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表现形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态论文,内容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体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体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属于社会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自从教育形成独立的体系之后,体育和美育始终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出现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体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健壮体魄,美育主要是培育人的审美风貌,在体育中有许多审美教育的因素,在培养人才方面可发挥巨大的威力。然而,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因而对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拟就对体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研究,以图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2 审美教育的内涵和功能
要研究体育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必须对审美教育的内涵有个初步的了解。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使人们通过对美、尤其是艺术美的感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就审美教育的性质来说,它是一种以培养人们美好的心灵为主的情感教育。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中曾经给美育下了一个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书》上册,742页,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原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经指出:“美育这个概念有发展美的领会力和感受力的意思,就是指领会自然界、社会和艺术中优美事物的能力。美育也需要发展审美的批判力,就是说,能够批判优美的事,能够辨别、正确的评定。最后,美育也必须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即善于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马列主义教育论文选择》第7卷)。
美离不开形象,没有形象这一基本特征,美就无所附丽。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美育又可以称之为美的形象教育。有人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这种对审美教育内涵的认识显然是过于狭窄和片面的。因为,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一般领域或特殊领域的艺术鉴赏、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而更主要的是要借助于人类精神生活的特殊范畴——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兴趣和稳定的审美情操。因此,审美教育要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来实现。而艺术美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如果说,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或者说,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那当然是正确的。
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在教育人方面的作用。在我国,早在周代的学校里,作为审美教育主要内容的音乐就被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据古籍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以道,乃教之以六艺”(《周礼·地官司徒·保氏》)。周代的“六艺”,包括了体育和美育在内的“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包含丰富美育因素的诗教和乐教,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观点,并对《诗论》的作用做了精辟的分析。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孔子对美育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充分肯定了美育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蔡元培也对美育的功能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养情感,使人的心灵日趋高尚纯洁;去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平等;发展个性,使人提起创造精神;美化人生,忘却忧患,去掉生活恶习,代替不良消遣,使人的性灵寄托美的享受;丰富科学知识,充实人生,使人增添勇气活泼的进取精神。
在国外,古代雅典的教育体制规定,儿童从七岁起,就开始进入国立初等学校,分别学习阅读、写作、算术和奏乐、唱歌、诵诗。排斥文艺著名的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著作中,有多处都专门谈到美育的问题。
然而,真正从理论上提出美育的问题并加以系统的阐述的,恐怕还是十八世纪德国的美学家席勒。席勒把人分成感性和理性两个部分,认为在古希腊,人在物质和精神、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和谐统一的,是完整的人,所以人是自由的。可是,到了近代情况就不同了,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严密的分工,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机器造成各种等级,各职业之间的严格差别,使本来处于和谐状态的完整的人就分裂开来。这样,在人的身上就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要求:即“感性的冲动”和“理性的冲动”。前者要求理性的人获得感性内容而变为一种“物质存在”;后者要求感性内容获得理性的形式。席勒认为,在对立面双方的冲突中,美育正是起着调解的作用。它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因此理性、自由和心灵性就解除了它们的抽象性,和它的对立面,即本身经过理性化的自然,统一起来,获得了血肉”(黑格尔、《美学1卷“全书序论”》)。从而使得人克服人性的分裂面而回到和谐统一的自由的状态中去。当然,席勒妄图避开革命的道路,通过美的威力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但是,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的重要形式、内容和手段,却可以使受教育者通过美的熏陶,逐步摆脱庸俗的、低级的和不健康的思想情调,以高尚的情感来战胜卑下的情感,从而把人的灵魂引导到一个纯净、美好的境界。
所以,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就把美育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并要求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充分感受和正确理解,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 体育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表现形态
体育中审美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讲,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的、娴熟的、敏捷的、深思熟虑的和优美的动作,以及开朗的胸襟,坚毅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
3.1 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体现在培养人的健美身体上。也就是说,通过科学而严格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的健美发育,从而获得匀称的形体、优美的姿态;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秀丽的皮肤和健康的气色,塑造健美的形体。这种美,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的健美是体育中审美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因为任何美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没有具体的形象就不会给人以美感,体育中的美主要是通过人体这个具体形象来表现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美和丑是相对的,美是由“劳动创造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93页,125—126页。)。人是劳动的产物,人的身体也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美和创造人的身体是一致的。人的身体无论从结构或机能来看都是美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人体的自然美还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自由地表现出来。而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则可以使人体的自然美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英姿飒爽的田径运动员,勇猛刚强的足球运动员,鹰击长空的跳水运动员,鹤发童颜的老武术家,他们那种健美的形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3.2 体育中的审美教育表现在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美的教育上,即人们所说的心灵美。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各项体育运动都有它完整的规则,凡参与者都必须严格地遵守这些规则。同时,体育运动是一项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集体活动,是一种具有非常鲜明的集体感、荣誉感和竞争心的人体运动。而且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克服体力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因而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克服困难,艰苦磨炼的过程,是对人的意志、性格、信念、情操的陶冶过程。例如,参加田径运动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品质;参加球类运动可以培养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而参加体操、武术等运动则可以培养人的沉着、机智、敏捷和自控能力等品质。
同时,体育运动往往伴有强烈的竞赛性,在剧烈的比赛中运动员们表现出那种顽强拼搏、争取胜利的精神,以及在运动场上所表现的公正、诚实、谦虚、礼貌和友好等优良的道德作风,能给人以心灵美的熏陶。
体育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参加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文明活动,不论直接参与者还是观尝者,都能够得到精神的调节,它能使人身心愉悦,性情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追求高尚情趣的活动。
3.3 体育中的审美教育充满着艺术美的形式和内容。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多种艺术因素的人体运动,体育的艺术美首先表现在人体美上,运动员们那种发达的肌肉,匀称的形体,优美的线条,是人体美的典型,能给人以健美的感受。有许多体育运动项目还有十分鲜明的艺术内容。例如,艺术体操、自由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体育舞蹈、跳水等,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矫健有力的动态,各种优美协调的静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动作和谐的编排和组合,往往综合了美术中的造型艺术,音乐中的音响艺术和舞蹈中的形体艺术的精华,并通过人体运动的独特形式表现出来,能给人以优美、清晰、和谐、对称、惊险的印象,使人获得美的欣赏。
体育中的艺术美是与精湛的运动技艺紧密相连的,是各种运动动作的技能与技巧高度熟练的表现,它与表演者身体美、心灵美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形成了运动健儿的完美形象,是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4 把体育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由于体育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丰富,对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魅力,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体育家和美学家都竭力主张体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体美与德智相结合,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反复强调智、德、体、美相结合,主张养成健美的体格而不是野蛮的兽性的体格,以使受教育者达到身心既美且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们曾主张把培养完美的个性当作反对中世纪宗教统治的口号,竭力主张发展“希腊人的体格和审美风貌。”英国十六世纪著名教育家缪卡斯特,提倡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融合为一体,并把它称为“文体”。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具体地论述了通过对美的形象的观察,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体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瑞典体操的创始人林格,把体操分为教育体操、医疗体操、兵式体操和美的体操,并于1813年拟制了第一套有音乐伴奏的体操,把体育与艺术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了体育中美的教育作用。
在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就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语语·述而》),这段话的大意是,要教育学生立志求学,修养道德,恪守仁爱,进行游艺。同时,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美的行为。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来看,可以说是体育与美育,体美与德智相结合的典范。我国近代教育家王国维,在他1906年所撰写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使精神与身体都能达到“和谐之发达”的“完全之人物”;与之相应,教育也应分为“心育”和“体育”两大方面。而精神之中,又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知力、意志和情感,所以,他又把“心育”分为知育、德育、美育三项,他认为:“完全的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随后,蔡元培也陆续写了许多关于美育的文章,继承了我国古代体美结合的传统教育思想,把体育和美育都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并重,并较为完整地阐明了体育和美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说:“游戏,美育也”:“普通体操,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蔡元培选集》14页)。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逐渐应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各个领域,加上伦理学、美学的规范不断地贯注于体育之中,人们愈来愈重视体育的愉悦性和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因而使体育和美育的结合更加紧密,充分显示出体育中审美教育的感染力,对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5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5.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注意体态、仪表、精神和举止,力求做到教态美,给学生树立一个人体美的楷模。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觉、知觉的对象是教师,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求知欲和模仿性都很强,因此,教师的仪表、语言、举止、精神和教态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不论在炎热的夏天或者严寒的冬天,都能保持坚定、沉着和倜傥的精神风貌,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穿戴整齐,美观大方,富有朝气,教态自然,和蔼可亲的话,那么,教师本身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这样,必然会给学生留下威武、朝气和健美的印象,成为学生形体美和心灵美的楷模。
5.2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讲解语言美和动作示范美
教师讲解的语言力求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轻重缓急适宜,速度快慢适中,声音宏亮清晰,条理清楚,语言亲切,富有情感色彩,还可以运用手势、身态、眼神、表情来帮助表达。再加上准确、娴熟、利落、优美的示范动作,必然会引起学生由衷的钦佩和赞扬。这样,在学生的知觉和意向中就会产生连销式的心理反射过程。欣尝→羡慕→向往→实践,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层次不清,平平淡淡,拖泥带水,枯燥无味;示范动作又马马虎虎,毫无生气,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难以学会正确的动作技术。
5.3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美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注意新颖多样,丰富多彩,并富有针对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例如,队列练习的图案要精心设计,而且要经常变换,做到形式多样;准备活动的动作要优美大方,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学而不倦,练而不厌,从中也可以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和表达美的目的。又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站队也应有个严格的要求,纪律要严明,做到“站有站相”,整齐划一。在练习和比赛中要求学生发扬勇猛顽强,坚韧不拔,互相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样做也是对学生一种心灵美的教育。
5.4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布置美
因为体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专业课的教学,它的教学活动场所主要不是在教室里坐着听课学习,而是在室外的运动场进行活动,活动的场所和器材设备均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要求,把运动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粉线清晰;器材布置要符合美的要求,图形新颖,雅观醒目,给学生以美的感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跃跃欲试,积极练习的目的。
6 结束语
体育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可以说没有一项体育运动不闪耀着身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相互辉映的光芒。体育运动是由人所显现的“美的沃土,美的矿源”。国内外报刊杂志经常选登各项体育运动的精美照片、绘画、雕刻,这些都为体育中的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动脑,勇于实践,在体育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就会犹如一个导演一样,使教育过程成为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显示出审美教育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