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输血反应病例资料,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2014年5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输血反应类型分布以及其输血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输血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以及其他反应等,过敏反应占总例数的70.00%(35/50),发热反应占总例数的22.00%(11/50),其他反应占总例数的8.00%(4/50)。同时,在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中,其血液成分分为红细胞、血浆以及血小板,其输血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9例、16例以及25例。结论: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因为输血而出现急性输血反应,也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输血反应;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报道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54-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输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以及抢救中,但血液成分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1],因此,输血会产生一定的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严重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研究中主要对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输血反应类型分布以及其输血反应情况。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2014年5月~2015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33:17,年龄在24岁~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1±10.54)岁。
1.2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输血反应情况以及输血反应类型分布进行统计,之后对其进行有效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输血反应类型分布以及其输血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输血反应情况、输血反应类型分布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
2.结果
2.1 输血反应情况
对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可以看出,其输血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 [n(%)]
3.讨论
血液可以维持患者人体生命的正常运转,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2],失血过多会引起失血性休克,严重还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对患者及时的进行输血治疗。但根据临床上资料反映[3],输血后会出现急性输血反应,其也会导致患者的治疗失败,因此,在对患者实施输血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研究中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输血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以及其他反应等,过敏反应占总例数的70.00%(35/50),发热反应占总例数的22.00%(11/50),其他反应占总例数的8.00%(4/50)。同时,在50例急性输血反应患者中,其血液成分分为红细胞、血浆以及血小板,其输血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9例、16例以及25例。
临床上输血反应一般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急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4],其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输血反应,而本文研究中所出现的输血反应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主要是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以及其他反应。
相关资料表明[5],临床上一般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实施预防性用药,其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以及抑制免疫的作用,但是,其对预防输血反应并不是具有较高的作用。同时,患者的输血反应有很多,相应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也有很多,因此并不能够对患者的不良输血反应进行有效判断,从而预防措施也不具有针对性。部分学者还表示[6],在输血前实施预防性用药,很有可能会造成另外的不良反应,从而再一次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在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前一刻,其会发生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7]。
在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输血的相关步骤进行,在输血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若出现问题,需要立即进行有效处理,从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同时,医院输血部门还需要采用新的免疫血液实验室,从而降低急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在对患者实施输血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患者受到感染,从而降低患者发生的危险。
输血反应对治疗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不良反应较为严重,轻者表现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严重还会导致患者死亡,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时,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因为输血而出现急性输血反应,也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丹,王红梅,应美爱等.临床急性输血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3):278-280.
[2]姚根宏.急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2):188-190.
[3]韦凤远.临床输血反应的回顾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91-92.
[4]王玲,刘毅,吴敏慧等.急性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2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2):2774-2775.
[5]汪勇.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8):922-922.
[6]刘凤华,于洪敏,曹荣祎等.不明原因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并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24(1):116-118.
[7]王智,陈激扬,赵秋丽等.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34-1535.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患者论文; 例数论文; 资料论文; 情况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在对论文; 占总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