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412300)
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肾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缬沙坦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糖和肾功能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加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片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助于生化指标和肾功能恢复正常,故临床效率显著。
关键词:加味地黄汤;缬沙坦片;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一种,糖尿病肾病与患者糖代谢紊乱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一旦发展到该病的末期,相比较其他的肾病,治疗更加艰难,所以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治疗十分重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致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甚至仅次于慢性肾炎之后,位居第二[1]。因此,为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院给予加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片进行治疗,且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男女比例15:20,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4.5±2.66)岁,病程5-19年,10例合并高血压。研究组男女比例18:17,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5±1.99)岁,病程6-19年,8例合并高血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且所以患者均符合早期分期和连续三个月多次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尿检结果,另外排除患者中孕妇哺乳期女性患者和具有肿瘤、多重并发症患者,以及存在重大器官疾病和精神病史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常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823,规格:40mg/片)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片。研究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片和加味地黄汤治疗。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养精血、补肝肾为主。本院采用自制配方:基础药方:24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9g牡丹皮、15g茯苓、10g黄连、50g黄芪、20g葛根、15g知母、30g薏苡仁、10g大黄、15g川芎、30g鸡血藤、5g制水蛭。加减药方:阴阳皆比较虚弱的患者,加入20g枸杞子和20g淫羊藿;气阴皆比较虚弱的患者,加入30g太子参和10g西洋参;血瘀脉络的患者,加入50g丹参、15g红花;四肢麻木的患者,加入20g三七和20g木瓜;阴虚燥热的患者,加入30g赤芍、20g地骨皮;另外如果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不降低的患者,加入15g芦根、20g白茅根[2-3]。以上这些药方均水煎,早晚各一次,400ml/次。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尿蛋白白排泄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尿蛋白白排泄率有所下降;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改善且加重,尿蛋白白排泄率无改变。
生化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对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G)、血肌酐(S c r)、甘油三酯(TG)以及总胆固醇(TC)进行对比[4]。
1.4统计学法
以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n(%)表示临床治疗效果,卡方检验。用(x±s)表示生化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t检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效率97.14%明显比常规组65.71%高,对比差异P<0.05,见表1。
2.2生化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对比
研究组的生化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故当下的糖尿病肾病发病因素比较多,比如:遗传因素、肾脏血液流动力学因素、高血糖代谢因素等等,所以在临床表现中多作为一种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而存在。同时因为糖尿病肾病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主要是因长时间的内热阴伤,而造成患者腑脏内部损伤、气阴皆虚及瘀血内组的症状[5]。因此,本院为及时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情况,采用加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片治疗,且治疗效果显著。
表1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高,且研究组的生化指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比常规组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原因分析:(1)因为加味地黄汤中的各项药材,对患者的血糖调节、活血化瘀、利尿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比如:对患者的血糖调节,黄芪作用显著,能将患者的血小板黏附力降低,控制血栓形成;对患者的气阴调节、化瘀,牡丹皮作用显著;对患者的血脂控制,山萸肉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因此,加味地黄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各项指标。(2)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中的一种,缬沙坦片对患者血管收缩和醛固醇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患者的血压降低。因此,通过西药缬沙坦片对血糖的稳定性特点,结合中药加味地黄汤内部的调节,促使患者可以将痼疾剔除,转变内部各项系统运行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缬沙坦片联合加味地黄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调节血糖,还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松耀,刘泽平.加味地黄汤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探讨[J].光明中医,2016,31(24):3610-3611.
[2]宋亚玲.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8):890-891.
[3]胡俊华,杨朔,王亚娟,等.加味地黄汤联合缬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7):545-547.
[4]吴晓艳,沈清,孙燕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2):2408-2410.
[5]温玉霞.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3):247-249.
论文作者:徐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加味论文; 患者论文; 黄汤论文; 白蛋白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常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