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论文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论文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

郑梅林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文化馆,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 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促进了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各,但在我国文化体系方面,并非必须是现代科技型文化才存在价值,在民间所流传的传统民俗文化拥有的地位也很高,优质的社会文化需要是群众所钟爱的文化,想要确保我国较好地发展群众文化,我国文化部门应该不断加大发展和研究民间民俗文化的力度,利用群众所喜爱的民俗文化提升文化水平建设。就此,本文探讨了发展群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其现实意义,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群众文化;民间民俗;发展;传承;民族

前言

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革,逐渐演变成当前56 个民族的泱泱大国,伴随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拥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水平,人们增强了幸福感,然而似乎也产生了愈加无趣的生活。在各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民俗文化是重要的见证,伴随沉淀的历史,使民俗文化拥有愈发深厚的底蕴,我国依然达到科技发展稳定的阶段,然而我国的生活中民族民俗文化却逐渐消失,就我国而言,若是生活中缺乏民族丰厚的民俗文化支撑,将使生活不如现代科技发展的那样便捷,每个国家不可否定其历史,而且民族民俗文化给予的不但是历史,还是传承我国古老时代的民族精神,未来我国发展群众文化需要以民族民俗文化为重要前提。

一、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

文化在人们社会建设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其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且伴随不断变迁的额时代,人们逐渐频繁的进行文化活动,所以我国国社会不断发展建设中应该重视文化建设,以充分体现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但是发展群众文化中,关键的途径就是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其在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与传播中存在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就社会文化新时期的发展而言,人们将其融入到各族文化中,充分体现群众文化的多元性与特殊性。

对于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艺术,首先应该分析文化的概念,可以认为是发展人类社会的重要产物,可以充分反映政治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所以发展和生存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需要对文化发挥的功能充分重视。而民族民俗文化鲜明地烙印着民族浓厚的色彩,体现了非常明显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如传统的民间传唱、忠孝观念、服饰特色、民族习俗等。随着历史的逐步推进,很多民族文化仅仅是固化成昨日黄花或是昙花一现,还有的不断革新其形式与你诶荣。然而其拥有相应的价值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特别是有些传统历史文化传承至今还可以对当前中国发展文化艺术产生影响。

(1)在长期的思考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考体系,所以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便会因为思维惯性而不假思索的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按照自己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这种思维定势便是我们缺少创新力的原因。要想在自动化方面改变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走出思维框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某些工业参数的运用来解决问题,而非通过经验或特定的格式。

我国之所以拥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关键取决于人民群众。也可以说,创造精神财富离不开人民群众。然而,需要重视的是受到世界文化多元化环境的冲击,仅仅是凭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的不可行的,需要重视整合我国多样的民族间文化而且不断创新,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想要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进步的关键途径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由我国现今保护文化遗产所提出的”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观念可以得知,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关键性,进而方可使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中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使我国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建设。

二、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重要功能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

另一方面,素云自我意识强烈,富有冒险精神。离开曾家后,她做起投机生意,感受到了金钱的魅力。她逐渐认识到,女人是可以自由选择生活、享受生活的,并且有权利获得财产上的独立,到后来她甚至开始售制毒品,成了有名的“白面王后”。最终,素云在姚、曾两家人的教育和感召下认识到了自己的罪恶,体会到了国仇和家恨,于是就开始主动为革命者传送消息,秘密开展革命工作,被日本人抓住后,最终为国献身。素云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找到了自我,获得了人格上的独立。

随着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经济,逐渐兴盛起经济民俗学、消费民俗学,而且变成时代的潮流,进而受到很多有关学者的重视。如何对民族文化有效利用和开发是许多人关注的现实问题,其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式。迅猛发展的全球化经济推动了发展和传承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与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存在。

三、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是在传承中创新

(一)发展群众文化的继承性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继承历史关系,发展群众文化存在历史继承性,关键在于群众文化不断受限于经济基础,而且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其并非伴随改变旧的经济基础而消失殆尽,有许多内容被流传与保留。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历史充分尊重,不可将历史割断。群众文化所传承的文化艺术遗产不但包含形式,而且包含内容。在形式方面存在较大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所以更加具备继承意义。就内容而言,群众文化活动中具备的思想内容包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对自由劳动的赞美等,不断地充实、发展、传承;就活动形式而言,有些民族民间民俗古老的文化形式是劳动人民的历史艺术智慧成果,如小说、戏剧、古诗等,自其正式产生至今,在体制方面为产生太大的改变;有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大多数或在本质上维持着原貌,如民间棋艺、武术、山歌、文学等。而如猜谜语、挂彩灯、划龙船、戏曲、舞狮、舞龙、杂耍等文化活动,至今依然备受群众的喜欢;就活动方式而言,从前人们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是在各个民族节日中,现阶段这种方式依然是各族人民关键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此种节日文化世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就群众文化的种类而言,产生新的艺术品种与种类并非是偶然的,均是对前人成果继承的前提下发展、变通的结果。

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普遍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认可,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因素是群众文化,不管是文化艺术的形式还是内容,均能够利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其得到创新与传承。就我国现今传承的很多固定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得知,就算是历经漫长岁月在特征上文化活动依然能够保持原始风貌,如我国很多地域将赛龙舟活动沿袭下来,可以说是呈递文化的例子。在历史发展中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变成了人们所热爱的传统文化,不但充分展现了我我国民族历史文化,而且展示给世界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艺术。如,我国户县拥有举世闻名的农民画,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结合传统美术形式,如雕刻与剪纸等,令民族化拥有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众多艺术家的赞扬。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传统名族文化艺术具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并且重视创新传统文化,进而当作是中华民族关键复兴的内容。

(二)发展群众文化的创造性

社会生活是通过群众文化真实的反映,通过人们代代相传,逐渐地积累、创新、改造、继承发展而成的。在群众文化发展中逐渐保留、克服、除旧布新,各个时代拥有的群众文化不尽相同但存在的影响总是巨大的。创新与更新群众文化包含的关键方面是形式与内容。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比形式而言,内容更为多变、活跃;相比内容而言,形式方面更具备稳定性,较为保守。如划彩龙船、打地花鼓、舞蚌、舞龙、舞狮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由古至今都未在形式上表现出较大的变化,然而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的大有不同。原有的舞龙舞狮活动是娱神的活动,祭祀神灵、祛邪驱恶,迷信色彩十分明显;但当前的舞龙舞狮活动是娱人的活动,是为了表现勇猛顽强,或预祝吉祥如意,表达丰收喜悦。首先,我们需要重视更新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令其将新的思想内容更好的反映;其次,想要使思想内容一定程度的表达,应该在传承文化的前提下将新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来。辩证统一的进行创新与传承,创新的前提是传承,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关键基础。

四、群众文化发展与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群众文化得知,其具备显著的共同性、地域特征、民族特征和独特性等特点,在发展建设群众文化过程中拥有非常强烈的表现。进行具体建设中,发展群众文化应该对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精神、物质、制度文化等充分利用。建设群众文化最基础的是物质文化,拥有中介作用的是制度文化,可以密切联系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群众行为规范。随着逐渐推进的历史文化,建设群众文化需要重视结合传统民族文化,进而实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良好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地传承,保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绚烂的文化。

群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造成了某种程度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引导着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且在各个方面有相应的实用性存在。所以,想要将此种功能利用好,我们需要着手于传统文化具备的影响力,逐渐进一步促进我国餐饮、服饰等行业,使其变成先进的、拥有我国社会主义民族特色的文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展建设现代化群众文化中,传统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其不但有机结合起群众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而且使发展建设的现代化社会文化的有关需要得以满足。伴随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逐渐将文化的新型色彩在其中应用,令群众文化充分体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主要包括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农艺要求、机械深松深耕技术、耙耱整地技术、深施化肥技术、播种技术、中耕培土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收获技术等。

参考文献:

[1]廖宁.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8(8):124-125.

[2]张娜.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1):159-160,167.

[3]张赛佳.探析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6(3):19.

[4]王泽宇.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才智,2016(25):226.

[5]金小燕.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和群众文化发展的研究[J].艺术评鉴,2016(13):180-182.

[6]刘洋.刍议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J].艺术评鉴,2016(12):52-53.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郑梅林(1964-),男,云南昆明,大专,中职,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文化馆,研究方向,戏剧表演。

标签:;  ;  ;  ;  ;  ;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