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贵州省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51400
【摘要】目的:了解清镇市城乡人群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流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规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清镇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2400人,开展慢性病流行现状调查,分析高血压患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5%,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9.6%,男性高于女性(X2=5.540,P=0.019),随着年龄的增高,人群中的患病率明显逐渐增高(X2趋势=218.414,P=0.00),城乡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对自身患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为55.3%,男性知晓率为49.4%,女性为59.7%,乡镇高于城区(X2=16.191,P=0.000);高血压高危人群年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X2趋势=192.551,P=0.000),城乡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23.838,P=0.000)乡镇高于城区。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28(肥胖)为危险因素,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患病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66.126,P=0.000),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结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西部地区和贵州农村地区,且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是35岁以下人群患病率的13.104倍,应加强对35岁以上人群血压、体重的监测,开展戒烟、运动及控制血脂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掌握清镇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利用清镇市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契机,清镇市疾控中心于2015年在该市开展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现将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清镇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2400人。
1.2.1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在清镇市随机抽取6个乡镇/社区,每个乡镇/社区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居委会,在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个村民/居民小组,每个小组中调查40个居民户,在每个居民户中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人。
1.2.2调查方法 个人问卷、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3种方式。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等;身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实验室检测包括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1.2.3 质量控制 由市疾控统一培训6名质控人员,各负责1个乡镇/社区的调查前培训、现场督导及问卷逻辑错漏项的全面审核,调查问卷按统一标准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再由专人对录入信息进行复核。高血压诊断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为标准。
1.2.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DA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SPSS19.0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卡方、趋势卡方、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itic。
2 结果
2.1 本次调查共2400人,其中男性915人,占38.1%,女性1485人,占61.9%;18-岁组834人,占34.8%,45-岁组1011人,占42.1%,60-岁组555人,占23.15%。
表1-清镇市调查人群年龄、性别分布
2.2 高血压患病率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血压测量标准方法及判断标准,本次调查高血压的判断标准为:一是既往诊断为高血压;二是现场测量血压,前两次血压差≥6mmHg的取第三次血压值,血压差≤6mmHg的则取第二次血压值,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判断为高血压。
本次调查中,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600人,患病率为25%。被调查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高于女性(X2=5.540,P=0.019),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高,人群中的患病率明显逐渐增高(X2趋势=218.414,P=0.00),且不同性别与年龄也呈线性趋势关系。
表3 清镇市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
2.3高血压高危人群
高血压高危人群指除高血压患者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①130mmHg≤收缩压≤139mmHg或85mmHg≤舒张压≤89mmHg;②超重或肥胖;③腰围值:男性≥90cm,女性≥85cm;④有高血压家族史;⑤过量饮酒(男性饮酒者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41g,女性饮酒者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21g);⑥高盐饮食(日均食盐摄入量>6g)
在有效样本2347中发现高血压高危人群1695人,占总人群72.2%。年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X2趋势=192.551,P=0.000);城乡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X2=23.838,P=0.000)。
表4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5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对排除既往高血压患者、既往糖尿病患者、既往脑卒中患者和既往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与高血压相关的有4个因素: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28(肥胖)。
表6高血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将有意义的4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中心性肥胖、吸烟、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193倍;吸烟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1.726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513倍;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37倍。
表7 高血压多因素Logiistic回归分析
3结论
3.1全市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西部地区和贵州农村地区
以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据结构为标准,我市标化高血压患病率为19.6%,男性患病率为21.8%,女性患病率为17.4%,无论性别、地区,我市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和全省平均水平。
表8 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的比较
3.2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高于女性(X2=5.540,P=0.019),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3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35岁以下人群的13.104倍。
3.3高血压高危人群高于全省水平
全市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比例为72.7%,高于全省65.6%。女性高于男性,乡镇高于城区,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并主要集中在18-35岁人群。
3.4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
高血压危险因素依次为:中心性肥胖、吸烟、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中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193倍;吸烟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1.726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513倍;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37倍。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贵州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研究》
论文作者:朱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高血压论文; 人群论文; 患病率论文; 清镇市论文; 因素论文; 肥胖论文; 高于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