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掣肘及建议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郑国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 地方普通本科国贸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过度强调专业实践技能、硬件建设与引进成功模式,而较大程度上忽视了专业理论基础、制度建设与自身特殊条件;在改革转型中,因各种“瓶颈”制约,发展任务艰巨。新时期,统筹合理规划,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立足地方优势,重视专业制度与内涵建设,强化质量监管,培养合格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改革路径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地方新升本学院数量逐年递增,改革与转型成为了新升本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必经阶段。2015 年3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5 年10 月21 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自此,转型成为了高等教育界的热潮。目前,国内普通本科高校开设国贸专业已超过700 所以上,深化改革与转型,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脱颖而出的关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简称为“学院”)国贸专业于2007 年首次招收专科层次学生,2013 年招收本科层次学生,2016 年招收本科层次外国留学生,2018 年入选自治区特色专业。十余年来,国贸专业办学初具规模,总体发展良好,累计为社会培养本专科层次毕业生达830 人以上;目前,在校学生约为450 人,其中,外国留学生120 人,主要来自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培养富有成效,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自2013 年学院国贸专业升本以来,积极推进应用型改革与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改革任务艰巨,仍需继续努力。新时期,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关系,统筹合理谋划,注重顶层设计,重视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估,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管,增进专业内涵建设,培育特色,塑造品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强调实践技能,忽视专业基础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常认为重点院校培养人才定位为“学术型”和“理论型”,为了实现错位发展,故多选择以“强实践”和“应用型”作为突破口,有其合理性与可行性,然后“大刀阔斧”削减专业理论性基础课程,认为“理论够用即可”,大幅增设实践操作课程,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片面硬性规定实践课程数目、学分、课时及比例,常出现把理论课程中学分与课时人为性地抽出变为实践课程,甚至将该实践部分变为课后学生自学或社会调查,如《国际贸易学》本身属于国贸专业核心理论基础课程,为达到实践学分比例,人为性地抽出部分课时和学分作为实践环节,并安排学生课后收集相关国际贸易资料或数据等。诚然,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和实践环节一定程度上认知和了解当前部分国贸发展信息,但因课程总课时的分解,导致理论部分学习压缩,质量与效果下降,最终导致学生理论根基薄弱,对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规律与趋势把握不足,分析肤浅。理论与实践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是难以实现专业技能升华和融会贯通的。
(二)过度强调硬件建设,忽视制度建设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往往乐于大量采购专业实操软件,甚至从多家软件公司采购同类或相近专业软件,重复采购较多,资源浪费突出,随着软件公司技术更新升级,又不断地采购最新版软件;同时,“大兴”专业实训室建设,甚至超过部分重点院校专业实训室,还把部分可以综合使用实训室进行人为性分设,满足专业实训室的数量及金额指标,另一方面专业实训室注重建设,忽视使用,软件使用效率低,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有限,资源匮乏与浪费现象同存,专业实训硬件甚至超过传统重点院校。囿于集中精力硬件建设,而忽视了专业制度建设,对专业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市场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管理等认知模糊不清、缺乏稳定性。
本工程采用SATWE程序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时选用了3条加速度时程曲线,分别为THITG045(天然波,特征周期为0.45)和TH4TG045(天然波,特征周期为0.45)2组实际地震记录以及1组RHITG045(人工波)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地震加速度最大值a=50cm/s2,地震波持续时间均大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时间间隔为0.02s,满足规范要求。
(三)过度强调引进模式,忽视自身条件
首先,国贸专业开设时间较晚,自身办学经验不足,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尤其对未来发展思路认识不清,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专业制度建设进展总体缓慢,尚不健全完善,各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动幅度较大,缺乏连贯性与稳定性,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科学论证;其次,专业师资综合实力孱弱,目前,国贸专业只有10 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与博士学位教师占比偏低,教师学源与专业结构尚不合理,尤其“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极大制约专业实践课程有效开展,囿于崇左市地理位置及地方社会经济条件,近年来,从外部引进专业教师持续乏力,效果不佳,流失严重;另外,国贸专业教师还承担物流管理、营销和商务英语等专业相关课程,导致国贸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任务过度繁重,对专业发展及自身提升缺乏进一步思考;第三,专业管理效率低下,教研团队建设滞缓,疏于人才培养质量监管,目前尚无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等,教研室主任地位及待遇长期偏低,动力不足,在学生管理方面,较多偏重生活管理,对专业学习重视不足,尤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引导薄弱,忽视学生专业学习质量监管,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较差,以完成课程任务达到毕业学分要求思想仍较为广泛存在。
护士因素: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护士宣教中常发生语言简单、生硬等情况,同时护士对麻醉疼痛专业知识掌握较少,未掌握沟通技巧,思想上不重视,以上都会影响宣教效果。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健康宣教依从性差、只重视病情发展同样是疼痛宣教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护士疼痛宣教水平的高低和疼痛认知态度直接影响患者接受镇痛治疗的态度。因此加强护士沟通能力及宣教技巧,提高护士对疼痛的认知态度是很有必要的。
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掣肘
(一)外部资源有限
校外、企业的相关专家、优秀毕业生经验丰富,邀请他们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他们普遍不在校内,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利用微博、微信、QQ平台、在线直播平台,后期开发专家指导互动式规划指导平台、大学生生涯规划管理平台等,都可以实现科学有效的追踪和管理。
首先,校内缺乏政策倾斜与扶持,非财经类升本院校建设初期,国贸专业获取学校扶持政策与经费支持十分困难,导致专业发展滞缓,转型改革只能“随波逐流”,直至2015 年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需要,发展才略有起色;其次,校外资源利用低微,国贸专业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服务崇左市发展战略较少,在自身资源匮乏情况下,获得外部资源不足,进一步制约专业纵深发展,崇左市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桥头堡”、是全国“边贸第一城”和广西区外贸“领头羊”等,本地外贸类企事业单位数量多、层次高,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为第5 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拥有国家一类口岸5 个,二类口岸2 个,边民互市点13 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巨大的发展前景是一般地方普通高校国贸专业难以具备和无法比拟的,但长期以来国贸专业却参与不足、对接不畅、合作不深、成效偏低。
(二)自身基础薄弱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因缺乏经验,常常“取经”兄弟院校,引进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常忽视自身历史与客观条件,陷入“邯郸学步”窘境,加之多渠道、多层次地向外“取经”,囿于缺乏鉴别、创新和吸收能力,反而导致发展思路混乱、无法适从,甚至陷入“越引进越迷惘,越迷惘越引进”恶性循环。国内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转型成功案例数不胜数,成功经验与模式值得学习借鉴,但更需要注重自身条件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成功经验是具体环境下的产物,离开原有环境不一定成功,借“拿来主义”以求“一劳永逸”注定是徒劳的。
四、建议
(一)统筹合理规划,谋划顶层设计
新时期,国贸专业发展潜力巨大,改革是唯一出路。学院亟需从战略高度看待国贸专业发展前景及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专业的转型与改革工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合理规划专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专业办学定位与层次,理清改革转型发展思路,明晰实施路线,建立相关配套措施与保障体系,持续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泛争取和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有序推进转型工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改革转型方案。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率
立足自身情况与优势,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重视创新与吸收,建立健全专业管理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定位,科学论证与设置课程,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实现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加大专业师资引进力度,提高待遇,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正确处理“引”、“培”关系,实现教师内部和谐。柔性引进地方外贸业界人士担任专业实践导师,补齐短板,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实力。重视和拓展教研室功能及作用,提升管理效率,组建教研团队,给予政策与资金扶持,以项目驱动方式推动专业转型与改革,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提高主动性和内生动力,推动教师与专业协同发展。
(三)立足地方优势,增进内涵建设
充分立足崇左市区位与资源优势,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意识,实施“本土化”战略,只有真正落地,才能生根,才会硕果累累,主动出击,将国贸专业发展与地方战略规划紧密对接,深入融合,协同发展;增进专业内涵建设,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塑造专业特色,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办学、协同育人合作关系,将地方资源优势转换为专业发展核心优势。正确处理“量”与“质”的关系,完善考核体系与标准,从严治学、治教、治管,注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认可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世竹.浅析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4):284+286.
[2]俞萍萍,赵永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经贸实践 ,2018(18):343-345.
[3]吴肖林.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南方论刊 ,2017(12):98-100.
[4]时浩淞.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6(21):414.
[5]安乾.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0):72-74.
中图分类号: F287.5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06-0406-02
作者简介: 郑国富(1981-),男,瑶族,广西恭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基金项目: 广西区教育厅2016 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JGZ168);广西区教育厅2017 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 类项目):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17JGA326);广西区教育厅2016 年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服务旅游与商贸产业专业群教改项目”(重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LYYSMJG2016ZD002)。
标签: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论文; 国贸专业论文; 应用型人才论文; 改革路径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