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步成为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经济、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实现了对于水电的检测以及控制,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应用电气化自动系统,能够对建筑里面的一些设备进行管理,提高设备的合理利用率。本文主要对电气化系统在建筑应用中电气接地以及电气保护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本人的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建筑自控;应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飞快发展,大量的建筑群涌现出来;楼宇自控系统在城市建筑中运用的最为广泛,它能够实现设备的自动化管理,例如:暖通空调设备、建筑照明设备、变频设备等;能够保证这些设备安全运行,有效的实现能源以及人力的节约,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效益。在楼宇直接空系统中,电气化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气接地的分析
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经济适用。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物的供电进行设计,同时也是接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的质量以及适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建设中,一般采用的接地方式为两种:
1.1TN-S系统。所谓的TN-S系统的工作主要是把零线以及专用的保护线进行区分。一般来说,在建筑物中没有单独的变电器时,能够采用这种系统。TN-S系统的特点具有以下几点:
(1)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专用的保护线没有低压电流存在,只有在零线工作时才会在零线上产生一些不平衡的电流;(2)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在工作中主要表现为,零线只能作为照明负责中的负载回路;(3)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只有在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共同接地,其他情况下,两条线不会再有电气连接。在一般的智能建筑中,TN-S都会被用作建筑物的接地系统,如果在一些相关的设备中不具备一些特殊的规定,则TN-S就会进行单独使用。一般来说,在大多数的智能建筑中,单相用电的设备很多,所以就造成了单项用电负荷过大,三相负荷不能保持平衡,所以,中性线N一般都会带有随机电流,另一方面,多数的建筑物都采用荧光照明,在照明过程中,所产生的三次谐波叠加在N线上,一定程度上加大了N线上的电流,此时如果把N线和设备的外壳进行连接就会造成严重事故,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用电还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由于N线具有很大的电流,如果把N线和PE线进行连接然后在将其接在设备的外壳上,则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和PE进行连接的设备都具有一定的电流;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电击范围的扩大。所以在智能建筑中,应该采用单独的设备进行直流接地、交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筑物的静电防护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1.2TN-C-S系统
在智能建筑中,TN-C-S系统通常都是由两个接地系统所构成,即:TN-C和TN-S两部分。它们的分界线就是N线和PE线的连接点。这样系统一般运用在建筑物的供电区或者由于变电所引来的场所,在进户之前都会采用TN-C,然后在进户的时候进行重复接地,最后在进户的时候采用TN-C系统;TN-C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和接地保护线PE在进户的时候进行连接以后,两者之间不会再有任何电气连接;另一方面,TN-S系统中,中性线N一般都会带有电,保护接地线PE不会带电;PE线和设备的外壳进行连接的时候以及正常运行的时候,始终不会带电;总的来说,TN-S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保证人身以及家族物的安全。此外,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都要采用接地引线,并且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同时还要正确选择接地电阻的设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电气保护系统
2.1交流工作接地
所谓的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在进行工作接地的时候,变压器中性或者中性线N接地,必须采用铜芯绝缘线,在进行工作的接地的时候,要注意接线端子不能裸露在外,并且还要和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直流接地等相关接地系统进行交叉接地;也不能和保护线PE进行连接,一般在高压系统中,采用对中性点进行接地能够有效避免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且消除单相电弧接地的电压过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电压的偏移还能保持电压的稳定;有效的保证了智能建筑的安全以及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促进电源安全使用。
2.2直流接地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内都装有很多的计算机设备,并且自身具有自动化的相关设备。在这些设设备运行的时都是采用微电流来实现信息的输入、信息的传输、能量的转换、信号的放大、信息的输出等工作;并且设备之间要进行互联网的连接。所以,为了保证它们的稳定性,就需要一个稳定的电源就行供电,同时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基准点位,并且采用横切面较大的绝缘铜芯线当做引线,并且引线不能够和PE线以及N线进行连接。
2.3安全保护接地
所谓的安全保护接地就是把没有电流的金属部分和接地体之间进行良好的连接。包括大楼里面的所有用电设备以及相关的金属原件,统一的采用PE线进行连接,但是绝对不能N线进行连接;通常来说,接地中电阻过小时,就不会出现人体有电流通过的现象,另外,由于电阻过小,经过了接地短路电流之后,一般会出现较小的降压现象,因此,当人去触碰相关设备的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很低,不会对人造成安全问题。在智能建筑中,进行保护接地的设备安装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内人以及建筑和相关设备的安全。
2.4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高,对其的防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一般来说,在现代建筑中,屏蔽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途径。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把设备的外壳和PE线进行连接;把导线和屏蔽接管路两端以及PE进行连接;同时,室内屏蔽也可以与PE线进行连接。另外,防静电干扰也很重要,只要中运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静电,一般来说湿度在10-20%时,人在行走中所产生的静电3.5万伏的静电电压,所以,建筑物中没有良好的接地,不仅能够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还会把设备的的芯片损坏。
2.5防雷接地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中都具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并且建筑十分高大,同时,这些设备对于防干扰要求很高,更不能受到雷击,因此,智能法建筑中所有设备的接地都必须建立在防雷接地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只能建筑的安全。在进行防雷设施的安装的时候由于智能建筑一般都属于一级负荷,所以应该采用一级防雷建筑的设计方案:接闪器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避雷针采用25×4mm热镀锌扁钢在屋顶组成≦10×10m的网格,同时应该将网格和各个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这样不仅能够产生良好的避雷效果还能防止外来电磁的干扰,保证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
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智能也在不断发展中,并且已经形成了建筑自动化的模式,相对的所采用的电子设备也逐步增多,因此必要对电子设备进行安全防护,这样才能够保证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转。在进行具体的工作时,首先要做好一定自动化系统设计,然后在进行合理科学的施工,以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满足建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初秀莉.浅谈电气自动化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80.
[2]孙春红.电气自动化在楼宇自控系统中应用[J].科技致富导向,2015,(06):175.
论文作者:李树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设备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智能建筑论文; 电流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