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会林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会林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中心中学 271100 

为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努力用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孩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我们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下面运用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仅能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而且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要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把信息技术转变为学习工具,和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把它运用到学习之中。转变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使之真正地应用于教学中。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整合的基本手段。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使用钢笔那样自然。

2.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任务,把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3.个别化学习和集体化学习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平台,个别化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同时,在现代化的学习中,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要求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协作完成任务,互联网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注重课程的学科特点,并基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整合。例如:数学是一门有关数量关系及其图形的学科。在整合时,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加深对数量、图形、函数及其相关定理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2.作为学科教师,应该强化学科教学,淡化电脑教学,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把信息技术课上成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信息技术为要上的课作准备;另一类是利用信息技术上好学科课,完成教学任务。

为上课作准备。课前可作好充分地准备,把要写的板书和要做的练习题做成演示文稿,安排学生一起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它把真实世界带进了课堂。让学生能经常与真实世界接触,享受全方位学习,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上好学科课。利用信息技术上学科课,主要就是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通过质疑,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回答教师的质疑。另外一类就是利用已有的课件,主要是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课件中的提问自学,让学生通过电脑的辅导,加上互相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最后回到电脑上完成由浅到深不同层次的练习。

3.积极开展创客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提高科技素养,特意打造创客学堂,对学生们开展系统的专业的创客素质培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定期开展创客学习活动,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开展分组竞技对抗比赛,对部分优秀学生组队,进行选拔比赛。为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活动,观看有关技术展示视频,上网查询相关的知识,集体学习科普读物,并进行广泛研讨,形成共识。积极开展活动,取得好成绩。

总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如何做到有机整合,需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论文作者:王会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会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