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控制及防治措施论文_翁哲东

分析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控制及防治措施论文_翁哲东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如果不能及时根除,将影响结构的安全,实际施工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是建筑业普片关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需掌握的最基本、最常见的问题。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质量通病; 预防控制措施;

前言:众所周知,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离不开混凝土。衡量混凝土质量好坏的标准有多种指标,如混凝土的强度。在对施工质量要求精益求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对混凝土的内在质量指标严格控制,还要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有所要求。

1常见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1.1裂缝

裂缝是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中相当普遍的现象,是长期困扰着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技术难题。实践证明,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把它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

(1)塑性收缩裂缝。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干燥收缩裂缝。发生干燥收缩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收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干缩裂缝。

1.2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蜂窝往往出现在钢筋最密集处或混凝土难以捣实的部位。

1.3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麻面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出现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1.4色差

施工过程中想要混凝土表面颜色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许多因素都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原材料的种类、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脱模剂的使用情况、模板的表面结构、模板的吸附性能等,还有拆模时人为造成的颜色变化,都会给人的感官上带来不悦。决定混凝土颜色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或外加剂等材料,当混凝土和易性欠佳,或在下料过程中混凝土粗细骨料发生离析,或振捣不均匀等,导致某些部位粗骨料集中颜色不一致。混凝土表面的锈迹也是常见影响混凝土颜色的一个因素,由于钢筋绑扎后长时间未进行混凝土浇筑,产生铁锈随雨水或养护用水顺混凝土表面流下时,污染了混凝土面而产生锈迹。另外在拆模时,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颜色发生变化。

1.5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洞产生的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位,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1.6露筋

露筋是拆模后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的现象。露筋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钢筋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严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联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可以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消除这些质量通病,以保证工程质量。

2.1裂缝的防治措施

在配置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组成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选用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认真优选配合比,在确保规定强度等级外,要满足施工要求的稠度,按配合比规定认真计量,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正确掌握混凝土振捣技艺;不宜多振、不要少振和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在夏季高温、湿度低或风速大的环境中施工,混凝土浇筑后的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使其保持湿润不少于7天。一般可采用喷洒养护液、塑料薄膜覆盖、蓄水养护等方法。

2.2蜂窝的防治措施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确保计量准确;增加混凝土搅拌时间,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和过振现象;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2cm水泥砂浆。

2.3色差的防治措施

一是采用同品牌、同规格、同产地的原材料。二是严格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和控制搅拌时间,并根据气候和原材料变化,随时抽检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三是采用吸水性适中的模板材料。四是采用无色脱模剂,涂料要均匀,并及时养护。

2.4孔洞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2.5露筋的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拆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6麻面的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3结束语

清水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还有很多方面,但无论是哪一种表面缺陷,不仅会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任其发展,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所以,找到混凝土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在原因,在施工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对已有的表面质量通病加以必要的修复处理,对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措施【J】海岸工程 作者:孙国锋,陈兆林,公宁光(2007)

[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建筑与工程作者:李杰王国军(2007)

[3]刘明正,谷起超.常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广东水利水电,2003,(S1)

[4]邓小华,王志豪,李春贵.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浙江水利科技,2005,(02)

[5]郭仕万,肖欣,赵和平.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山西水利科技,2000(11).

论文作者:翁哲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分析清水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控制及防治措施论文_翁哲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