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3.85%<14.42%)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92.31%>79.81%)相对更高(P<0.05)。结论:不安全因素的有效防范,对于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74-02
心血管内科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复杂、严重,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治愈,而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期间还会受到相关并发症的干扰和影响。除了病情复杂、多变之外,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也会妨碍到患者的治疗恢复,应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1]。本研究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对策及防范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8例患者,在疾病的治疗恢复期间,分别接受预防性护理(104例)和常规护理(104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56例和48例,最高龄82岁,最低龄55岁,平均年龄(64.19±4.25)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53例和51例,最高龄80岁,最低龄52岁,平均年龄(65.04±4.1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基于常规护理,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实施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不安全因素分析:心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风险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寻找不安全因素所在,然后从病情监护、护理操作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找寻问题,而患者的情绪变化也需要得到关注。该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心内科护理中安全风险的形成原因,其不安全因素主要源于护理操作失误、病情监护疏忽、患者不配合以及环境因素,应该做出相应的改进,以达到预防安全风险的效果。
(2)人员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对其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专业技能方面,医护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各种心内科疾病的疾病特点,掌握其治疗和护理方法,并能够娴熟、精细的进行临床操作。与此同时,心内科应不定期对进行专业技术进行考核,及时发现不足。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新的理念、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保持良好的专注度。在病情监护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变化,警惕异常征象。
(3)心理护理:增进护患沟通,便于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需要提高其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成功治疗病案,利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对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影响因素、临床症状等知识进行讲解,介绍治疗方法。该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于心血管疾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减少其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和顾虑,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更加乐观、自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关心患者的感受,问询其想法,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其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增加其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
(4)环境管理:心内科患者需要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环境因素对其治疗恢复的干扰和影响。病房内需要保持安静,营造出轻松、温馨的氛围,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获得良好的休息。病房内的物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保持良好的卫生,经常更换衣物、床单和被褥。医护人员则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提高其手卫生水平,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患者床旁需设置护栏,避免患者出现坠床的情况。患者下床活动时,需要由护理人员进行陪护,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积水和杂物,避免患者在行走时摔倒。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
表1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n(%)]
3.讨论
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其难度在于疾病的复杂、多变,在长期、持续的护理干预过程中,难以面面俱到。其风险在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对于治疗产生抵触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排除不安全因素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干扰和影响,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具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所在,在医护人员管理、护患沟通以及环境管理方面做出改进。
护理操作失误、病情监护疏忽等问题的出现,极大的增加了心内科护理的安全风险,主要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关。加强人员管理,经过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提升。同时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待工作严谨、认真,避免出现失误与疏忽。增进护患沟通,开展健康宣教,有效进行心理疏导,调节患者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解决患者所困扰的问题,赢得其理解和信任,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加强环境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安全防护,预防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医院感染、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2]。
综上所述,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水平,全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为疾病的治疗恢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贯瑞雪.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1):73-74.
[2]苏杨,马莉.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2):37-38.
论文作者:华优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血管论文; 内科论文; 风险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对策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