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论文_李伟霞

(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4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对24例骨科金属植入物患者进行CT检查,分别进行常规FBP技术和MAC技术,并就检查中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不同图像技术处理后,MAC技术在SD评分、CNR评分以及SNR评分上均显著优于FBP技术,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图像技术处理后,MAC技术的主观评分不仅在组成上显著优于FBP技术,而且其平均分也显著高于FBP技术,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CT检查中通过应用去金属伪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检查图像的质量。

关键词:去金属伪影技术;骨科;金属植入物;CT检查;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etal removal artifacts in postoperative CT examination of orthopedic metal implant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between our 24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metal implants CT examination,in place of conventional FBP respectively and MAC technology,and the examina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al artifacts technology effect evaluation.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two different image technologies,MAC technology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FBP technology in SD score,CNR score and SNR score,and the abo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wo different images af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the subjective rating of MAC technology not only plac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FBP technology on composition,and place the average score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BP technology,thes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image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 removal artifacts in CT examination.

[Key words] metal removal pseudo-shadow technology;Bone;Metal implants;CT examination;Application value

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使得传统骨科手术的形式和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大量金属植入物的应用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获得了显著提升和增强,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是金属植入物的存在,也使得临床后续的相关影像学检查受到了挑战,尤其是诸如CT、MRI等项目,更是对体内金属物的要求条件较高,使得患者的术后和复诊等难以正常开展[2]。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特别是三维表面重建技术和多层面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得去金属伪影技术的获得了质的飞跃[3],本文专就此开展相关应用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对24例骨科金属植入物患者进行CT检查,并就检查中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体内均有金属物植入史;②所有患者均无CT检查禁忌症;③所有患者均被告之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其中颈椎钢板植入5例,腰椎金属棒植入3例,人工股骨头8例,胫骨钢板植入6例,义齿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Milwaukee Discovery HD750宝石探测器CT对感兴趣区进行定位并进行检查。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1.25mm,重建层厚1.25mm,螺距1.375,窗位500HU,窗宽1500HU,X线管旋转速度为0.6s/周。对所获取的图像输入到自带工作站中并分别进行常规FBP技术和MAC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1.3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所获取图像的信噪比(SNR)、噪声值(SD)以及对比噪声比(CNR)。选取金属植入物相邻的肌肉和(或)皮下脂肪层伪影最为明显且属于同一层面的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并分别测量上述图像中肌肉的CT值(A)和皮下脂肪层的CT值(B)各3次并取平均值;同样方法测量相应肌肉的SD值(a)和皮下脂肪层的SD值(b)各3次并取平均值。其中感兴趣区的CNR计算方法为(A-B)/b,SNR计算方法为A/b。

1.4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指标

所有图像经后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建后并进行图像三维重建,邀请本院2名副主任以上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4],其中图像清晰、周围软组织清晰显示,诊断明确者得分计为5分;图像质量好,周围软组织虽不能清晰显示,但不妨碍明确诊断者得分计为4分;图像质量一般,周围软组织必须通过不断调节方能辨识,勉强可用于诊断者计为3分;图像质量较差,伪影较为显著,周围软组织难以辨识且模糊不清,诊断价值极低者计为2分;图像几乎无法用于诊断,不仅模糊无法辨识而且伪影极重,计为1分。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检查技术中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

两种不同图像技术处理后,MAC技术在SD评分、CNR评分以及SNR评分上均显著优于FBP技术,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检查技术中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的比较(±s)

3 讨论

现代医学中由于治疗的需要往往在骨科手术中需要向患者体内植入相应的金属物,从而确保手术的疗效和患者的正常功能,但是由于金属材质的特点使得常规CT扫描时无法将金属植入物与周围正常组织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导致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CT检查时效果不甚理想[5]。本研究中专门在CT检查中应用了去金属伪影技术,这一方面能够提高金属植入物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分辨度,另一方面对金属物本身的形态和位置进行有效判断,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效果判定以及后续复查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目前所采取的去金属伪影技术大多是利用了CT成像中的双能量CT技术,通过对同一感兴趣区域利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线进行曝光,然后利用后台工作站对两组图像进行减影和三维重建,从而有效获得去除伪影的效果。而本研究中所采用的MAC技术也是基于此类原理,利用对CT图像的金属伪影所在区域进行扫描、分离和投影,然后利用已知金属物的CT值循环反复来取代金属容积的图像,最终达到降低误差以及与周围组织分离的目的,最后将图像输出为三维重建图像,便于医师进行观察和判断[6]。本研究表1和表2的结果也证实,相对于FBP技术,MAC技术无论是在图像的客观评分还是主观评分上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去金属伪影技术对骨科金属植入患者的CT检查,能够有助于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锐,王艳平,杨蓉,等.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评价脊柱金属内固定置入术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7,18(6):104-107.

[2] 李平,赵静,江利,等.320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167-169.

[3] 孙鸿飞,高留刚,倪昕晔.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金属伪影校正方法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4):616-619.

[4] 王淑贤,万娅敏,谭红娜,等.双源CT FAST DE技术在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物伪影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3):466-469.

[5] 李超,贾玉琳,孙源源,等.能谱CT在去除腰椎术后金属伪影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6):1164-1166.

[6] 张琳,李励,李琛玮,等.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7(3):165-168.

论文作者:李伟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骨科金属植入物术后CT检查中的应用论文_李伟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