一般的单位其特点是: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和单位自身需要开展各项工作,但成效一般;党建工作问题较多的单位其特点是:领导班子关系不好协调,党组织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党管干部原则没有落实,党组织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属于缺位滞后型。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党建工作方式的转变,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党建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之一。世纪之交的中国,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在新形势下,社会自治组织能力增强,政府职能开始转换,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减弱,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执政方式和领导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暴露出来。新形势迫切需要党建工作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而从目前江苏各地党建工作的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相当一部分党务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事物,如基层党建网络——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建工作的新领域知之甚少,缺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本领。
二、探索构建新时期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思路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已经以不同的形式渗入了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中,加入世贸组织并非单纯的市场开放和贸易问题,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接触与碰撞,将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入世后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条件下,要切实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各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以地方党委为枢纽、基层党组织为网络、以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具有各自特色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这个新格局的具体要求是:在思想观念上,顺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民主化四大潮流,确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发展新思路;在组织体系上,以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为核心,鼓励不同类型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团创造具有个性特点的结构形式;在工作制度上,强化“党要管党”的原则及相应的规范;在工作机制和领导方法上,采用灵活、有效的多样化手段,适应党员从单一管理向多重管理的新变化,实现党的基层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
1.在社会转型、体制转换、观念转变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阶层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最核心内容,各种新经济组织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物。适应这种变化,基层党建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应予以科学界定。“入世”后,基层党组织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广泛开展加入世贸组织的知识培训,尽快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入世”的本领。作为基层社会的政治核心,基层党组织应当是基层社会管理机制运行的推进器,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导向作用、推进作用和协调作用。无论是机关、社区,还是企业、农村,要根据基层党政领导有分有合的原则,工作有序,考查有据,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在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和考核标准上,为适应“入世”以后现代市场经济运作规范的新要求,基层党建要从过去那种等布置、听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改革、稳定、发展中的难点,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努力找准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点。要探索新形势下衡量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标准,应从单纯考核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形式,转变为综合考核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实效,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把党建达标与经济达标紧紧联系在一起。
3.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适时确立适应“入世”后基层党政领导的任职模式,改革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基层执政方式,调整规范好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和人员。为此,要转变陈旧的思维方式,从分析党的基层传统执政方式中的政治资源着手,探析21世纪党的基层执政环境和“入世”条件下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模式,创造性地转变党的基层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在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与发展上,推行适应“三个代表”要求的基层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探索并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实行和推广的“村官”民选、“公仆”公选、任前“公示”、考察预告等选人用人的方式和机制,剖析基层干部选任问题上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学习世界各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经验,克服基层干部任用和监督体制上的弊端,构建基层干部选任机制的运行系统,按“三个代表”要求开拓基层干部选任机制的新境界。
5.开拓“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建立“基层网络党建”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用多媒体等技术建立网上党校、网上新闻信息发布渠道、网上党建理论研讨阵地等。可分两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上网”工程;二是发展阶段——全面构建网络时代的现代化“基层网络党建”模式。要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世界高科技发展主流方向,又符合中国共产党自身实际情况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之路。
三、推动新时期基层党建新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1.关于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1)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条件下,新的实践要求我们重新调整党建工作思维,要不断创新组织工作方式,按照新的方式开展工作,党组织需要用新的活动方式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笔者建议: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在活动方式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在活动内容上,政治学习与专题活动相结合,以专题活动为主;在活动时间上,脱产与业余相结合,以业余为主。
(2)解决好新、老三会(主要是党委会与董事会)的协调问题。进一步理顺党委会、董事会、经营班子三者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建立党委会与董事会联席会议制度的方式,加强党委会参与决策的影响力。亦可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党委会委员依法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依党章进入党委会,实现相互渗透,共同决策。并合理设置党务工作机构和配备党务干部,加速培养既懂经济又懂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有计划地实行政工干部和经济管理干部岗位轮换制度。并对政工干部实行双重培训,使之逐步成为经济工作的内行。
(3)健全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制度。目前,《公司法》和《党章》都对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亟待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章。具体内容应包括: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权与任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活动内容与方式、方法,工作经费的数量与使用等。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要本着精简、高效、协调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利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企业党组织加强对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
2.关于城市社区的党建工作
(1)研究制定社区党员从垂直式管理向属地式管理过渡的配套政策。社区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新领域,社区党建的一个新特征,就是党员与以往行政垂直式管理的逐渐脱离,而向属地党组织逐步集中。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牵涉到一系列权利义务的界定甚至党员心态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条块关系难以协调、干部队伍难以稳定、活动经费难以落实等问题。如:地方党组织与属地党组织的联系方式,社区与党员原单位如何合理划分使用党费,如何帮助党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作为支撑。目前各地有一些新做法,需要进行总结后以政策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加以推广。
(2)建立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新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流动党员人数大大增加。其中不少党员组织关系无单位接受,长期不能参加组织生活,成为“口袋党员”、“地下党员”。还有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构成的流动党员群,脱离原组织后,长期没有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笔者认为,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要改变旧观念,适应新形势,利用网络化,实现属地化管理。比如: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为每一个党员建立电脑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党员的组织关系建立在区县一级,基层组织不建个人档案。只要在此范围内流动就不需要转接组织关系。实行党证和党员注册登记制度,每个党员都持党组织统一签发的党证,参加相对固定的一级党组织活动,接受其监督和考核。保证每一个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过上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管理。
(3)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中,怎么做到既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但又不是党组织包办代替,同时也顺应大多数选民的意愿,是社区党建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在一些城市社区党建的实践中,社区党支部书记参选社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实现“一肩挑”,工作运作的效果较好。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在工作中,要面向社区发展大局,以为居民服务为中心,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民心,取得居民的信任。居民的支持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党建工作的有效程度。
3.关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1)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力度,拓展和延伸党的领导的覆盖面。调查表明,近年来江苏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虽然有所进展,但仍存在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建立组织,理顺组织隶属关系,是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2)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意识,改革党员的教育方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任务,针对党员思想实际,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大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积极稳妥地探索建立党员“退出机制”。对“三不”党员(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发挥党员作用)要及时教育,经教育仍没有明显转变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置。
(3)从实际出发,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的工作。除了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外,还应该把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确实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的问题上,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坚持标准。即把《党章》规定的标准和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统一起来,作为对私营企业主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具体衡量标准。二是权限上移。即把批准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权限,由基层党委上移至县(市)委统一把关审批。三是制定和掌握比例。鉴于私营企业主的成分复杂及其它因素,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在宏观上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由负责审批的地方党委统一把握。
4.关于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
(1)强化民主监督,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不少地方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呈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村组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听不得不同意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的民主决策制度,防止“一把手”独断专行、搞“一言堂”。除了实行党内民主外,还要认真落实《村委会组织法》,让广大村民参加到村里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中来。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体制的同时,更要加强党外监督,让党组织接受村民的监督。
(2)建立农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制度化分工合作制度。随着村民自治的广泛开展,村委会与党支部的管理职能权限缺乏制度化的分工。有的地方一方面村委会影响在扩大,另一方面党支部的影响却在减弱。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建立制度化的分权合作制度,使党支部在发挥领导核心的前提下,成为村民自治的推动力量,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3)通过“村企合一”、“以企代村”的模式,解决乡村党组织人才缺乏的矛盾。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农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人才资源逐步向这些产业集中,一些相对优秀的党员也离开乡村到企业工作。相比之下,企业的党建工作有较好的人才基础,而乡村中人才就相对缺乏。笔者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村企联合支部的形式,实行“村企合一”、“以企代村”的模式开展党建工作,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标签:党建论文; 党组织关系转接论文; 党组织论文; 党建工作计划论文; 江苏经济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