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 210019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主要指以苏州、杭州、无锡、扬州、南京、上海、长熟等城市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本文主要以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苏州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构成要素在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古典园林——沁园中的运用,并提出一些改进与看法。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要素运用
前 言
江南古典园林主要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苏、杭一带的私家园林,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交错,文化悠远、物产丰富。聚居在此的人们很早就用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劳动创造了玲珑雅致、风格独特的园林,江南古典园林最早大约始于南北朝,发展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它强调在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写照,饱含着造园者对于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是从发现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掌握构成山水美的组合规律中创造出来的。自由灵活的布局,多样变化的分隔与组合,以小见大的空间手法,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对景和借景使得江南古典园林具有很高的景观设计艺术价值。随着信息的交流,文化的不断融合,当代社会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可谓层出不穷,江南古典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何将其继承和发扬,创造和传统园林既有渊源关系,又具有创新突破的园林风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与要素
江南古典园林属于“文人写意山水派山水园”,多筑于城市,与私家宅第相连,占地少,或一两亩,或数十亩。其造园具有以下显著特征:巧妙组织景区及游览线,在有限的空间求得变化,通常以粉墙、花窗、山石、长廊分割园景空间,从而隔而不断,小中见大,蕴意无穷。讲究建筑的玲珑奇巧和细部处理,室内普遍陈设各种字画,工艺品及精美家具,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文字渲染园林的诗情画意,深化人们对于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烘托江南园林特有的平淡,深远之气,每一园林均有明确的主题意境。
江南古典园林造园四要素特点鲜明,其一,堆山叠石,江南假山可分为仿真型、写意型、透漏型、实用型、盆景型几大类。堆山叠石的石料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上等湖石堆砌出的假山讲究“透、漏、瘦、皱”。其二,理水,江南古典园林理水讲究来龙与去脉,有集中与分散两种处理方法。其三,建筑,江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隐于山水浓荫之中,百强黛瓦,拱桥曲廊、树木幽池,气象万千,主要类别有亭、台、楼、阁、廊桥、馆、榭等。其四,植物,江南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注重两点,一是植物的物性特征,包括色、香、形,以及自然声息和光线作用对于花草树木产生的艺术效果。二是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菊花,象征着简朴淡薄的生活之道,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高洁品质。
二、江南古典园林在沁园中的应用
(一)沁园概况
沁园位于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行政区东北角,占地面积小,在设计中采用借鉴了江南古典园林构思,是集小桥流水、水榭、假山为一体的微型古典小园林,该园始建于南京烟厂新厂建厂之初,取名为沁园有芳香沁人心脾之意,园林设计者希望通过以小中见大的手法在有限的厂区空间内营造曲径通幽的环境,步移景异的景致变化。
(二)沁园整体布局空间分析
沁园作为仿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的微型园林,主要分为入口灵璧石、通幽小径、长廊、假山、漏窗女儿墙、亭、阁、水榭等。在布局上,以水榭为中心向外扩散,面对水榭设置山池、花木对景,以水系为纽带链接园林小品,以粉墙黛瓦为分隔,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小景区,通过通幽小径与连廊联系起来,使得不大的空间经过有序组合形成可观、可游的整体。园内小品有较为严谨的次序,设计遵循抒发情感、借景写意,突出“沁”字核心。在布局造景中严格把握空间,多处运用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等方法,达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丰富景观效果。
苏州园林是一首诗,也是一支歌,合起来是一首音乐诗,他有自己独特流畅的节奏和韵律。音乐中的节奏和韵律,是通过变换音乐元素的强弱、高低、缓急、间歇、停顿所形成的,从而反映出特定的思想感情。沁园设计通过主体和平面的构图,在运用点、线、面构建建筑物布局方面有一定的韵律效果,但在各部分的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空间序列的变化方面相对欠缺,这与园林小品配置、植物造景相对匮乏有一定关系。举例来说,进入沁园浏览先是有一块大型灵璧石阻挡,给人以收敛视觉和尺度感,这就像一首乐曲的引子,然后绕过灵石,视觉豁然开朗,整体水榭建筑映入眼帘,不免使人心旷神怡,诗性勃发,这就像乐曲进入了主题,之后游人抬头眺望远方景致,偶然发现一座五角亭赫然屹立在叠石假山上峰,在春日里,一株红梅傲然筑立于庭前,虚掩庭前,光影婆娑,此景致可谓全园点睛之笔,这就像一首乐曲依然进入高潮,使人心情澎湃,高亢激昂,最后顺着园内小径开始曲径探幽,乐曲落幕。
(三)沁园局部造园要素分析
1、叠石理水处理分析
苏州地区河港纵横,湖泊星罗,用水独厚,因此凿齿引水一直是其造园一大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园林用水可以分为集中、分散两种形式,尽管每一园林的池貌都不尽相似,但一般遵循“小园宜聚”、“大园宜散”的构成法则。集中而静的水面能够使人感到开朗平静,沁园两个小水系均采用了集中用水之法,以水榭和假山为轴,沿水池驳岸造景,形成向心、内聚格局。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理水常常和叠石相结合,正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言:“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水无石则岸无形,亦无态,沁园两个水系较浅,周边大部分用人工石堆砌而成,缺乏一定的纹理、层次,靠近水榭的水系较为开阔,但驳岸周围用水泥围城规整的驳岸,再用不锈钢栏杆圈围水池一周,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实为驳岸之败笔。沁园中的假山集中分布在水系周围,假山石洞内置人工瀑布,采用水泵循环供水,假山周围水系为蓄水池,通过蓄水溢出,形成多姿多彩的瀑布景观,每当瀑布开启,水滴顺着假山山洞留下,溅起水花,增添了沁园水系的灵动感。
2、植物配置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运用自然界的乔木、灌木、花草及地被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动画面。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讲究与传统文化相呼应,追求“意境”。植物配置的特点就是“比德比兴”,赋予花草树木某个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等吉祥祝愿之意。沁园在植物配置方面,没有选择过多芳香类植物,似乎与“沁”字有点违背,主要树种为海棠,玉兰、红枫为辅,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国艳”之誉,但大部分海棠是无香的,其实是让人们领会另一层寓意,“淡然清雅”也能沁人心脾,面对越来越浮躁的世界,海棠的淡然洒脱俨然是一种品格、个性的象征。在其他植物方面,沁园主要选择龟甲冬青、五针松、竹类等,芭蕉等,品种不多,但配置比较得当。
3、细部元素分析
细部元素在造园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细部处理往往体现了造园水平的高低,沁园的细部元素主要体现在洞门、漏窗、铺地上。沁园的洞门为圆形,江南古典园林中较常见的,圆形洞门上方刻有“沁园”二字。漏窗,又称花窗,是洞窗内刻有镂空图案的窗,沁园整体由低矮的女儿墙围之而成,上有扇形漏窗,并未刻制花饰图案,利用植物借景呼应,形成一幅幅既连接又富有变化的画面,显得清雅别致。铺地在沁园运用较为粗糙,多为鹅卵石小径,缺乏细部雕琢。
(四)沁园改进建议
1、注重堆山叠石的精致感与多样化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偏爱选择湖石作为叠石材料,而选择湖石的标准是“透、漏、瘦、皱”,沁园叠石材料种类大多为仿太湖石,小庭院置石手法大多采用散置,石块远观尚可,近观便可发现块小形拙,系现代工匠衰退和粗制滥造,不能给人以美感,建议在营造石景时配置一些地被植物材料,软化氛围,降低粗糙感。在庭院建筑物直角转折处,多增加一些抱角和镶隅,做到过渡自然,与周边环境协调。在小空间内采取补景,利用粉壁置石的形式,达到园治所云效果:“峭壁山者,靠为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绘也。理者相石所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境游也。
2、理水增加深远感,拆除不协调驳岸
大凡江南园林之水,水面大则分,小则聚,但园小水聚,并不等于死水一潭。常言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沁园如若改造水系,可在水口处设置水门,结合现有曲桥,将水系划分成多个层次,从而增加景深的幽远感。此外,水泥叠石驳岸应拆除,上方栏杆也一并拆去,利用水系的形态,采用水平层次的假山驳岸,叠砌时适当留一些物种植穴,种植一些临水植物,这样既避免了人工叠石的粗糙感,又加强了水陆呼应,当水系从灌木丛中出现,进一步增强了水面的幽深感。
3、注重细部造景的关注度
沁园园路铺地过于单一,可以增加用碎石、卵石、瓦条、碎瓷等为材料,组成各种精美图案的彩色铺地,即江南园林常用的“花街铺地”的体量,这种铺地不仅排水性能好,而且能防滑,光线也很柔和,非常适合私家小庭院。还可以适量增加园林小品数量,起到点缀作用,丰富园林景致。
4、巧用植物增加园林诗画情趣
沁园中各类植物较为丰富,春有海棠、梅花、玉兰,夏有紫薇、芭蕉,秋有红枫、丹桂,冬有苍松、腊梅,对于利用植物的季相变换运用也较为得当。如若改造,可以适当增加栽植竹类数量,竹,“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来有清声,雨来有清韵,露凝有清光,雪停有清趣。”竹子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适量种植,可增添沁园的诗画情趣,意境蕴涵,其种类繁多建议在园内林荫下混植,营造“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的古典园林景致。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卷烟厂古典园林——沁园中的运用,表现手法在无论是空间设计运用,还是景物搭配结合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沁园”的建议在意境的创造,空间的布局和要素的构成作深思,希望在艺术传统符号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点缀,让传统艺术符号得到更大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杨文珍、祝善忠.中国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5
[2]邵忠.苏州古典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
[3]刘晓蕙.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
[4]毛培琳、朱志红.中国园林假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论文作者:张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园林论文; 江南论文; 沁园论文; 古典论文; 叠石论文; 假山论文; 植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