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论文

新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论文

新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

□ 田银梅

摘 要: 教育职能是现代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也是博物馆公共价值的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以人为本”,以引导民众探究式教育为主,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转变等。针对目前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质量不甚理想,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实现博物馆教育的最大化潜能。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发展趋势 措施

现代博物馆拥有众多职能,主要包括搜集、保护、维护、陈列展览、研究、教育等,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公共服务上,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事业以及民众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博物馆的国际化和社会化发展越来越明显,拥有了强大的公共服务功能,其教育职能在新时期也呈现出崭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逐渐趋向多样化。博物馆形象、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不仅是一个收藏、观赏各种藏品的文化娱乐场所,也是一个获取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教育场所,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当今社会已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博物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贴近社会、迎合民众的教育需求,逐步与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社会信息融合,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化潜能。

一、新时期我国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

博物馆教育职能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渐出现的,与社会形态和社会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我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也密不可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而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是实施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特征和新的发展趋势。

(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过去的传统型博物馆,侧重于文物藏品的研究与保护,坚持“以物为本”。发展到现代社会,博物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向着以教育为主要目的多元化的现代博物馆方向发展。传统博物馆的工作重心是以收藏为目的,关注点都停留在“物”上,现代化的博物馆在建设方面已然达成了共识,要成为服务社会民众的开放型教育文化场所。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国外发达国家大大小小、层级不一的博物馆,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着“为人服务”来开展,把为社会服务、为民众服务当作第一宗旨。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教育方式以民众接受度高、认可度高的启发式、探索式和指导式为主,在日常的展览中寓教于乐,观众参与度高,教育逐渐走向生活化。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博物馆建设,也要顺应时代要求,在职能方面做出具体而深刻的变革,时刻关注我国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在兼顾文物藏品的研究与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能价值。

(二)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以引导民众探究式教育为主

博物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发展,让观众把在博物馆学到的知识、文化、价值观等应用在自身的发展中来。我国博物馆主要还是依靠陈列展览来发挥教育功能,并且是以“单向灌输”的讲解式教育为主,观众只能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说明或人工讲解被动地接受信息。博物馆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态,对观众说教,强调“知识灌输”,很少关注到观众的心理、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发展需求等因素,忽视了观众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观众觉得博物馆知识乏味枯燥,没兴趣,观众参与度不高,阻碍了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博物馆不是文物珍品资源的占有者,也不是教育观众的教导者。建设现代化的博物馆首先要进行职能角色的转换,变成公共资源的管理者和社会文化的服务者,观众理应是博物馆教育的行为主体。博物馆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以引导民众探究式教育为主,观众与博物馆要搭建共同探究知识的平等关系。博物馆面对角色的转变,对自身的定位要做出调整,主动适应观众,并为其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引导支持社会公众利用博物馆资源丰富知识面,促进自身发展,使博物馆资源达到利用率和教育功效的最大化。现代博物馆要更新工作理念,坚持以观众为中心,为社会提供优质多元的服务;博物馆的受众群体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博物馆开展探究式教育,观众不是简单的参观展览和被动接受讲解的阶段式学习,而是要投入其中,积极参与,进行知识探究的、终身化的社会学习。

(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由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转变

传统博物馆出于文物保护的角度考虑,展示方式以线性的、单项流动的静态展示为主,突出文物珍品的形态和价值,布局单调、枯燥。博物馆受众面广,这种单一静态的展示教育不能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文化需求的异样性,观众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缺少互动的途径和机会,展馆内随处可见的“保持肃静”、“请勿拍照”、“请勿触摸”等指示牌,让观众敬而远之。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人们追求“乐、善、美、真、知”,对社会化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观众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对传统博物馆单向的知识输出、被动的接受信息比较反感,观众希望与博物馆保持双向互动,能积极参与博物馆的教育过程,从“旁观者”变身为“参与者”。借助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博物馆的动态展览成为可能,利用声、光、电等技术,观众可以参与博物馆实验性的展示,由静态教育向动态教育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考虑观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把静态的展品陈列变成动态的展示过程。在尊重观众需求的基础上,改变展品陈列的单一性,可以融入故事情节,设置多媒体参观展览平台,引导帮助观众在展厅中实现自助式学习。

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来确定管理对象、管理负责人、监管负责人,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管理标准、管理程序和监管等级,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危险源采取合适的监测、预警、控制手段.

二、新时期我国博物馆教育功能优化的关键措施

传统博物馆实现教育的基本形式是陈列展览,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说明和讲解,把信息传递给观众,从而完成教育过程。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在教育过程中,观众处于被动的地位,是教育的局外人,过程乏味枯燥,参与度低;第二,讲解和文字说明浓缩了知识的精华,不能全面反映展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展览设计者的主观性;第三,观众因个人喜好,会有选择性地吸收展览信息。现代化博物馆要树立与观众“双向互动”的理念,引导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深入探索、亲自体验,加深对展览内容的印象,对展览传达出来的知识有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要设计有观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在新时期,博物馆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展览对观众的吸引力。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知识只能够记忆15%,从视觉的话可以记忆25%,听觉和视觉综合在一起,可以大大提升知识的吸收率,能达到65%,远远超过1+1>2的效果。博物馆要利用声、光、电技术,在展览过程中提供给观众视听等感官的综合体验,帮助观众加深记忆,有效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的陈列要体现寓教于乐的理念,可运用高清投影、触摸屏、电动图表、场景复原、电子翻书等多媒体辅助展示手段,增强展览内容的表现力和视听觉的冲击力,让观众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其中,深刻理解展览的内涵。

(一)强化博物馆教育研究,注重博物馆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博物馆的三大主要功能是:藏品保管、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与此对应的博物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设有三大部门:藏品保管部、陈列展览部和社会教育部。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在藏品研究管理、陈列展览等方面形成了系统性、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其中教育功能是随着近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而产生的,社教部的学术研究时间短、基础弱。社教部与其他两大部门相比,功能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工作人员以考古学、历史学背景为主,知识结构单一,而具有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学科背景的人员较少。为此,第一,要强化博物馆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激发社教部门的工作活力。理论研究可以有效指导日常工作的开展,提高社教部门的学术高度和专业化程度,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教育,服务大众。第二,培养经验丰富的博物馆专业教育人才。博物馆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为了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要配备专业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人员。博物馆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深入思考、努力调研,在必要的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教育功能的最大化效应。第三,聘请社会优秀人士,担任兼职人员。近些年,利用社会力量促进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开展越来越受欢迎。博物馆需要搭建平台,吸引志愿者、义工等参与教育的推广,博物馆需要为其提供培训和工作机会。这种做法对博物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博物馆的宣传和推广,志愿者本身作为信息发射源,会向外推广博物馆文化;另一方面,组织优秀的社会人士参与博物馆建设,充实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强化教育的力量。

(二)强调“双向互动”,提升观众的参与度

我国博物馆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重展览、轻教育;教育互动活动有待加强;教育现有人才比较欠缺;针对观众的调查研究意识比较淡薄等。我国博物馆教育目前既不能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本文在分析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几点措施。

在2.3单因素试验结果上,对四氢呋喃用量(X1)、KOH 甲醇溶液质量浓度(X2)、提取温度(X3)3 个因素进行响应曲面试验设计。设响应曲面因素与水平及编码值见表2,响应曲面法优化稻谷中叶黄素提取方法见表3。

(三)准确把握观众需求,加强博物馆教育质量的检测

博物馆有效开展教育职能,必须要准确把握观众的需求,有的放矢,才能使教育功效最大化。我国博物馆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建立全面完善的博物馆观众调查系统,及时了解观众需求,为博物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博物馆的教育质量检测,可以有效指导博物馆优化教育职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开展日常工作的依据。完善博物馆的教育质量检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估监管系统。根据目前我国博物馆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教育质量检测要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及时、真实、客观反映问题,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部分博物馆已经有了初步的行动计划,尝试向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口头访问、建立服务档案等方式搜集意见,了解观众的感受和参观效果。但质量检测方法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制定系统、科学的“博物馆教育质量检测指标体系”。

中国在线自助游市场持续探索多样化盈利模式来增加营收,目前主要包括企业端(TOB)和用户端(TOC)两种营收模式。企业端(TOB)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佣金、付费广告、差价和竞价排名,其中差价为OTA(在线旅行社)核心营收来源,而佣金为非OTA(第三方平台)核心营收来源。从平均佣金率范围区间来看,现阶段酒店佣金率最高为10-15%,其次景区门票及索道8-12%,再次才是交通运输(以机票为主)为1-4%。用户端(TOC)盈利模式则主要包括自营产品销售、金融服务、定制服务和会员费。

参考文献

1.王曦《新时代高校博物馆教育的创新路径——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为线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3期。

2.陈理娟《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刍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3.尹凯《博物馆教育的反思——诞生、发展、演变及前景》,《中国博物馆》2015年第2期。

4.宋向光《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中国博物馆》2015年第1期。

5.丁福利《论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博物馆》2013年第3期。

6.刘岩石《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及路径选择》,《大众文艺》2013年第3期。

7.刘文涛《博物馆应更好地实现教育潜能》,《东南文化》2012年第5期。

8.张国超《我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期。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博物院)

标签:;  ;  ;  ;  

新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关键路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