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区大华医院检验科 上海 200237)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其中51例最终确诊为AMI,记为观察组,另外55例患者排除AMI,记为对照组;分别在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2~6h、12~24h)对其三项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胸痛发作后的2~6h、12~24h观察组的三项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K-MB和cTnI于胸痛发作后的12~24h间达到最高;而Myo则于胸痛发作后的2~6h间即可检出升高,各组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yo胸痛发作后2~6h即可检出。胸痛发作后12~24h,则CK-MB和cTnI检测综合效果最佳。结论:通过对临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00-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59例,女47例,患者的年龄在43岁到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6±3.3)岁。
1.2 方法
在患者胸痛发作后的2~6h、12~24h对其血清中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 肌红蛋白(Myo)进行定量测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测定方法是:在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采集患者的静脉血3~4ml,经肝素抗凝后,在3500r/min的离心速度下离心15min,获取上层血浆,用美国罗氏cobas e 601免疫发光分析仪进行测定,试剂均采用原装配套的试剂,操作严格按照SOP流程,要求血液标本需急诊方式立即送检,并于送检的1.5h内完成检测。其中,三项标志物的阳性检测标准为:CK-MB>3.61ng/L、cTnI≥0.014ng/L、Myo>58ng/L。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检测时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在胸痛发作后2~6h、12~24h的观察组、对照组的CK-MB检测结果分别为(3.1±1.5)ng/L、(10.5±4.9)ng/L、(1.1±0.8)ng/L、(1.5±0.9)ng/L;cTnI的检测结果分别为(0.016±0.009)ng/L、(2.25±1.41)ng/L、(0.008±0.006)ng/L、(0.01±0.005)ng/L;Myo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57.9±164.0)ng/L、(463.7±213.7)ng/L、(31.5±12.7)ng/L、(29.4±9.5)μg/L;所有观察组的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变化,CK-MB和cTnI不断升高,并于胸痛发作后的12~24h间达到最高;而Myo则于胸痛发作后的2~6h即可开始升高。有胸痛发作后12~24h组高于发作后2~6h组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的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管中血流中断并引起局部心肌组织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危重疾病[1]。CK-MB是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外浆层的一种酶,当心肌细胞受到严重损伤的情况下,可大量释放并不断升高,其升高幅度可以对梗死面积进行充分反映[2]。而cTnI是只存在于心肌中肌钙蛋白复合体中亚单位之一,在心肌细胞受损后,其可经细胞膜向血液中释放,释放量越多,则肌损伤程度越严重,其也一直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在早期诊断中是十分理想的诊断指标[3]。Myo是一种小分子蛋白,是心肌损伤发生后最早可以检测到的心肌标志物,胸痛发作后2~6h即可检出升高,在胸痛发作后的12h即可达到峰值,由于其不仅存在心肌中,特异性略差,但Myo阴性的患者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存在进行排除认定[4]。本文比较了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三项心肌标志物CK-MB、cTnI、Myo的测定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胸痛发作的24h内,三项指标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K-MB、cTnI于胸痛发作后的12~24h内达到最高值;而Myo则于胸痛发作后的2~6h内即可检出升高,是最早出现异常的心肌标志物。总的来说,在胸痛发作后的12~24h,三项指标的综合诊断效果最好。杨忠路等[5]的研究对胸痛发作5d内不同时间各心肌标志物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与本文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对临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率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英,李世葵,覃海燕.心肌标志物联合定量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41-743.
[2]冯秀文.联合检测超敏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70-671.
[3]文朝.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13-2015.
[4]黄祥丽.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5):654-658.
[5]杨忠路,王辉山,刘涛,等.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的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086-2088.
论文作者:赵津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心肌论文; 胸痛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标志物论文; 患者论文; 三项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