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4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实验组(行中医综合康复护理,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27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等。结果:护理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颈椎前驱活动度更高,VAS评分、PSQI指数更低,P<0.05,组间具有差异性。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综合康复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颈椎病可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上身麻木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影响患者行走,甚至导致患者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尚无有效治疗该病的特效药,而中医科通过按摩、拔罐、康复训练及食疗等予以改善。基于此,本文笔者以我院收治的54例颈椎病患者为例,予以所有研究对象分组护理,进一步了解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于颈椎病的效果,现对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54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共有28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8.42±4.3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P>0.05,组间无差异,可做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告知患者睡觉时呈仰卧状态,并尽可能睡硬板床,且不可枕高枕头,并可行中药足浴,以提高睡眠质量。若患者眩晕无法下床,可由家属予以照顾,同时行牵引护理、饮食及心理护理等。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即:(1)颈部运动:指导患者行颈部慢摆运动,每侧各3次,再行转圈,总共进行5-10组,期间患者应保持眼睛睁开,并使颈部处于松弛状态,以免头晕。同时,护理人员应以双手交替揉搓患者颈部,左右侧各30次以上。(2)拔罐:每周1次于患者外关、手三里、曲池、肩井、大椎、天宗等肩颈穴位行拔罐。(3)膳食护理:按照中医辨证分型予以患者对症饮食护理,比如风寒湿痹者可多食用羊肉,气滞血瘀者可多食用山楂丹参粥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颈椎前驱活动度及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表明对比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组间具有差异性。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颈椎前驱活动度、PSQI指数相比,P>0.05,不具有差异性。护理后,实验组VAS评分、PSQI指数比对照组低,颈椎前驱活动度比对照组高,P<0.05,组间具有差异性。见表2。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不足、肾虚精亏等为颈椎病致病病因,因此在治疗该病时应以舒经活络、畅通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2]。中医综合康复护理中的颈部运动可活络颈部经络,松弛颈部肌肉;拔罐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食疗也可起到通常气血的作用。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颈部肌肉酸痛情况,加快颈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颈椎病头晕、疼痛等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疼痛情况、睡眠质量等均好于行常规护理的实验组,P<0.05,组间具有差异性。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并有效调节颈椎活动度,可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彩兰,李茜,邵霞,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0):157-158.
[2]鄢珊,刘凤.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用于颈椎病患者中的意义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141.
论文作者:张秀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患者论文; 颈椎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医论文; 颈部论文; 病患者论文; 差异性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