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芬,陈松根,董雪梅
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分析佛山市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现状,进一步规范放射诊疗工作,更好地保障医疗放射工作者的职业健康和公众人群的安全。方法依据有关放射卫生国家标准和规范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防护检测和设备的性能检测,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统计分析2015年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档案、日常监测及专项检查资料。结果2015年佛山市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单位检测覆盖率达94%以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80%,体检率82%,培训率73%。结论我市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良好,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部分医疗机构未对介入放射装置进行防护检测,未将参与介入放射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放射卫生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关键词: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放射诊疗实践发展非常迅速并不断广泛普及,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UNSCEA2000年报告书进一步证实:医疗照射是不断增加的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放射诊疗需求增加,我市医疗机构放射从业人员亦增多。但由于放射工作单位法律知识缺乏,放射诊疗工作不规范,易对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造成危害[1]。目前为止,还未有对我市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相关报道,笔者认为,规范放射诊疗工作,增强防护意识,是我市放射卫生的工作重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2015年佛山市市直医疗机构开展放射工作单位共9家,医用X射线装置105台(核医学和放射治疗装置为省管范围,不纳入统计)。放射工作人员480人,放射工种包括介入放射和放射诊断等。
1.2 方法
1.2.1 现场检查对佛山市市直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查阅档案、日常监测,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场所布局、检测情况等。
1.2.2检测设备为AT1123型X、γ剂量率仪、451P型巡测仪、PiranhaX射线机质量检测仪等。检测方法和结果评价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监测X射线机房工作环境漏射线剂量以及设备的性能检测项目。
1.2.3 个人剂量监测 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TLD探测器LiF(Mg,Cu,P)片剂;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等,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128-2002)要求进行佩戴。监测周期为3个月,全年共4个周期。
1.2.4 职业健康体检项目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2011)的要求进行,临床检查包括外科、内科、皮肤科等,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等。
1.2.5 防护知识培训为了使放射工作人员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掌握放射防护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放射防护知识,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后进行考核。
1.2.6 质量控制检测仪器在计检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1.2.7 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X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5年佛山市市直医疗机构开展放射工作单位共9家,主要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有4家同时开展两项)工作。医用X射线装置105台(核医学和放射治疗装置为省管范围,不纳入统计),其中介入放射装置6台,X射线影像诊断装置99台。放射工作人员480人,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00人,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380人。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64岁;工龄1~45年,平均18.49年。
2.2 场所与射线装置防护检测
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射线装置实行许可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实行监督管理。由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2.3]。
2.2.1 放射工作场所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放射诊断隔室操作率100%,机房面积合格率为94%,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标志率100%,工作状态指示灯完好率98%。
2.2.1 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2015年佛山市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单位共有105台医用X射线装置,其中移动式X射线装置10台(没有设置固定机房无法进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其余设备共95台,89个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了防护检测,放射场所防护检测共785个点。不同监测位置辐射水平见下表。
如表所示,不同工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不同工龄间,随着工龄的增加,微核率逐渐增多。不同工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3,P>0.05)
2.3.3 防护知识培训共有348名放射工作人员参加放射防护法律知识和防护知识培训班,培训率73%(348/480),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65名,培训率65%(65/100);放射诊断工作人员361名,培训率95%(361/380)。
3 讨论
3.1随着放射诊疗设备不断更新,放射工作环境日益改善,放射场所防护检测合格率达99%,高于深圳市放射工作场所合格率(94.16%)[4],射线装置性能检测合格率为95%。工作场所辐射水平接近天然本底,较少出现大剂量照射,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致人体生物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5]。
3.2表2中可看出,2015年四个季度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为0.083mSv,低于广东省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均值(0.79mSv)[6],并且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20mSv)。表中亦可见,各季度频数小于1.25mSv(调查水平)的人占监测工作人员的绝大多数(94.6%~99.7%),属于低剂量水平,说明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用于全面评价放射防护措施的效能[7]。但是由于部分医疗机构的相关领导和医务工作人员对防护知识认识不够,对个人剂量监测不重视,未能按时送检,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8]。
3.3有报道低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放射工作人员的血象异常率增加,特别是血红蛋白异常率[9]。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照射,机体存在一定辐射生物效应,外周血细胞对电离辐射比较敏感。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X2=29.405,P<0.01),介入放射工种明显高于放射诊断工种。
本研究显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异常检出率为6.39%,放射工作者不同工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3,P>0.05),可能与长期低剂量照射,机体产生“适应性效应”有关[10]。
3.4加强介入放射工作的管理 部分医疗机构未对介入放射装置进行防护检测,未将参与介入放射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仅仅局限于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培训,个别单位放射工作管理不到位。有效保障临床放射介入放射医务人员的健康,应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3.5加强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除了对放射工作人员举办培训班,还可以用卫生专栏等形式向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其他医务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宣传。加强卫生行政监督管理,对不规范放射卫生管理的单位限期整改。
放射卫生管理工作需要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多部门共同协作。本次研究对我市市直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提高放射卫生防护水平,保障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受检者、以及公众人群的身体健康。
参与文献
[1]王兆达,王志文.滥用X 射线检查的危害及其控制[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1):46-47.)
[2]王俊生,罗晋甘,林涌钦,等.深圳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防护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2,28(21):2596-2598.
[3]罗晋甘,王小强,林涌钦,等.深圳市民营与公立医院医用X射线机放射防护状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5):483-484.
[4]林涌钦,刘祖森,张怡,等.2005年~2007年深圳市放射防护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6):502-504.
[5]董雪梅,陈松根,黄流宽,等.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象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185-186.
[6]贾育新,曾锡慎,谭光享,等.广东省省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3,12(1):20.
[15]秦永春,徐小三,杨小勇,等.2010年江苏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13-2215.
[17]胡世杰,黄伟旭,杨浩贤,等.广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1):65-66.
[19]崔吉茂,李尚琴,冯雷.达州市2008-2012年618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象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4,23(1):76-77.
[26]Zhou PK,Rigaud O.Down-regulation of the human CDCl 6 gene after exposure toionizing radiation:A possible role in the radioadaptive response[J].RadiatRes,2001,155(1):43-49.
论文作者:石瑞芬,陈松根,董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工作人员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防护论文; 射线论文; 工作论文; 卫生论文; 剂量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