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市中医院 164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坐浴对于I期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I期肛裂患者共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坐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呋喃西林坐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中医坐浴治疗后,治愈共35例,好转共8例,无效共2例;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共20例,好转共10例,无效共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I期肛裂采取中医坐浴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医坐浴;I期肛裂;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 for th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h anal fissure.Methods the study object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in September 2010 to 2012 September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stage I patients with anal fissure a total of 90 cases,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tz bath treatment,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furacilin sitz bath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course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tz bath treatment,35 cases were cured,8 cases were improved,2 cases were ineffective;control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a total of 20 patients were cured,improved in 10 cases,invalid in 15 case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for the phase I anal fissure to take Chinese medicine sitz bath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and promote their rehabilitation.Therefore this method worth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bath;I anal fissure;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肛裂在临床上主要是由于肛管皮肤发生破裂并最终形成溃疡,而引起患者出现便秘、便血、疼痛的症状的疾病。肛裂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口服药物联合坐浴进行治疗。中医对于肛裂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充足的经验,本文采用前瞻性试验的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I期肛裂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以分析中医坐浴对于I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I期肛裂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为21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0.5岁。患者病程为1个月至2年不等,平均为1.0年,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①存在梅毒、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精神病的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无法根据医嘱按时用药、无法接受院方随访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45例患者使用呋喃西林进行坐浴,坐浴温度维持在40℃左右,每次15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三个疗程。在用药期间停止使用其他的药物,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
1.2.2 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45例患者使用中药坐浴法,所用药材包括苦参、黄芩、五倍子、黄柏、制没药、蒲公英、川芎、白芨、连翘、金银花以及制乳香。将上述药材煎煮后取药液进行坐浴,每天1次,每次15分钟,以7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三个疗程。在用药期间停止使用其他的药物,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采取以下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裂口愈合,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裂口缩小,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裂口无变化,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2]。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本文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治愈共35例,占77.8%,好转共8例,占17.8%,无效共2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愈共20例,占44.4%,好转共10例,占22.2%,无效共15例,占33.4%,总有效率为66.6%。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不良反应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与统计可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肛周瘙痒,1例出现疼痛感加剧,经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不影响治疗过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肛裂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对于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为解除括约肌痉挛、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中医对于肛裂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中医药方中,苦参具有抑制细菌、促进皮下渗血吸收的作用;白芨具有收敛止血、生肌止痛的作用;当归与制没药具有活血化瘀、通气疏经的作用;川芎与制乳香具有搜风散瘀、敛疮收口的作用;金银花、五倍子、连翘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3]。因此采用中医坐浴的方法对I期肛裂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中医坐浴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而采取呋喃西林进行坐浴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可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采取中医坐浴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I期肛裂患者采取中医坐浴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前提下,促进患者的创口愈合。与西药坐浴相比,中医坐浴治疗更具有安全性,对于患者创面的刺激较小。本文认为中医坐浴治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永中.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肛裂82例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2,19(1):655-656.
[2] 黄继承.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63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4(1):281-282.
[3] 李艳玲,夏月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裂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18(1):144-145.
论文作者:朱丽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患者论文; 坐浴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肛裂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