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首峰中学 柯志坤
摘 要: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该门学科中包含了人文方面与自然方面的特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是新型的一种教学手段,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功效性、利于应用等特点。在教学高中地理学科时融入微课模式,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微课,希望能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效果;高中地理
在教学高中地理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时代对其的需求。因此,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微课教学所具备的特点有功效性高、应用便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的应用微课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假设理论与实际情况之间差异性较大,且教师能力与学生情况也会不断变化,故而在应用微课模式时不可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总结,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
一、微课程概念
要想合理、科学的应用微课程,应先对微课程有所了解,再了解微课程概念及微课程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微课程所具备的特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特点与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实际上,微课程是将网络当作是一个平台,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性。目前,我国在应用微课教学时,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第一种是翻转课堂,这种模式让学生拥有较大自主性,在上课之前学生需要对即将所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学生应当找到预学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除此之外,还应当找出自己无法进行解决的问题,如此这样才能够在课堂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度。第二种是分层教育,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且对于不同学生的要求等也应当不同。第三种是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这种模式较为重要,高效的课后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温习教学内容,从而构建出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如此这样便学生不会出现由于没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习题,通过训练习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构建出一个自我知识体系。通过在微课教学中应用这三种模式,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
二、注重突出教学重点内容
在教学高中地理过程中应用微课程时,应当注重突出教学内容。由于高中地理中所存在的教学内容较多,相对来讲教学知识点较为复杂,且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如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学习,容易出现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重点教学内容有意识的进行细化,注重突出重点内容,有效的整合实际问题、突出问题与细节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环流相关内容时,可将这部分内容当作是重点教学内容,并制作出与大气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讲解内容时,通过黑板或者是地图册上的示意图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应主动进行提问,以此来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情况,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教导学生使用片段式学习方法。片段式学习指的是当学生时间较为空闲时,可以观看一些内容精确、时间较短的小视频,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生有任何问题出现时,可以小组进行讨论,以此来解决问题。
三、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在教学高中地理过程中,注重细节教学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则是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如此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教好的掌握复杂的教学内容[2]。在教学时,教师应仔细梳理课本中关键内容或重点内容,并制作出相应的视频及课件,传到网上让学生自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视频时,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即在对视频进行拍摄及剪辑等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画面稳定性、拍摄速度均匀、取景准确、画质清晰等,规范视频操作目的是为了确保微课设计质量,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较高的教学体验。学生在对自我知识体系进行构建过程中,应当参考教师对其的意见,或是将教师所给意见作为基础,在构建自我知识体系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在记忆零碎知识点时,是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精力和时间去记忆的,但是通过构建出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可以整合零碎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够花费较少精力和时间来记忆更多内容。
四、做好相应监督工作
虽然教师在应用微课模式布置课后作业时,能够有较多的选择,且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一些关键教学内容。然而,由于课堂时间较短,教师的教学时间并不充裕,这时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录制下来,制作成短视频并传到网上,让学生在课后观看短视频进行学习。这个时候需要教师与家长沟通,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布置的作业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在学生学习时进行监督。除此之外,在监督过程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家长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调整教学模式,才能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3]。
结束语:
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所涉及的实践领域也越来越深,在对微课中所存在的教育价值进行挖掘的同时,将其应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加强,很大程度生促进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模式,通过利用其形式灵活、内容单一、应用便捷的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辅助学生完成课前内容预习以及课后内容复习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香珍.“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7(23):183.
[2]夏陶缘.探讨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才智, 2017(15).
[3]孙宝婧.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7(86):149-149.
论文作者:柯志坤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内容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程论文; 课后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