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重构论文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重构论文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重构

□宋亦芳

摘 要 :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是指专门承担社区教育指导管理、教学服务任务的,由各级各类办学机构通过整合形成并在社区中全面布局的办学体系。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已经基本形成。然而,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面临重构的要求,因为在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 战略引领下,社区教育现代化将成为社区教育发展必然的选择,现代化目标揭示目前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存在不足,而办学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适应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因此,重构应该是深层次的,包括制度重构:从部门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体制重构:从单一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能力重构:从一般资质向专业资质转变。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重构;动因;路径

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是指专门承担社区教育指导管理、教学服务任务的,由各级各类办学机构通过整合形成并在社区中全面布局的办学体系。它不同于学校办学机构,是社区教育特有的办学组织形式,在社区教育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社区教育强调办学网络的作用,一是基于社区教育的范围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居民通常以就近方式参与学习,所以学习者分布很广;二是社区教育开展的是面向社区的教学活动,需要完善的办学体系为教学工作提供各项保障和服务,办学网络是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主要载体;三是基于社区教育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如课堂学习、活动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学习、数字化学习等,需要有专业的办学机构进行指导与服务;四是基于社区教育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需要通过办学网络去整合各类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而整合的范围、层次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是社区教育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重构,就是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1]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从理念到架构更深层次地对社区教育办学网络进行全面变革,从而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区教育新型办学网络。

一、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现状与特点

(一)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基本架构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国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架构。200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 号)指出,要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要在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形成以区(县)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居委会(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等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2]。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 号)对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又作了新的解译,提出要“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同时,“各省、市(地)可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院校以及社区科普学校等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3]

1.省、地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建设。省(直辖市)、市(地)两级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主要负责对省、地社区教育系统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规范管理社区学院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开发本地区社区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运行和维护本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库和网络平台;指导社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程建设、方法探索、活动组织等教学规范工作,形成社区教育教研活动机制;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订社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协助对社区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督导,组织和承担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学习成果认定办法和学分互认办法的研究、制定及实施等工作;组织开展社区教育调研及理论研究工作,做好信息收集、汇总、分析等工作。

目前,省、地两级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主要依托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升级来实现。教育部等九部门在 《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对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参与社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指出:开放大学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4]。在学历教育需求有所下降的背景下,社区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也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在新形势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向社区教育转型的内在需求。为此,全国各地都成立了由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主导的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如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成都社区大学、长沙社区大学、温州城市大学等,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已经成为各地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依托。据统计,“到2017年,全国有18 个省和4 个直辖市成立了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指导委员会),它们全部是依托当地的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成立。”[5]

2.县(市、区)社区学院建设。县(市、区)社区学院,有的地方也叫社区教育学院或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工作,是社区教育的龙头和学习指导中心。包括负责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资源开发等工作;面向社区开展活动周、讲座、特色课程等教学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教研活动,制订教学标准,开展教学交流和教学展示,开展教学评比,进一步规范社区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社区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指导区域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社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办学督导评估工作;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提升社区教育办学层次。此外,部分地区社区学院还具有办学职能,如中高等学历教育、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等。

社区学院主要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依托,由地方政府主办,社区各方参与,以推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和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多功能教育机构[6]。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成立了社区学院,而就组建模式来看各地不尽相同。比如由成人高校和专科院校与地方结合建立的社区学院,这类社区学院集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于一体,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地;依托县(市、区)电大分校并整合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基础上建立的社区学院,这类学院兼具开展各类成人培训、职业培训及社区教育指导等职能;还有在县(市、区)成人学校、成人培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其它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的社区学院,这类学院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开展社区教育;也有为开展社区教育专门设立的独立建制的社区学院,这类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由于全国各地情况不一,还存在其它建设模式。

3.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建设。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是社区教育的办学实体,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活动,指导村(社区)教学站(点)的工作。包括:加强社区教育办学实体化建设,开展课程建设、学习团队建设、教学队伍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组织体验学习、网上学习、学习展示、学习节等教学活动,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社区学员的认同度、参与度;为村(社区)教学站(点)提供指导服务,在师资、课程等方面为教学站(点)提供支持。

2)听障类微课重视听障学生语言康复及生活心理教育的较多,针对培养听障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他们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协助下康复训练、发表观点、交流感情、沟通合作以及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较少。

关于社区教育现代化自身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并涉及当前教育现代化关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关于社区教育现代化认识问题,有研究者开展了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念内涵的研究,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社区教育现代化的理念选择[14];有研究者从地位、功能与路径探讨社区教育现代化,认为社区教育现代化可以促进社区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和谐社区的构建[15]。其次是关于信息化背景下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问题,有研究者分别从完善服务机制、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促进服务平台共享、实现师资管理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社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16]。还有是关于现代化师资建设问题,有研究者探索社区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问题,提出教育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的观点[17]。其它,还有关于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等问题的研究。

4.村(社区)教学点建设。村(社区)教学点是办学网络的最基层教学组织,又称为“市民家门口的学校”,主要组织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为居民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教学点一般没有专门的教学设施设备,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其特点是教学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本土化,教学组织民间化、团队化、非正式化。因此,教学点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校,一般是在村(社区)委会等基层单位的组织下,借助社区的活动室、村民中心等,以活动形式开展居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同时,整合社区里的学校等社会资源,送教进教学点。教学点在社区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深受居民的关注,也是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中需要重点加强的重要环节。

(二)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基本特点

1.结构上: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是一个纵向衔接、横向整合的办学体系。所谓纵向衔接,就是指从省(直辖市)到基层社区所有办学机构组成的分级办学联合体,分别承担不同层级的社区教育任务,其中省(直辖市)、市(地)依托开放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等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区(县)设立社区学院等办学机构,乡镇(街道)设立社区学校等办学机构,村(社区)设立社区教学点,有的地方也称社区教育五级办学网络,即省、市(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

2.国外现状:社区教育现代化更加关注质量和均衡。从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看,持续推进教育变革,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凸显教育对促进公平与提升全民素质的价值,已经成为全球性议题。国际组织和各发达国家在教育规划中,纷纷提出对社区教育现代化的要求,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发展目标;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 行动框架”提出了7 个教育目标(OECD,2015)。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发布面向2030年报告《学习的未来:为变革做准备》提出:教育与培训机构将成为学习社区,并与雇主合作确定技能需求,使大量学习和教学材料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欧盟,2011)。加拿大的《学习2030》基于全球视角提出,学习更多地关注终身学习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不是具体的知识和数字(加拿大滑铁卢全球科学计划,2014)。

1.国内现状:社区教育现代化研究及实践开始萌芽。教育现代化概念提出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发展阶段,但有关社区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相关研究也比较少。文献调查表明,以“社区教育现代化”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所有期刊文章共有122 篇,其中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直到2010年开始文献数量有所增长,说明本研究话题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检索还表明,在实践层面我国不少地区也在以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现代化试点,不断积累先行先试的经验。

机制协同性,就是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中的各级各类办学机构与普通教育不一样,并不是处于同一管理体制中的单位,尤其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村(社区)教学站(点)处于教育体制以外,而且各机构人、才、物相对独立,并没有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这些机构职责明确、相互合作、互为作用,体现了运行机制上的高度协同一致。

属性多元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由教育部门主抓,开展的是面向社区的各类教育活动,提供的是居民需求的各种教育服务,所以具有教育性;同时,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立足社区、扎根社区,与社区单位密切配合,开展的教育活动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等息息相关,成为社区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具有社区性。从深层次思考,教育性与社区性的相互融合,成为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本质属性。

二、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重构的基本动因

(一)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 战略引领社区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和十大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纲领性文件的战略要点,主动对接现代化的相关要求,对于我国社区教育新一轮发展、对于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重构找到了科学的依据和方向。

1.关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就是说,教育现代化强调的是世界一流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社区教育当然无法例外。因此,社区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提高全民素质上发挥突出作用;建立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评价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社区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提高社区教育的普及程度,促进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社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关于教育的均等化发展。教育均等化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教育问题的焦点,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把“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列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强调在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也就是说,教育均等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优质+均衡”。从办学的角度来看,优质均衡重点强调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包括学校的硬件环境如教学装备、器材、设施等,也包括软件环境特别是师资等。在社区教育中,优质均衡就是重点强调办学网络的优质均衡发展,有学者把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归纳为“机会的均等化、过程的普惠性、资源的一体化”[7]

3.关于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的重要战略,文件强调要“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实现资源有效供给,需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改善网络的软硬件条件,扩大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引导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培育多元办学主体,进一步充实办学网络主体架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机构与社区公共资源的设施统筹、资源共享、服务联动,不断拓展办学网络的外延。在机制上,通过财政支持、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和学习场所,强化社区教育的普惠性。

4.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8],深刻揭示了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也强化了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关键地位。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基本战略,正如文件强调的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来看,信息化不简单是一种教学的工具,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源动力,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包括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监测等的教育教学形态的深刻变革,从而使教育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社区教育中,信息化应该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推手和动力源。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对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措施。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明确社区教育机构的职责定位。但总体而言,目前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够,存在政策孤岛、政策不配套等问题,造成社区教育突出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在办学网络方面,社区教育各级办学机构(如社区学校)的建制问题一直不够明确,大部分缺乏独立的办学地位,办学条件长期难以改善;办学机构中的教师,其身份、地位、待遇不够明确,职业发展困难,职称晋升渠道不畅等;办学机构的场地、经费等问题,主要取决到领导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态度,缺乏制度性保障,办学举步为艰。

(二)社区教育现代化成为社区教育发展必然选择

在教育事业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上,社区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社区教育现代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其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共同认识。有研究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基础上认为,“从物质层面解读,社区教育现代化指的是社区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和教育手段等符合现代化的教学标准;从精神层面解读,社区教育现代化指的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瓦解、继承和转化过程中,所缔造出的以培养社区居民心智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为主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体系,从而推动和引领新时代的社区教育。”[10]总之,社区教育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硬件设施等,强调达到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教育水平。

2.运行上: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是一个开放、协同、多元的办学体系。体系开放性,就是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能够整合社会各类办学机构和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多元主体办学,体现办学主体的开放;同时,能够为社区所有人群提供学习服务,体现学习对象的开放;还有,能够提供适合居民需求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体现学习内容与方式开放,等等。

1.2.2 科学筛选参赛选手 筛选参训选手时,要注意选择踏实、认真、心灵手巧、身体健康,有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他们的专业课成绩不一定很好,但一定要能吃苦耐劳。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练习,才能达到比赛要求。我们通过以下途径筛选参训选手。

其中,研究话题较早、较多的是关于社区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及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早在1999年,陆天池、张嘉巽就在探讨“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现代化”三者关系问题,认为它们是教育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三个密切相关的新概念、新命题、新理念,强调社区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1]。2003年,朱涛教授认为,社区教育是对国民进行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主阵地,提出要以社区教育为“支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力[12]。2006年,秦钠研究员认为,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13]

目前,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并没有统一的建设模式,原则上都是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的,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组建模式:一是依托当地的成人学校或其它成人教育实体机构,加挂社区学校的牌子,借助成人学校的场地、经费、师资等开展社区教育,这种情况目前在乡镇比较普遍,其特点是人、才、物独立,体制比较稳定;二是依托文化中心增加社区学校功能,在文化中心中设立教室开展教学活动,与文体活动融为一体,这类学校在城市的街道比较普遍;三是依托党员活动中心、图书馆、市民学校、妇女学校等开展教学活动,这类学校没有自己固定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学校开放、松散,办学规模有限;四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独立建制的社区学校,这种情况目前占比很小,但学校比较规范,办学条件较好,是社区学校实体化建设的典范。由此可见,社区学校建设目前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所谓横向整合,一方面指这些办学机构之间横向联合、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为社区居民就近参与学习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办学网络的办学机构,促进社区内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等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特别是依托社区内高校、中小学、各类职业学校、成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社会组织面向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服务,使其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设置对照组。如可以与未行手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对比,或者将PKP与PVP直接相比,特别是在骨水泥渗漏率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方面均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另外,纳入的病例数量较少,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较大宗病例与中长期随访结果证实。

在研究层面,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关注社区教育现代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学者(H.Hudecková,J.Husák)针对社区教育整体提升对于社区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作用进行研究[18],也有研究者(Gries T, Grundmann R)针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社区现代化进行关注[19]。还有研究者(Bocharova V G, Gur'Ianova M P)针对和我国发展情况较为接近的俄罗斯进行研究,提出俄罗斯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其中特别针对社区教育现代化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社区发展,完善人的个人能力[20]。从这些研究中也可以看出,虽然在社区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视。

(三)现代化目标揭示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存在不足

我国社区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办学网络经历了建立、发展、提升的不同阶段,其中包括建立各级办学机构、扩大办学规模、开展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升办学能力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有力地促进了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说,作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发展奠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建设成效是无庸置疑的。然而,从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和未来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愿景来看,目前社区教育办学网络还无法与之相适应,与优质均衡的发展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国家现代化建设来看,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看!好美呀。女友兴奋地喊道,我顺着她的惊叫声看到在泛绿的树丛中,一株桃花灿灿地开放,格外鲜艳,却又有些孤傲的味道。

1.办学水平不高。如果用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要求来衡量,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办学水平还不高,和普通教育的办学机构也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主要表现在:(1)课程水平低。我国大部分地区社区教育课程主要来自民间,其规范性、科学性均不高,内容局限,大部分课程处于一种低层次重复过程中,难以进一步提升;(2)缺乏专业师资。我国大部分社区教育办学机构专业化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教师不够专业。以社区教育比较发达的上海为例,城区街道社区学校专业师资一般为3-5 人,有很多社区学校没有专业教师,郊区平均为5-8 人,上海社区教育师资也显得捉襟见肘;(3)教学方法单调。我国社区教育目前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讲座为主,其中还参杂大量的社区活动。近年来,部分地区也在尝试教学方法创新,如数字化学习、人文行走学习、体验学习、游学等,但总体占比很低,持续性较差。作为教育现代化标志的数字化学习,相应的学习平台和资源缺乏,市民参与度很低,以全国96 个数字化学习先行区为例,参与数字化学习的人数占比不足2%;(4)办学条件困难。我国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大部分条件比较简陋,很多地区社区学校、教学点没有独立场地,面积不达标,设施设备简单,难以支持社区教育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2.发展不够平衡。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网络在大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但发展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1)横向不平衡。目前仍有9 个地区至今尚未建立省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这与很多地区早在10 多年前就建立指导中心 (比如上海2008年建立)形成很大反差;同样,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及教学点建设也存在类似情况,很多省份目前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有的还刚刚在考虑。由此,造成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这种不平衡在日益加剧;(2)纵向不平衡。就办学网络内部而言,从省(直辖市)到基层社区所有办学机构的办学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通常省级指导中心和社区学院受到的关注度较高,条件比较好,发展相对健康;而处于基层的社区学校和教学点建设受到的关注度较低,基层办学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许多社区教育工作无法落地,社区教育的受众面难以提升,老百姓的学习获得感不强。

三、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重构的路径选择

从表象上看,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在教学水平、网络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深层次思考,办学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适应才是根本的原因。因此,重构应该是深层次的,解决深层次问题才是最迫切、最关键的。

本文用积分球发出的均匀光作为光源,观测不同辐照度的积分球获取图像数字量化(Digital Number,DN)值,分析图像非均匀性随灰度值的变化特性。图1是CMV4000传感器在积分球产生的均匀光照射下采集到的图像。图1可见,在均匀光场照射下,图像存在着比较清晰的竖状条纹噪声。

通过各个维度特征的比较分析,我们大致勾勒出一幅《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在语体特征上的框架:高信息性,高指代性、高说服性,低叙事性,书面色彩强烈,在维度1、2、3上更接近于政府文件,而只在维度五“抽象性”上更接近备稿演讲,文本理解和阅读难度较高。而作为对等文献的《美国国情咨文》书面色彩较弱,只在维度2叙事性上接近政府文件,在维度1、3、5更近似于备稿演讲,阅读和理解难度较低,听众和读者便于抓住主要信息。两篇文献除了在抽象性维度上较为接近以外,其余四个维度的差异都较为明显。弥补了前人试图仅依靠词汇层面揭示二者文体差异的不足。

(一)制度重构:从部门设计向整体设计转变

5.关于治理现代化建设。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研究认为,“治理是各主体平等协商,运用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从而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民主、多元、协商是其核心要素[9]。这与传统管理强调单一主体、单向运行、权力作用等截然不同,治理是对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因此,治理理论自20世纪80-90年代发展以来,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实现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包括社区教育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结构、治理方法以及治理评价等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并与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重构直接关联。

有研究者认为,教育制度创新的空间辐射性强调的是制度创新的涟漪效应[21]。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不是教育部门本身能解决的。因此,在制度层面需要创新,变教育部门单一设计为整体设计,就是相关部门联合设计或政府全面设计,确保政策在各个部门的贯彻落实,通过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工作协调,共同破解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在人财物方面的难题;制度设计需要考虑全面性,确保社区教育制度与其它制度的关联性、中央制度与地方制度的协调性,使问题解决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制度研究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梳理存在的问题,借鉴成功经验,破除政策壁垒,找出制度问题的症结所在;注重先行先试,目前重点是社区教育办学机构的体制、办学能力建设等问题,形成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推广机制和长效机制;从认识层面,需要提升制度保障的自觉意识,提升制度的科学化水平,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度层面的统筹协调,特别强调各级政府要将解决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不平衡问题,作为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的重要内容。前提是如何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把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本地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社区教育与其它教育融合发展;同时,将社区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社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策略上,各地如何根据各自现状突出重点,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政策制定、机制建设等问题。同时,重点突出重心下移,将建设的着力点落实在基层,如社区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建设等问题。

液体肥料还有其它好处。首先,养分吸收快,养分利用效率高;其次,可以解决肥料混配过程中的吸潮结块问题,方便添加氨基酸、黄腐植酸等肥料增效剂;再次,方便添加除草剂、杀线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原药;最后,保证稳定的质量,质量检测简单易行。

(二)体制重构:从单一体制向多元体制转变

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具有“纵向衔接、横向整合”的特点,由于该网络总体上是一个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办学体系,尤其是省(直辖市)、市(地)两级的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这),区级社区学院主要由教育部门直接主办,所以近年来“纵向衔接”成效比较明显;而“横向整合”需要走出教育面向社会,虽然近年来有所建树,但总体成效不明显。随着人们学习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学习者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办学网络自身的办学能力已经很难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这些,都有赖于社会各方的参与。因此,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的要求,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需要更多的“横向整合”,形成多元参与的办学体制。

三是加强内控管理。省业务主管部门要建立廉政风险内控制度,同时加强对市县和用款单位的政策指导、培训和督促,压实市县责任,确保市县和用款单位对下放具体项目审批权的资金“接得住”“管得好”。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比较小,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对混凝土的性质不了解,选材出现错误;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当;施工环节操作不当等,混凝土自身的塑性、吸水性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从办学主体来看,就是改变政府或教育部门一元主导的局面,形成多元办学主体,就是承担办学责任的主体并不仅仅社区教育办学网络本身,而是一个由多方组成的协同办学利益共同体。有学者把多元办学主体定义为两类,一类为直接从来教育活动的办学者,如学校;一种是投资或参与支撑教育活动的办学者,如社会力量等[22]。在这里,我们把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定义为“基本主体”,而由社区中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形成的办学主体定义为“参与主体”。这样,多元办学主体由“基本主体”和“参与主体”共同组成,两者责任和作用各有不同、职责各有分工。通常所说的培育多元办学主体,主要指引导更多的“参与主体”投身社区教育,让他们共同承担社区教育的责任。

从资源共享来看,就是主动把社会资源转化为社区教育资源,形成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多元共享体系。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社区教育潜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比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艺人、艺术家,开展工艺制作的工匠、工艺师,以及开展医疗服务的医生,法律援助的律师等;还有各类项目,如非遗项目、健身项目、卫生项目、法律项目等;此外就是活跃在社区的各种活动组织、民间社团等。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极大地丰富社区教育的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不仅拓展了社区教育的空间,而且提升了社区教育的品质。为此,需要探索有效机制,促进各类资源源源不断服务社区教育,尤其是政府需要加强有序引导,包括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激励措施,提供便捷服务,为各类资源服务社区教育搭建平台;同时,社区教育办学网络要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形成长效机制。

(三)能力重构:从一般资质向专业资质转变

我国社区教育从前期的组织发动到全面展开,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是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社区教育办学机构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还不高,不同层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就办学网络中的指导机构来说,其本身多是由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以及其它教育机构转型过来的,指导人员对于社区教育特点、规律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所以指导的专业化水平有限,精准度不高。从直接从事社区教育教学的社区学校来看,受到办学环境、管理及师资等条件限制,尤其民间师资缺乏教学专业背景,教学的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课程的专业性不强,而在村(社区)教学点专业化程度更低。众所周知,在其它教育序列中,办学机构及教学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获得相应的资质,如高等教育办学资质及高校教师资质等。

这里所说的能力,主要指专业能力,重点强调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中的专业指导能力、专业办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等。所谓能力重构,就是按照社区教育专业化要求,培育社区教育机构和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获得专业资质的过程。在社区教育发动及发展阶段,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多数是其它教育机构转型过来的,对其专业化的考量甚少;而参与人员多数“半路出嫁”改行过来的,岗位变动较大,稳定性差。而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专业化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应该建立社区教育办学机构和办学人员资质评价体系,如省(直辖市)、市(地)、区不同层面办学机构应该具备不同的办学资质,办学人员和普通教育办学机构人员一样建立准入制度,在资格框架、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加强能力重构,形成社区教育自身的资质评价体系,是社区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就是确保社区教育办学网络具有驾驭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8-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4-12-01)[2019-08-1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27/200412/t20041201_78909.html.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EB/OL].(2016-07-08)[2019-08-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cxsh/201607/t20160725_272872.html.

[4]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16-1-21)[2019-08-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5]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7))[M].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17.

[6]刘尧.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8(2):42-47.

[7]李燕.国外社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经验及其价值[J].继续教育研究,2019(4):88-95.

[8]习近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EB/OL].(2014-2-28)[2019-08-15]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4/0228/c25408-24490411.html.

[9]邵晓枫.现代社区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探索[J].终身教育研究,2018(5):63-70.

[10]袁淑玉,陈拳.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路径探析[J].成人教育,2018(11):36-39.

[11]陆天池,张嘉巽.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及教育现代化[J].常熟高专学报,1999(6):23-27.

[12]朱涛.社区教育: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支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92-96.

[13]秦钠.论社区教育与社会现代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3-120.

[14]洪飞.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理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22):133-135.

[15]唐晓明.社区教育现代化:地位、功能与路径[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3):49-52+61.

[16]刘晓丽.信息技术支持下社区教育现代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22):4-5.

[17]黄永丹.现代化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初探[J].新农村,2018(22):44-55.

[18]H.Hudecková,J.Husák.Rural School In The Context Of Community-Led Local Development*[J].Scientia Agriculturae Bohemica,2015,46(1):33-40.

[19]Gries T,Grundmann R.Fertility and Modernization:The Role of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8,30(4).

[20]Bocharova V G,Gur'Ianova M P.Strateg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ral Educational Socium[J].Russian Education & Society,2006,48(12):28-37.

[21]温颖.社区教育制度创新持续性:内涵界定、评估维度与行动框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119-122.

[22]许长青.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若干问题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96-102.

作者简介 :宋亦芳(1959-),男,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学院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及教育技术。

基金项目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2019年度重点资助项目“教育现代化2035 视域下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编号:SLERA1901),主持人:宋亦芳。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518(2019)09-0102-09

责任编辑 王国光

标签:;  ;  ;  ;  ;  ;  ;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的重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