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后进学生”的转化,历来是很多教育者头疼的事,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验来看,途径方法多样的同时,必须坚持一个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民主、科学和个性”。
关键词:后进学生 素质教育 平等教育 自我教育 民主、科学和个性
“后进学生”,一般指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纪律性不强、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后进学生”。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方面,比如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家长的行为不正、单亲家庭等;学校方面,比如教师的歧视、学生的歧视、多次失败等;个人方面,比如街头结交、身体状况、智力状况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的唯一。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那样,我们只看到的是一片花瓣,而看不到整个花朵。”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后进学生”看做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能所有的学生水平都一样,不同的孩子,他的家庭背景、教育基础、兴趣爱好、发展特点、接受新知识的快慢等,历来都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诚然,“后进学生”的教育往往是教育中的“老大难”,换句话说,只要哪怕是有一个后进生在教师的视线之外,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根据本人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就后进生的转化谈几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第一,爱心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比起其他的学生,“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次数要多一些,教师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对他们表示不满,甚至发怒的时候,时刻不能忘记,他们需要关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执教以来,本人一直喜欢与“后进学生”过多地“打交道”,课间和他们谈心、闲聊,体育课陪他们玩耍,甚至必要的时候周末跟他们一起吃饭、郊游……
当孩子们与老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教师及时引导、教育、纠正,从而点燃他们“做个好孩子’的火花。这样做,绝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第二,平等教育。这里所谓的平等,指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教育,不是教育者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交流。
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更要注重平等。教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教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和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有一次上课,看见一位平时上课非常爱说闲话并且是我经常苦口婆心教育的孩子在和同桌说话,我一怒之下,声色俱厉地把它痛斥了一顿,那位学生当时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课后他后排的学习委员来找我,说那位同学因为昨天同桌请假,课堂上在给同桌说没有衔接上的课堂内容。我当时惭愧极了,立即回到教室,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那位同学道了歉,为了表示诚心,我主动擦一周黑板,当时同学们都很感动。错误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自我教育。教师的聪明与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时刻反省自己,使他们不但要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反复的长期教育的过程。教师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那是不可能的。“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应该容忍“后进学生”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始终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班上有一位“后进学生”,上课不但自己不学习,反而影响周围的学生,几乎全班学生都轮遍坐同桌了,每位同桌坐几天家长打电话或学生自己反映,并表示非常不愿意与该同学坐同桌。课后疯跑疯玩,更严重的是打学生,比如把同学脸打青、腿摔肿、胳膊拧脱臼的事常有发生,是其他老师心中“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想了个办法,他声音洪亮,就叫他领操,顿时,我看到了他眼里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惊喜。我又叫他自己每天放学给我汇报自己当天的表现,假如没打学生,遵守纪律了奖一颗星,每五颗星我发一个奖品,学期终积够八十颗星就发进步学生奖状。一年以后,该生的好多不良习惯都改正过来了。
第四,集体评议教育。不定期由全班学生评选“最近表现最差的学生”,再让班长当场公开结果,并对相关同学提出批评和希望;过一段时间,再在班上评选“最近表现最好的学生”,由班长当场公开结果,并对进步大的学生发进步奖。根据我的体会,这样前后两次评选活动的当选者往往是同样的学生。
总之,对于“后进学生”的转化,历来是很多教育者头疼的事,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验来看,途径方法多样的同时,必须坚持一个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民主、科学和个性”。
论文作者:陈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学生论文; 后进论文; 教师论文; 的是论文; 同桌论文; 平等论文; 批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