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输液风险管理论文_张铭莉

医院门诊输液风险管理论文_张铭莉

张铭莉

[摘 要]目的提高门诊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容易产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改进。结果通过对风险的防范,降低了门诊患者输液安全隐患。结论加强输液风险管理能有效地减少医疗护理

差错事故发生。

[关键词] 门诊卫生服务 输液疗法 风险管理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15.21

作者单位: 710068 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学院

[作者简介]张铭莉,女,陕西西安人,大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学院护士。

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医院门诊量大幅增加,门诊输液病人急骤增多,门诊输液具有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药品种类繁多等特点,是差错发生的多发场所,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笔者2009 年利用科技扶贫、对口帮扶的契机,到医院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门诊输液存在很多风险因素,现将医院开展门诊输液风险管理的情况报告如下: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医生方面

医生没有书写门诊病历,护士治疗主要是依据医生处方执行,使护士不了解病人病情,个别医生字迹潦草,影响辨认,开处方时对一些新药规格、剂量不清,不注意配伍禁忌,多药合用,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1.2 药剂方面

1.2.1 医院门诊输液室的药品发放没有专门药剂人员管理,基本上是执行医嘱护士直接从药柜拿来就摆放,而且药品管理混乱,不同类型的药品没有分开放置,如最常见的氯化钾与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等放在一起。

1.2.2 目前临床药物使用经常推陈出新,短期内频繁更换,而且药物名称多样,如化学名、商品名、别名,容易因药名混淆引起差错,同时药品种类繁多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根源[1]。

1.3 护理方面

1.3.1 三查七对执行不力:医院护理人员少,门诊输液基本上是摆药、配药、注射均由一人完成,无人核对,容易导致配错药、输错液体等差错事故。

1.3.2 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单一,仅通过呼唤患者姓名确认,没有对性别、年龄进行核对,造成一些年老、听力减退、反应欠灵敏及名字读音相近或相同的患者互相应答,导致差错发生。

1.3.3 门诊输液时间集中,高峰时段环境嘈杂、拥挤,老人、小孩均挤在同一输液室内,不论病人多少均只有1-2 名护士完成,为了赶时间抢速度,输液过程中没有给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及沟通,容易引起病人不满而发生冲突和纠纷。

1.3.4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差,在巡回指导中发现医院很少有护士执业资格的正规护士上班,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聘用制护士,护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均差。而门诊患者病情各异,容易出现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而造成处理不及时情况。

1.3.5 药物配制过程中操作人员无菌观念差,注射器连续多次使用,配制后的药物放置过久,输液速度过快等均容易使患者发生输液反应。

1.3.6 护理人员大部分精力忙于给病人配药、注射,往往忽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对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了解,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大大增加了输液风险。

1.3.7 医院输液室没有配备快速洗手消毒剂,护士在执行输液操作中为了抢时间,没有做到输液一人洗手一次,个别医院处置室甚至没有流动水洗手,输液患者与护士之间手手相传,是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1.3.8 压脉带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小儿剃头发的保险刀片,没有一人一用一弃,也是引起交叉感染不可忽视的环节。

1.3.9 输液室空气不流通,多种疾病患者混在一起,空气浑浊,紫外线空气消毒后没有进行消毒监测,消毒效果无法判断,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传播,容易导致医源性疾病发生,成为门诊输液的另一种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患者方面

1.4.1 医院就诊患者绝大部分是农民群众,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医学知识,有时不听护士嘱咐,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不遵守药物过敏试验规定,擅自离开输液区,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

1.4.2 病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要求高: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既有几个月的婴幼儿,也有高龄的老年人,有初次输液者,也有长期输液者,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期待不一样,如果操作过程中不能一针见血,容易引起患者或家属不满而发生冲突。

2. 降低门诊输液风险的方法

2.1 建立门诊输液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出相应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月召开风险管理组织会,对发现的风险事件及时研究出风险干预措施,并及时反馈到相关医护人员。

2.2 不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合格率,门诊医生处方质量与奖金挂钩,做好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使每位医生熟悉所使用的药品用途、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2.3 规范药品管理

配备专门药剂人员管理药房,不同类型、不同用法的药品分开放置,一些特殊的药品如氯化钾等标记醒目,对于新药的药理、用法、用途、不良反应等书面告知所有相关医护人员,药剂人员把好处方质量关。

2.4 制定门诊输液流程,加强输液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

2.4.1 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使用患者身份识别卡,输液时变呼唤患者姓名为自报姓名,身份识别卡上注明姓名、年龄、性别等相关情况,操作前逐一核对,有效地避免患者听错而盲目作答现象。

2.4.2 落实签名负责制,要求护士从接处方、配药、穿刺到巡视、接瓶、拔针每执行一项操作均应在相应位置上签上姓名及时间,做到环环查对、节节签名。

2.5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药理知识培

训,并加强基本技能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

2.6 加强护士职业责任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护理人员客观地认识不安全因素,主动报告不安全事件,从分析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查找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漏洞,从探讨预防不安全事件措施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是风险防范管理关键。

2.7 规范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规范各种过敏药物试验的配制方法并上墙,加强输液巡视,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的反应。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加药注射器一人一用一废弃,药品现配现用,是避免输液反应的关键环节。

2.8 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医源性感染发生

2.8.1 输液室配备快速洗手消毒剂,处置室配备流水洗手设施。操作中做到每接触一人擦洗手一次,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小儿头皮穿刺所用保险刀片一人一用一丢弃,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2.8.2 改善输液室环境,经常开窗通风,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及消毒效果监测。

2.9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输液操作前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通过口头形式介绍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药物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的危害,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 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这种积极超前的风险管理,比消极的事后处理更全面、更科学[2]。1 年来我们针对门诊输液容易产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改进,降低了门诊患者输液安全隐患,体会到要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必须重视细节、环节管理,执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流程、拥有熟练的技术才能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吴绪锋,马丽莉.门诊输液室的风险识别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5,

22(12):152.

[2]吕华,李忠丽,张艳红.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医

院管理杂志,2007,23(2):120.

论文作者:张铭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  ;  ;  ;  ;  ;  ;  ;  

医院门诊输液风险管理论文_张铭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