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和市政工程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论文_周中亚

 河南乾邦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 456550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道路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工期问题,质量问题,城市道路建设维护与道路交通之间的协调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新型环保材料、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等新理念的提出,市政工程的造价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作为城市道路最重要载体的路基工程长期以来却没有大的结构优化和工艺变革。众所周知,路基的建设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它既是道路的主体,也是路面的载体和基础,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房建和市政工程;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

1导言

城市巨大的交通压力,使得路基工程施工工期一再压缩,严重违背了科学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企业有意无意地在路基工程中偷工减料,加上路基最终深埋地下成为隐蔽工程,无法从外观上发现问题。当前绝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依然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施工时间长,既难以确保工程质量,还造成施工扬尘及噪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环境。鉴于传统道路基层结构所存在的缺陷,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预制装配式基层结构。

2技术背景

在JTG/TF30—20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中提出了快修工程概念,4d铺筑,3d养生即为快修工程计划工期指标。快修工程在繁华城市及交通保有量大的城市显得越来越重要,缩短工期越来越成为政府及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推广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采用模数化、工厂化、机械化、绿色化的施工”,并引入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概念,既要考虑造价的节约,又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期、环保、建筑垃圾处理等综合因素。

3技术特点

传统的道路基层结构通常采用二灰碎石结构,是通过无机结合料、石灰、粉煤灰和级配碎石加一定的水经过拌和、碾压、养生而产生强度的一种半刚性结构。施工过程中影响二灰碎石基层强度的因素主要有:1)原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现今市场上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保证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2)养生是影响二灰碎石基层强度的重要因素,适当的条件(水分、温度和时间)对二灰碎石基层强度增长十分重要,即使具有较优的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但没有适当的养生条件,也不会产生满意的使用效果。3)二灰碎石基层结构的特点是初期强度低,其后强度缓慢增长,其强度需要经过一个逐渐增长的过程。养生期根据有无车辆荷载影响可分为前期与后期2个阶段。在前期养生阶段,二灰碎石基层从摊铺开始到沥青面层摊铺碾压完成,再到开放交通结束有28d龄期养生要求,以后则处于漫长的有车辆动荷载干扰的后期养生阶段。而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往往由于交通压力、工期要求,二灰碎石摊铺后就急于开放交通,很少能保证28d龄期养生。过早的开放交通,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基层结构中的碎石与石灰粉煤灰之间的黏结性降低,甚至产生许多微小缝隙,最终导致结构板整体性差,取芯成型率低的结果。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城市道路难以保证正常的设计使用寿命。装配式基层结构是将基层施工方法由厂拌二灰碎石、施工现场摊铺、碾压以及后期养生的所有步骤,移至混凝土预制厂,在预制厂将基层预制砌块按照统一配合比、统一模具、统一预制、统一养生等一系列工厂化生产,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预制装配式基层结构转移了养生场地,避免了现场的摊铺作业,有效地对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法、养生等多方面进行统一控制,进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缩短了道路建设的整体工期。装配式基层结构是通过嵌挤方式装配基块、混凝土封边,基块之间缝隙内灌注砂浆构成的路面基层结构(见图1)。该结构采用应力分散化和材料自适应技术预防反射裂缝,采用三维度嵌挤稳定的类板体结构保证基层强度与稳定性;具备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基层复合结构的优点,实现了刚柔并济、黑白兼顾、快速施工的设计目标;满足了城市道路及公路的维护施工,适用于-10℃以上环境道路的施工作业。在施工工艺方面,针对装配式基层结构的特点,单块基块顶面尺寸为1m×1m,可以按道路面积计算基块需求量,并按照道路宽度取单数布置横断面基块。单位面积内按所需铺设的基块数量码垛进场,使用机械配合专用夹具进行铺设,按立缘石底高程控制封边混凝土顶面高程,基块铺设间隙灌注灌缝砂浆,砂浆养生2d后即可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截至2016年底,装配式基层结构已在长春市20余条城市道路中应用,通过定期回访数据分析,道路弯沉值均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装配式基层结构道路的弯沉值曲线变化相对比较稳定,而使用二灰碎石基层结构道路的弯沉值曲线变化较大,且非常不稳定。因此可以说,装配式基层结构较二灰碎石基层结构整体性更好,结构强度更高,更能适应城市道路发展的需要。

图 1 装配式基层结构

4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已经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将装配式结构应用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实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产业化,有利于解决道路交通建设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1]本刊讯.成都市规范装配式建设管理[J].中国住宅设施,2016,(Z3):17-18.

[2]侯初初.房建和市政工程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N].成都日报,2016-06-02(004).

[3]李俊雄,孙广滨.新型装配式围挡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5,(03):86-87+93+119.

论文作者:周中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房建和市政工程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论文_周中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