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归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香港论文,地位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实际上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事情,特别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金融业迅猛发展使它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国际金融中心或远东国际金融中心。80年代后期,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日益突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数量急剧增加。1969—1978年,香港持牌银行的分支机构从362家猛增到851家,注册接受存款公司从0剧增到234家,保险公司从156家增至22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从21家扩大到104家,目前,香港已有537家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其中营业性机构380家,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中有85家在香港营业。香港人口600多万,土地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每3000人就有一家银行机构,成为世界上银行机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第二,国际金融业务量大幅度增加。70年代以前香港银行主要为香港贸易和其它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70年代末,香港银行的海外存款增加了7倍,对海外贷款增加了6倍多,对海外投资增加了11倍,对海外负债扩大了20倍,在资金运用上,则主要从事海外贷款和海外同业拆借,同时香港货币市场的传统的同业港元拆放业务活动相对下降,而跨国银行与本地银行间的美元-港元“货币互换交易”不断扩大。在长期资金市场,香港是世界第四大银团贷款中心,80年代以来,经香港安排的银团贷款在亚太地区银行贷款总额中占60%以上,中国大陆90%以上的银团贷款是由香港安排的,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银团贷款中心。在资本市场上,香港也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95年底香港股票市场总值达23483亿港元,居世界第八,金融衍生工具日交易量74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在银行经营业务范围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综合化的格局。长期以来香港银行的基本业务是存款、放款、进口押汇和汇款、保险等。从70年代开始,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变化,香港的银行不仅对上述传统业务进行创新,还从事黄金买卖、外汇兑换、信托、公司购并、投资管理、证券包销及贴现等业务,银行的创新与发展,既反映了国际金融领域内金融工具和服务项目不断创新的趋势,也体现了香港金融活动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能力。
第三,金融结构多元化。过去香港金融业是清一色的商业银行。1970年第一家外国投资银行在香港的成立,标志着香港金融结构开始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随后世界上许多大跨国银行纷纷在香港开设投资银行和金融财务公司。投资银行主要经营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安排中期亚洲美元贷款,承购包销股票和有价证券,从事外汇交易和提供其它金融咨询服务。财务公司主要经营大额定期存款,亚洲美元贷款、消费信贷、租赁业务和外汇交易等。此外还有大量海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香港开业。这些也促进了香港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第四,外汇和黄金市场的国际化,由于二战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动荡不安,从1972年起港元先后与英镑、美元和黄金脱钩,同时取消了对外汇和黄金的限制条件,使香港的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成为完全开放的国际性市场。取消管制以后,国际间的外汇交易成为香港外汇交易市场的主体,约占香港全部外汇交易的6/7。在黄金市场上,1974年取消黄金输出入禁令以后,香港不仅可以直接从欧洲进口黄金,而且可以利用时差,承接欧美黄金市场的交易。因此,香港黄金市场迅速跃居仅次于伦敦、纽约、苏黎世的全球第四大黄金市场。
第五,金融服务多样化、金融手段现代化。金融国际化离不开金融服务多样化和金融手段现代化。从1983年起,香港金融业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分别推出了外汇套购业务、利息套购业务、远期利率合约、货币、利率期权,存款证业务和票据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香港商品期货和恒生指数期货等金融期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金融手段上,香港银行业在80年代初就普及了业务电子化。香港的“自动取款机”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四位,银行还为客户提供电子化咨询服务、帐户管理软件系统服务、资金管理终端服务等。银行同业往来启用了“票据交换自动转帐系统”(CHATS),各银行都加入了“环球银行通讯网”(SWIFT),香港联交所从正式开业起就采用了电脑交易系统。据统计,国际上近十年来的主要金融技术创新,香港已采用了80%以上。
香港之所以在70年代中期率先在亚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主要因素如下:(1)经济与贸易的稳定快速发展。二战后,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享有“东方之珠”的美誉。1950—199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31.5亿港元增加到6330.2亿港元,增长了200倍,年均递增13.8%;对外贸易总额从75亿港元增加到15448.7亿港元,增长了205倍,年均递增13.9%。香港与190多个国家或地区通商,与近500个港口有航运往来,1995年,香港进出口(含转口)贸易达28000亿港元,居世界第八位。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香港国际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2)香港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香港是举世闻名的自由贸易港,它没有政府行政干预,没有关税壁垒,整个经济活动处于自由竞争状态,这种宽松自由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加速了香港国际金融发展。(3)优惠税制。香港的税收制度比较简单,税率也比较低,法人税率一律为17%,个人税最高为16.5%。低水平税率,是刺激企业投资、促进商品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没有关税,便于进口加工贸易的原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商品竞争能力,从而确立香港中转贸易港的基础,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促进了香港国际贸易的发展。(4)香港政府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政策。香港1973年解除了外汇管制,1974年开放黄金市场,1978年放宽外国银行在港开设分行的限制,1982年撤消对境外金融活动利息收入的预扣税,1983年又取消了10%的港币利息预扣税,资本进出自由,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也基本不受限制,香港至今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大量的海外金融机构由此到香港开业经营。(5)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讯环境。香港是一个海岛型城市,港湾较多,海岸线较长,交通方便,有利于经贸的发展。香港在经纬度上处于特殊位置,成为世界时区中心。伦敦、纽约、香港分属三个不同时区,却在生活时序上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体,通过发达的通讯系统可以日夜不停地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对外汇业务发展极为有利,也是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天然有利条件。(6)拥有大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香港优越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较高的工资收入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各国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这为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巩固和加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九七”回归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遇到新的挑战:(1)香港本土经济的脆弱性。香港土地面积小,人口不多,自然资源也不丰富,但本地生产总值却相当高,主要依靠出口贸易支撑起来,因此香港的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具有相当强的依赖性,海外金融机构和所经营业务在香港占相当大的比重,香港金融中心的脆弱性主要在于它易于受世界经济政策特别是中、美、英和日本等经济政策的影响。(2)人才和资本外流严重。80年代后期,香港发生了所谓的“前途困扰”和“信心”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资本和人才的大量外流现象。资本外流主要是指香港资本非投资性的外流和在册香港公司迁册海外。人才外流主要是指香港许多受过良好教育、工作经验较丰富、生活较富裕的中产阶层人士移民海外的现象,其中银行从业人员居多。人才和资本的外流将直接影响到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3)亚太地区的同业竞争。新加坡与香港一样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较宽松的经营环境,较低的经营税率,新加坡的亚元业务、外汇交易、金融期货都在香港之上。在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上,香港都不如日本,随着日元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更注重加强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功能和竞争力,从而直接对香港构成威胁。其它亚洲国家和地区虽然暂时还不能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构成太大威胁,但各国或地区为了适应世界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浪潮,不同程度地放松了金融管制,促进对外开放,加速国际金融的发展。如台湾的外汇同业拆放市场,南朝鲜和东盟国家的证券市场都有较快的发展,目前马来西亚的上市公司数目已超过香港,台湾已公开宣布90年代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已提出下世纪初建成亚太地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总的来看,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处在“旁有对手,后有追兵”的环境中,不能有半点松懈。
在香港“九七”回归这一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必须从内部和外部共同努力。
首先,要大力宣传和贯彻《基本法》,消除对香港回归后的疑虑和误解。《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回归后是中国高度自治的特别行政区,特区政府可以在除外交和防务外的所有领域行使自治权。将继续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香港货币金融政策,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和中国大陆实行两个货币体系、两种金融制度、两个金融管理当局,两地金融往来按照国际金融活动的规则和惯例进行。香港金融机构在中国大陆仍享受外资银行待遇,中国大陆在香港的金融机构适应香港的金融法规。因此,“九七”回归后的香港将会继续保持现有的货币金融制度、低税政策、金融企业自由经营政策、金融市场自由开放政策、资金资本自由流动政策、港币发行制度等。
其次,“九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维持和巩固,主要依靠香港和中国双方的共同努力。从香港来说,近年来在改善环境、完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香港本地人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香港新机场的建设,将大大改善香港的航运和相应交通网络系统。香港本地大企业也加大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香港的十大著名财团都对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香港有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确保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强大后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长近10%,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达千亿美元,加上香港的590亿外汇基金,完全有能力保证香港外汇市场的稳定。以中银集团为首的中国在香港的金融及贸易大集团公司对香港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起十分积极的作用。近来中国人民币经常性项目的自由兑换等外汇体制的重大改革,金融对外开放有进一步发展,都为香港确保国际中心地位创造了条件。WW言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