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体现论文_杨鑫

江苏中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针对目前市政道路设计过程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存在的问题局限,文章分析了研究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的现实意义与具体体现,并提出了设计理念应用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体现;生态滞留带;横断面设计

0.引言:

市政道路是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其设计使用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决定所述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然而,受传统市政设计理念的影响,导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未广泛作用于当前的市政道路设计,这就降低了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在明确传统市政道路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差异的情况下,充分认识到新型理念作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使城市水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以推动城市现代化经济建设全面发展进程。

1.研究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的现实意义

市政道路作为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随着道路建设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硬化面积。这种情况下,市政道路路基范围内会受到雨水量增加的影响,如,一旦雨季来临,许多城市将面临交通内涝问题。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排水问题的有效方法,其能利用生态设计来实现道路径流的收集,进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即将收集到的径流水资源,作为地下水或是道路绿化带补充水源,以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进而实现市政道路设计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为此,研究人员应在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道路设计中体现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将其城市化建设应用效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体现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顾名思义,就是建设成吸水能力像海绵一样的城市。就目前来说,该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主要为:通过布置若干地块,将吸水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海绵体,以保证市政休闲与生活区域内部具备更高的蓄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将大量雨水进行吸收与消化至布置好的海绵地块内,以避免以汇集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地面径流。这样一来,城市的积水数量将得到明显降低,进而使吸收到的雨水能够得到二次利用,即缓解城市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此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还包括,能够有效地将雨水滞留、渗透、净化、集蓄、循环以及排水等方面问题进行结合处理,并对内涝防治、雨水资源化以及径流控制等进行统筹,以满足城市发展的各项功能,进而实现城市建设的生态目标。然而,目前,部分城市道路设计仍采用传统的排水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进程[2]。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传统市政道路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设计差异情况下,通过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优势,进而广泛作用于实践。如表1所示,为传统市政道路排水模式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比。

表1 传统市政道路排水模式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比

 

从表中可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作用于市政道路设计过程,将体现出更为明显的优势。为此,相关人员应加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力度,以缓解现代化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背景下对城市化进程的需求压力[3]。

3.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控制策略

3.1道路横断面设计

此设计内容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就是尽可能宽的布置绿化带,以在满足道路运行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快速向生态滞留带进行汇聚,以降低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量。具体来说,设计人员可将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为三幅路,即由中央向两侧设置,机动车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此横断面设计的绿化带,即为生态滞留带,主要体现为:在道路北侧红线外设置下沉式绿地;将道路南侧设计为植草沟,并实现与周边景观环境的衔接,以构建市政道路的景观带设计体系。

3.2生态滞留带与生态树池设计

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应将种植土敷设在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树池中,即在填入种植土前,在滞留式绿化带和生态池下部设置滤土层与砾石,并在砾石下方设置渗水管。这样一来,当种植土填入后,在其上撒上陶粒,使其发挥出渗透管的作用,以保证土壤的湿润度。此外,在设计市政道路绿化带时,要保证其高程地域车行道的凹型形式,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值得注意的是,在绿化带的下方,还要设置碎石盲沟,并将碎石层作用于其中,以增强其渗入能力[4]。

3.3路面材料设计

在道路路面材料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透水沥青混凝土和透水砖,在满足道路使用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满足要道路透水、抗滑及降噪等要求,这对于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用透水沥青路面作为车行道路面,以全透水式沥青路面和半透水式沥青路面为主,全透水沥青路面面层下面不进行防水层的设置,而且沥青下面层和基层都为透水层,这样地表降水能够有效地渗入到路下土基中。利用透水砖来铺砌人行道路面,采用碎石层作为垫层。这类透水人行道属于多孔结构,降水能够快速的渗透到地表,实现对地下水源的补充,而且对调节城市温度和湿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这种多孔结构表面较为粗糙,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路面不易积水,更易于行人行走的安全[5]。

4.结束语:

总体而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横断面、路面材料选择以及绿化带等方面。事实证明,只有与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效果价值在市政道路中充分发挥出来。因而,相关建设人员应将上述研究成果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加快城市化发展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杨国庆.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82-83.

[2]黄华伟.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雨水建设研究[J]. 福建建材,2017,(03):77-78.

[3]郁万彬. 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135-136.

[4]岳伟. 海绵城市理念与市政道路建设相结合的探讨[J]. 山西建筑,2016,42(34):144-145.

[5]张晶晶. 浅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体现——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东大路工程为例[J]. 福建建筑,2016,(07):118-122.

论文作者:杨鑫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体现论文_杨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