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贮煤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探析论文_汪涛

火力发电厂贮煤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探析论文_汪涛

(大唐兰州西固热电有限公司 73006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火力发电厂规模逐渐开始向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对电厂贮煤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文章主要对火力发电厂贮煤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贮煤系统;设计优化;投资效益;平均降水量

前言

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煤炭储存量也提出更高要求,其是确保电厂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故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电厂应尽可能的减少占地面积、提升资源运用效率、节约成本,以此实现储煤系统的优化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火力发电产贮煤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1.1储煤量的确定

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在投资效益、电厂定员、自动化生产水平、经济性等方面与国际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在设计贮煤系统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燃煤特性、贮煤系统数量、形式、机械大修时间等要素,对贮煤场的实际容量加以确定,并确保其科学合理性。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煤炭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故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若难以保证固定煤源,一般可借助推煤机进行场地扩充,以此更好的适应实际的发展需求。

1.2容量计算

在设计贮煤系统的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技术规程,为了便于压实和平整等作业活动的开展,煤堆顶部宽度应大于10m。常用煤炭资源的堆积密度可设置为0.9t/m3,而储备性资源的堆积密度应在1t/m3左右,堆积系数分别为0.7和1.0,取综合值为0.75,煤堆设计的倾斜角度应在40°左右即可,具体可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煤堆顶部宽度:

煤堆横截面积:

单独煤堆体积: (L表示贮煤场)

贮煤场容量:

结合设计煤种,对锅炉的额定耗煤量进行计算,以此判断该贮煤场设计容量是否满足预期实际要求[1]。

2贮煤场干煤棚设置研究

2.1干煤存储设施设置规定

结合相关的设计规程,要求多雨气候的火力发电厂在设计贮煤场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物理特性、场地类型以及制粉系统等因素。由此可见,规程中虽对干煤棚设置进行了原则性的设定,但具体的界定条件较为模糊。在电力设计领域中,所谓“多雨地区”通常是指那些平均降水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区。如我国安徽省便是四季分明、冬冷夏暖,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在春季,太阳辐射较强,相比于冬季降水量较多;夏季降水集中,南风较多;秋季凉爽、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北风偏多。该地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200mm之间,因此,其在设计贮煤系统的过程中,通常无需设置干煤棚。

2.2不设干煤棚的原因分析

煤炭资源的特性是干煤棚设置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该资源的成分较为复杂,其包含的矿物质有方解石、、石英石、黄铁矿、黏土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存在,才极易导致燃煤粘结的问题。据相关实验表明,当煤炭资源中的矿物质含量超过10%时,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便会产生燃烧粘结问题。上述问题在优质煤炭资源中通常很少见。

我国的南方地区常年多雨,从气象资料上来看,在黄梅、清明时期,由于降水量不大,且周期总降水量也不会超过300mm,若煤场的堆高为14m,则平均水分仅增加2.01%而已,随着堆高的不断增加,平均水分反而呈现减少状态。另外,煤炭资源在经过长时间的存储,其受到地下水蒸发及渗透的影响,资源整体会呈现偏干的状态,故即便增加一定量水分,也不会对其燃烧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还具有防尘的作用,更加有助于环保。

在目前的大多数工程建设中,通常都会选用速磨煤机直吹系统,其能够很好的适应煤炭的含水量,故即便不考虑含水量方面的因素,也不会对资源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由此,不设置干煤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3应对煤堆自燃的有效措施及储煤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3.1煤堆自燃有效措施

煤炭资源在存储的过程中出现自燃问题,主要是由于其物理性能、空间结构以及化学成分所导致。因此,在研究该问题时通常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同类煤种的自燃差别;第二,不同煤种的自燃差别。国外相关专家通过对不同煤堆进行自燃实验,最终给出不同的结果,并提出减少热损失的有效措施,具体的防煤堆自燃措施如水灰浆覆盖、人工设障法、小倾斜角堆煤以及定期压实法等等。通过对所有措施进行现场试验,最后得出最有效、科学的方法,即飞灰覆盖法。但该方式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成本较高、对堆取工作效率影响较大等等,故需在今后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2]。

3.2储煤系统运行注意事项

该系统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应结合煤炭资源的供应情况和机组实际负荷情况,对煤炭资源进行明确划分,即储备资源、常用资源等等。在此,长期储备资源一般可通过分层压实、分层堆放等方式进行堆煤,并借助飞灰覆盖法防止煤炭与空气直接接触而发生的自燃现象。在降水频繁的季节,可在降水间隙,通过推土机对长期储备资源表层进行剥离,并取其中干煤进行正常的生产供应。

另外,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还应严格遵循“轮流翻烧、先进先出”的基本原则,对存放时间较长的资源进行优先使用,若资源堆放天数相似,则需对高处或迎风面的煤炭进行优先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贮煤系统的优化设计,目前已逐渐成为火力发电厂日常发展中较为关键的工作之一,其与电厂的生产效率息息相关。基于此,在今后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并重点考虑当地气候因素,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以此为贮煤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磊华,杨锋.600MW火电机组给水控制系统优化设计与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14,31:276-278.

[2]费洪磊,刘欢,薛岑.火力发电厂采暖空调系统余热利用优化设计[J].山西科技,2015,3003:145-146.

论文作者:汪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火力发电厂贮煤系统的设计优化问题探析论文_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