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作用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同时电子技术在生活中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学习工具之一。其中提升人们修养的图书馆可结合实际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创建出良好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为图书馆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图书馆优势
首先,图书管理信息化可有效促进管理快捷性的提升,确保图书馆数据信息管理具有较强时效性,使得图书管理工作得到更好把控。其次,图书管理创新可不断加强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为图书馆创新与改革创造条件,同时技术的优化与创新也可促进图书馆整体的发展与完善,使图书馆档次与格局出现质的飞跃。最后,信息化图书管理的实现,可确保图书检索工作的落实,人们结合自身需求检索需要的图书数据资源效率相对较高,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信息管理人性化影响下工作效率也会出现明显的提升,进而使图书管理工作快速发展。
2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当前,图书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切实需要落实的工作,而不应停留在响亮的口号阶段。在互联网、信息化日益普及的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图书管理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走信息化之路的问题,如果对此形成一个明确的意向和态度,那么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实做就是瓜熟蒂落的过程了。具体而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节省人工、提高效率。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由于图书册数多、管理人员少,图书的采购、入库、分类、借阅查询等工作既费时又费力。而实现信息化图书管理之后,可以将原本由人工操作完成的、琐碎的工作,集成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由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替代人工的手工操作,只需少量懂得技术操作的人员进行操控即可完成较为复杂的图书管理和运营工作。其二,便捷借阅、方便师生。图书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计算机来帮助师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献及资料。同时,通过关键词的检索可以迅速筛选大量的文献书籍,大大缩短了找资料的时间,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这使得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不再像以往一样烦琐。
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够高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负责人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够高,同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直接影响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很多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和负责人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图书管理制度中应用相关的信息软件就是图书管理信息化,但是并没有相应的管理工作人员和管理制度应该随之做出的改变,导致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片面同时创新意识薄弱,严重影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如果不尽快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服务意识,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会失去应有的重视,其建设进程也会受到阻碍。
3.2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图书管理中都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是整体表现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建设有很大差距,公办高校与私立高校也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水平较低或者私立学校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导致很多教师和学生查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同时学生对最近的信息也不能及时掌握。因此高校要意识到这种差距,并努力缩小差距,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将严重影响高校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3.3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技能不高,缺少专业人才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技能不高,同时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图书管理中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不能实现其真正的作用,很多师生并没有享受图书信息化带来的功能。有一些高校在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没有安排专业的维修人员,一般都是由学校网络中心或者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监管,这些人员虽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性能,但是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缺少专业的认知,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没有十分完善和有针对性,系统出现故障的频率也增加,同时由于都是监管人员,当信息化系统出现故障时,一般不能及时得到修理,影响师生对信息的查阅,此外,如果系统故障没有及时得到修理,很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造成资源的丢失,不利于图书的管理。因此如果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就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
4解决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策略
4.1开发有效的管理系统
有效的管理系统是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因此要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首先要开发有效的管理系统,并且不断优化。高校在建立图书管理系统时,要从高校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并根据现有资源和学生需求增加资源量,为师生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资料,同时对资源进行规范分类,为读者查阅提供便利,全面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4.2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完整的机构体系,如果要正常、合理的工作和运行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图书馆是收藏和整理图书资源,并为读者提供书籍和借阅的结构,包括图书管理和分类人员、信息维护人员等,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也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在信息化建设中,涉及更多的信息、资源和领域,对管理制度的要求更严格,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不能前进。
4.3创新图书管理模式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的一种新的模式,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让读者查阅更方便,同时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传统的图书管理有明显区别,因此信息化建设下也应该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让图书管理系统能更好地运行下去。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管理系统要具有能让读者订阅、借阅的功能,这样读者才能在系统上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其次可以在管理系统上增加评论区,读者可以在此区域表达自己对图书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观点及意见,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将读者的意见归类分析,并想出解决的策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根据读者管理方面的建议还可以优化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读者在此区域还可以发表自己对某本书籍的读后感,各个读者之间可以交流,扩大读书的有效性。
4.4加强对相应的管理人员的培训
随着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图书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图书管理相关负责人要认识到管理人员专业性的重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学习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管理人员自身树立信息化建设意识和服务意识,这是图书管理信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
5结论
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需求,也是必经之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扩大资源量,同时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便利,提高了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邢江平,张晓娟.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156-157.
[2]刘明芳.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3):147-148.
[3]杨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14-15.
[4]朱娜.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科学,2018,9(07):162-164.
论文作者:孙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图书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高校论文; 图书馆论文; 读者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